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病区药房退药现状,分析退药的原因,以规范病区退药行为,减少退药的产生。方法对我院病区2012年10月11日—30日,共计20天的退药单进行统计。结果2012年10月11日—30日退药单共1236张,退药条目数3532,退药总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的比值为2.54%;退药最多的科室为外科,产生退药最多的因素为原因主要包括出院、更改医嘱、电脑输入错误等。结论我院各病区均有退药现象,且退药量较大,增加了药品质量管理难度,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有待规范管理。

  • 标签: 病区 退药 住院患者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处方中胃炎病人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用药情况来分析用药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西医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采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二零一二年二月到二零一四年二月进行治疗的胃炎病人170位作为本文主要研究对象。并结合研究的需要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均分别为85人。对照组患者采用铝碳酸镁片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采用果胶铋进行治疗的。为了对两组病人的医疗效果时行对比,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了固定时间的治疗。结果通过治疗显示实验组胃炎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胃炎患者;研究数据显示胃炎病人实验组进行治疗后有效的比例达到了90%以上,而胃炎病人对照组进行治疗后有效的比例仅为70%多。二者通过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对胃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果胶铋进行治疗的效果要优于服用铝碳酸镁片进行治疗的效果。应当优先选择使用果胶铋进行治疗手段。使用果胶铋进行治疗具有的效果要明确,安全更可靠,且不良反应少,相比之下有能够更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优点。

  • 标签: 胃炎 临床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不准确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1日~6月30日在我院进行白细胞分类150例,分别应用迈瑞BC-538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工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显著高于血液分析仪,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分析仪不准确主要为两种情况,第一为白细胞分类比例不准确;第二为白细胞完全不分类,同时血液标本离心后,单核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同时重症肾病、肝病、脂质代谢异常及新生儿进行检测中,白细胞不分类的比例显著增加,在进行稀释处理后再进行检测,结果同手工检测结果相近。结论在应用血液分析仪进行白细胞分类时应注意患者的疾病情况,在应用血液分析仪时影响白细胞分类不准确的因素,为重度疾病、化疗、放疗、药物影响因素,如对白细胞分类有影响情况下应采用手工检测,减少误差,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依据。

  • 标签: 血液分析仪 手工检测 白细胞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样检验了解各基层检验科生物污染因素,并分析其原因和建立相应对策。方法对各基层医院检验科人员的手进行规范采样,和对物体表面、空气的进行规范性采样,按照标准操作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检验科手、物表带菌情况均明显高于规定标准;检验科空气细菌浓度也高于规定标准。结论基层医院检验科生物污染主要影响因素有检验员手、检验科物表和空气带菌情况,应加强对基层医院检验科生物污染因素的规范化控制和监测。

  • 标签: 基层 检验科 生物污染 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盐酸右美托咪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抽取92例于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不同药物进行麻醉镇痛镇静,对照组46例采用哌替啶、氟哌啶醇,观察组46例则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评价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镇静效果。结果(1)经比较,观察组的麻醉有效率为93.48%(43/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3%(37/46),组间差异显著(P<0.05)。(2)和用药前比较,两组患者的AA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意义(P<0.05)。(3)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存在巨大差异(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手术麻醉中具有很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盐酸右美托咪定 药理分析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SysmexXT-1800i与SysmexPoch-80i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的结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分别用新鲜全血及原厂质控液分析两台仪器的批内精密度和两仪器的可比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仪器的批内精密度良好,新鲜全血测定结果在这两种检测系统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SysmexXT-1800i与SysmexPoch-80i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检测结果相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两仪器的实验结果均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不同型号 血细胞分析 检测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防控措施,为今后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396例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不采取质量控制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及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与临床病理符合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检验结果与临床病理符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干预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诊断依据,具有广泛实践意义。

