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催产由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分泌的种垂体后叶激素,催产方面可以进入更高级大脑中枢,另方面进入外周循环系统并产生系列影响,诱导宫缩以及哺乳期射乳是催产的经典作用1,催产作为种神经递质,能通过激活不同脑区的催产受体,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及其他主管情绪、认知和社会行为等区域的脑活动,催产的功能是通过分布极其广泛的催产受体介导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C(Cys-C)测定在糖尿病早期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我院40例糖尿病肾脏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间段内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中CysC水平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同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尿素氮与肌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ysC、血清中尿素氮与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中3项指标做检测比较,CysC高于正常值比例最高,为87.5%(35/40),CysC高于正常值比例与血清尿素氮与肌酐水平检测高于正常值比例做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尿素氮与肌酐水平高于正常值比例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ysC作为糖尿病损伤的检测指标,在糖尿病损伤早期诊断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血清胱抑素C测定 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C(CysC)测定对诊断高血压早期损害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受检者尿微量清蛋白(UmAlb)水平含量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正常含量组、微量含量组、大量含量组,对这120例高血压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进行血清尿素(Urea)、血清肌酐(Crea)、CysC的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尿清蛋白微量含量组和大量含量组的Cys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含量组阳性检出率CysC(95%)>Crea(40%)>Urea(22.5%),大量含量组CysC阳性检出率100%。结论CysC是诊断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内源性的敏感标志物,且优于Urea、Crea,CysC更适合作为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检测指标。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高血压 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血清C(CysC)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诊治的糖尿病患者76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CysC及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并对两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CysC、Scr、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ysC异常率明显高于同组其他指标,(P<0.05)。结论血清CysC是反映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良好指标,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合并急性损伤患者诊断中血清胱抑C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到2013年9月20例重症合并急性损伤患者(观察组)及2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法测血清肌酐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胱抑C水平,采用ROC评价血清胱抑C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1,2,3期患者分别为10,3和7例;血清胱抑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血清胱抑C与血清肌酐呈明显线性相关(P<0.01)。急性损伤1期患者血清胱抑C灵敏度(89.5%)明显高于血清肌酐灵敏度(57.9%)(P<0.05),急性损伤2、3期患者间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合并急性损伤患者血清胱抑C可作为急性损伤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标志物,对急性损伤患者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重症 急性肾损伤 血清胱抑素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透患者性贫血行促红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血透伴性贫血患者38例,均采用促红静脉或皮下注射治疗,对比治疗前与治疗30d后患者的Hb、RBC、HCT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治疗30d后,Hb、RBC、HCT水平较之于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5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所有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血透患者性贫血行促红治疗,可有效改善Hb、RBC、HCT水平,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血透 肾性贫血 促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蔗糖铁与口服补铁在联合EPO的基础上,纠正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3三年间慢性肾病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A(口服补铁)、B(静脉补铁)组,于治疗后1月评估血红蛋白恢复程度及安全性等。结果两组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提高,但A组的血红蛋白升高幅度低于B组,且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联合EPO基础上,蔗糖铁纠正性贫血优于口服补铁,且安全性较好,患者可耐受,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维生K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维生K1、K3、K4要在肝脏转变成K2才具有活性。维生K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凝血作用,在肝内作为羧化酶的辅酶,促进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Ⅶ、Ⅸ和Ⅹ等合成,并使凝血酶原转变成活性凝血酶,从而发挥凝血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和广泛肠切除所致肠道功能吸收不全;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等所致维生K缺乏;以及新生儿、早产儿低凝血酶原症;使用香豆类、水杨酸类等维生K拮抗剂过量而致出血患者,和敌鼠钠中毒者。维生K还可用于胆石症、胆道蛔虫所致胆绞痛、具有镇痛解痉作用。随着维生K作用机理阐明,近代还发现维生K还具有预防骨质疏松、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等保健功能。

  • 标签: 维生素K 凝血酶原 r-羧化 凝血酶 凝血作用 保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介入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单纯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内皮抑制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在治疗1、2月后的VEGF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血管内皮抑制进行介入性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安全性强,有效性高,值得应用。