  • 标签: 免疫检验分析前 质量控制 干预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分析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29例(急性白血病20例,慢性白血病9例)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对两组进行血液学的检查,比较两组血红蛋白、白细胞以及C反映蛋白的含量。结果研究组血红蛋白含量的值为(39.8±2.3)g/L显著少于对照组(128.2±1.1)g/L,研究组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的含量为(66.3±1.9)×109/L、(125.8±1.3)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7±1.5)×109/L、(8.9±2.3)m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液分析来检验急慢性白血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血液分析 检验 急慢性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病房的护理风险及有效的风险问题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抽取我院产科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2014年6月至2014年11月未实施风险管理的48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实施风险管理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对比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两组患者顺产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产科病房的护理风险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顺产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细致的风险管理护理可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顺产率和护理满意度,且术后并发症少,产妇恢复快,更有利于婴儿健康,有效避免了护患纠纷,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产科病房 护理风险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入院的临床表现做了病因分析,并提出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了2014年至2015年入住在我院神经内科的180名帕金森综合症的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对其抑郁情况进行评分,以了解患者的临床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并对这18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观察组90名,对照组为90名;观察组(n=90)给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n=90)以吡拉西坦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了两组之间临床效果的差异及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当P<0.05时,表示组间的差异显著,具有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病因分析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在运动功能出现障碍,随之伴随着抑郁症。2治疗结果分析通过药物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两组患者在ADAS-cog、MMSE、ADL等得分值上差异显著(P<0.05)。3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生存质量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观察组的生存状况的得分值为(137±9)分,相对应的得分为(101±6)分,两组在统计学上均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结论帕金森综合症经常会感烦躁、不自信等不良情绪产生,随之伴随着抑郁症,并表现出运动功能出现障碍。帕罗西汀是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有效药物,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帕金森综合症 病因分析 帕罗西汀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慢性白血病临床诊断中应用血液分析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32例慢性白血病和30例急性白血病,分别设置为慢性组、急性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对受检者进行血液分析检验,观察检验结果。结果三组患者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浓度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分析检验不仅能够有效检出白血病,还能对急、慢性白血病进行有效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临床价值 血液分析检验 急慢性白血病
  • 简介:摘要药品的质量与疗效、用药安全性密切相关,药品抽验可对不同批次药品的质量进行整体评价,是药品质量检验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然而,在药品检验实际工作中,传统的药品抽验方法普遍存在缺陷(如质量标准单一、难以定量评价,抽样批次不足、不利于药品质量监控,安全性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将质量分析方法引入抽验评价中对于提高检验结果可靠性、保障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关键意义。本研究中,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2015年国家药品抽验质量分析报告进行了全面剖析,旨在探讨质量分析在药品抽样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药品抽验 质量分析 作用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临床用药中存在许多不安全现象,如盲目用药、药物滥用、抗生素药物滥用等。当前我国各地医院诊所的医护人员合理用药的观念不强,临床合理用药意识不够,在临床上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中毒等现象大多是认为的不合理用药造成的,另外,抗生素药物的滥用也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导致大量抗菌菌株在患者身上产生。要想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医护人员必须树立科学用药的观念,以认真、负责、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认识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在给药时充分认识到药物的药性,用药效最好、副作用最低的给药方式为患者给药。相关部门应当对药物的管理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政策,药物安检必须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一旦出现事故能具体到人。在现代医院以盈利为目的的畸形发展形势下,有关部门和医院只注重西药的管理而忽视中药的监管,造成中药管理不善,事故多发。医院必须加强中药安全管理力度,建立重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把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不良搭配详细记录在案定期在医院通报。

  • 标签: 安全用药 药物监督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门诊患者服务需求分析与优化对策,为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提供一种方法。方法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门诊接收的120例患者的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有95.0%的患者认为就诊过程中应该预约,等待的时间不宜超过30min,75.0%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寻找科室以及检查室的时候存在困难,在等待的时间内感到无聊。结论医院门诊患者服务过程中,对于需求较大的方面需要积极地采取措施满足患者需求,从而提升门诊的服务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 标签: 医院门诊 患者服务 需求分析 优化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特点,对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制定更高效的院前急救策略。方法回顾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救治措施、转归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救治的80例创伤院前急救病例,伤者以青年居多,男女之比为2.641,交通事故致伤47.5%,严重创伤病例占16.3%。患者经过呼吸、循环支持,有效及时的止血、包扎、固定及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患者院前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与现场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回顾患者的院前急救特点,分析相应的急救措施,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急救方式,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创伤 院前急救 抢救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1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对跌倒原因调查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11例发生过跌倒事件,发生率为9.1%。基础疾病引发跌倒3例,占27.2%;年龄>60岁出现跌倒1例,占9.09%;用药导致跌倒1例,占9.09%;运动障碍发生跌倒4例,占36.3%;因听力障碍及认知障碍发生跌倒2例,占18.1%。结论神经内科患者跌倒与基础疾病、年龄、用药等因素有关,采取有效方法预防这些危险因素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

  • 标签: 神经内科 跌倒事件 相关因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假性血小板减少因素和解决办法。方法重新抽静脉血分别用EDTA-K2和EDTA-K2#NaF抗凝,1h后用BC-5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次仪器检测值与人工显微镜计数值进行比较。结果用仪器检测全血模式、预稀释模式和手工法比较,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抽血不当和EDTA依赖性凝集是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因素,EDTA依赖性凝集患者需用EDTA-K2#NaF抗凝血检测;有大血小板和小血小板干扰检测时,必须手工显微镜计数,同时还应加强血片的复检。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与青少年近视相关的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结果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青少年的视力得到很大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视力保健治疗中,最主要培养青少年的生活学习习惯,并对其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多方面的干预治疗措施可以控制青少年近视现象的发生。

  • 标签: 青少年近视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卵管脓肿的CT征象及鉴别诊断。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50例输卵管脓肿患者(2012年1月1日-2017年4月30日),并进行CT检查,分析其CT特征性表现,旨在将其诊断准确性提高。结果50例患者进行CT检查后多半表现为附件区管状、多房状囊性包块、腊肠状囊性包块、输卵管串珠状扩张等征象,病灶附近存在渗出、粘连等情况,相比其他的卵巢附件病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对输卵管脓肿患者采取CT检查方案便于将病变自身及其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清晰显示,其诊断价值与鉴别诊断意义较高。

  • 标签: CT征象 鉴别诊断 输卵管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