  • 标签: 动脉化疗栓塞 血管内皮抑制素 介入治疗 肝癌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探索其局部注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我科收治的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先进行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胸水,然后采用顺铂100mg进行腔内化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45mg)联合顺铂100mg进行胸腔灌注。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仅的36.67%(P<0.05),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民血管内皮抑制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具有定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好。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恶性胸腔积液 腔内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重组红细胞生成(rHuEPO0)冲击治疗维持性血透病人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透析的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0例,每周2次,剂量为10000U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用2周后改为每周1次。B组16例,每周1次,每次10000U。C组16例,每周3000U皮下注射2-3次/次。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等指标及病人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1.25%,75%。副作用少,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剂量rHuEPO冲击治疗,安全有效,可较快提高Hb,纠正贫血。

  • 标签: 尿毒症 肾性贫血 大剂量重组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性贫血行促红细胞生长与蔗糖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医治的98例血液透析并性贫血患者临床资料,依医治方式不同分两组,对照组(44例)行促红细胞生长、琥珀酸亚铁治疗,观察组(54例)行促红细胞生长、蔗糖铁治疗,对比组间疗效。结果观察组Hb、HCT、SF、TSAT含量均高过对照组(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长和蔗糖铁医治血液透析并性贫血的疗效显著。

  • 标签: 促红细胞生长素 蔗糖铁 肾性贫血
  • 简介:摘要四环基因调控系统(Tet系统)是迄今为止基因治疗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系统,该系统通过改变培养基、体内四环或其衍生物(如强力霉素)的浓度,诱导或抑制目标基因的表达。

  • 标签: 基因调控 四环素基因调控系统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血浆抵抗与胰岛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50例老年人(老年组)和以及同时期门诊健康体检的30例中青年人(对照组)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老年人是否患有冠心病将老年组患者分为健康组和冠心病组,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两种患者空腹状态下血浆抵抗水平进行测定,同时检查空腹胰岛、血糖、血脂以及胰岛敏感指标,测量两组患者臀围、腰围以及腰臀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冠心病组患者血浆抵抗水平显著升高(P<0.05);老年冠心病组患者血浆抵抗与健康老年人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抵抗水平与年龄呈现出正相关性(r=0.31,P<0.01),与其体质指数呈现出正相关性(r=0.25,P<0.05),而与胰岛抵抗指数则呈现出负相关性(r=-0.31,P<0.05)。结论空腹状态下的血浆抵抗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年龄以及体质指数呈现出正相关性,而与胰岛的抵抗指数呈现出负相关性。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血浆抵抗素 胰岛素抵抗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措施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术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荧光钠眼底血管造影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8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62%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7.24%,实验组满意度为96.55%,参照组满意度为82.76%,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术中应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满意度大大提升,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措施 荧光素 眼底血管造影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措施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术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荧光钠眼底血管造影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8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62%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7.24%,实验组满意度为96.55%,参照组满意度为82.76%,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术中应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满意度大大提升,值得应用。

  • 标签: 护理措施 荧光素 眼底血管造影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C(CystC)在预测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早期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我院尿常规正常的HSP住院患儿102例(HSP组),其中男63例、女39例,平均年龄7.59±2.83岁。选择5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7名、女23名,平均年龄8.18±2.85岁。对所有研究对象测定血清CysC浓度、血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浓度、血清肌酐(serumcreatinine,SCr)浓度、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Clearancerate,CCr)(mL/min),患者入院时测定晨起空腹尿常规。结果在发病4天对有肾脏早期损伤HSP组内血清胱抑C增高,而且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y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P<0.05),血清BUN(t=0.53)、Cr(t=0.84)、CCr(t=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发病8天后HSP组与对照组比较,有肾脏损伤的患者血清CysC也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P<0.05),血清BUN(t=4.53)、Cr(t=3.65)、CCr(t=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清胱抑C是种稳定可靠的预测早期损害的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贫血患者应用左卡尼汀联合红细胞生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2例性贫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两组完成血液透析后,每周均给予100~150U/kg重组人红细胞生成(r-HuEPO)进行皮下注射,观察组在每次血液透析后另外给予左卡尼汀静脉注射。结果两组Hct和Hb数值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增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例出现血压升高症状,占4.8%;对照组7例出现血压升高症状,占33.3%,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贫血患者过程中给予红细胞生成的同时加用左卡尼汀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红细胞生成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 左卡尼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