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合儿童保健科先天性心脏筛查的方法。方法从2016年1月—2018年4月我院体检的0~3岁儿童中,收集所有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的患儿,对其发现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收集患儿242例,因为心脏杂音被发现的患儿占81.8%,因为孕期超声被发现的患儿占3.7%,1例患儿因为经皮血氧饱和度低下被发现,但另外有4例严重先天性心脏患儿同时合并脉氧低下。结论孕期超声是先天性心脏产前诊断的主要方法,“多次心脏听诊+脉氧测定”能够增加先天性心脏的检出率,适合儿童保健科先天性心脏的筛查工作。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心脏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非心脏性心律失常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1例非心脏性心律失常患者中78例心律失常缓解直至完全消失,1例因原有疾病治疗效果不佳而心律失常加重,2例心律失常未缓解而自动出院;所有非心脏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原有疾病为甲亢33例,颈椎31例,心脏神经官能症5例,胆道系统疾病4例,恶性肿瘤2例,胃病1例,脑出血1例,扁桃体炎2例,过度饮酒2例。结论对于非心脏性心律失常患者首先要积极检查原发疾病才是治疗和降低误诊率的关键。

  • 标签: 非心脏病 心律失常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改良灌肠法,解决病人便秘问题,减少病人痛苦和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衰、甚至发生猝死等发作的风险。方法对2010年5月到2011年5月的30例心脏病人应用改进后的保留灌肠法,将传统的粗短的肛管改为细长的吸痰管,插入16~20,以缓慢恒定的速度灌入,平均灌肠时间为十分钟。灌完之后让病人保持左侧体位1~2小时。结论改进后灌肠法,临床材料选取方便,经济,使护理操作方便,快捷,清洁,安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灌肠效果,也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及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源性休克、心衰、甚至发生猝死等发作的风险。

  • 标签: 清洁灌肠心脏病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先天性心脏介入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以及预防方法。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120例于2010年12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房间隔缺损患者4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5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20例,卵圆孔未闭患者10例,其中成功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患者116例;应用心电图和心脏彩超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出院后均给予1年心电图和心脏彩超随诊。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入组患者中行先天性心脏介入治疗其成功率为96.67%,其中有16例并发症出现,其发生率为13.33%,给予对症治疗均缓解。结论先天性心脏选取介入方案治疗,不仅损伤小、成功率高,而且并发症较低,是疗效可靠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术中和术后加强回访力度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外科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心力衰竭疗效,探讨治疗本具有显著疗效的方法。方法将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做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0.6毫升,皮下注射一日2次,疗程7—10天。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对妊娠合并心脏孕妇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妊娠合并心脏孕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律失常是妊娠合并心脏的主要类型,其次是先天性心脏、风湿性心脏。31例妊娠合并心脏在妊娠早中期经内科治疗,心功能大多控制在I~Ⅱ级;11例在妊娠晚期开始内科治疗,心功能大多控制在Ⅲ~Ⅳ级。结论妊娠合并心脏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早期内科干预,大大降低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率。

  • 标签: 妊娠合并心脏病 内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的患者64例,在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给予患者精心护理。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后仅4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2例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均经药物治疗及术后护理恢复正常;除2例心包填塞患者术后48h撤离呼吸机外,其余患者术后24h内均撤离,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效果均满意。结论介入治疗前对先天性心脏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迅速康复的关键。

  • 标签: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脏合并冠心病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慢性肺源性心脏合并冠心病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措施满意程度为100%,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82.5%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以及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程度,更好的保障临床治疗效果,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介入封堵术在治疗先天性心脏时的效果和反应,实际病例来证明介入封堵术在治疗先天性心脏时的优势。方法在手术前对32例先天性心脏患者在实行介入封堵术前进行身体检查、心理教育、手术中检测还有和医生之间的密切配合,手术后为能使患者尽快康复,应及时观察穿刺口、下肢循环情况、尿量情况。结果本组32例患儿封堵术后除3例出现一过性I~II房室传导阻滞,3例出现一过性体温升高外,余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无需在胸背部切口,仅在腹股沟部留下一个毫不起眼的针眼(3毫米左右)。由于创伤小,痛苦小,不留疤痕;治疗时无需实施全身体外循环及深低温麻醉,避免体外循环和麻醉意外的发生;不需要输血,从而避免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1-3天即可出院。综上所述,介入封堵术在治疗新天型心脏上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封堵术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了山东省的某个医院的老年人做为研究对象,我们首先把这些老年人分成A组和B组,并且从2007年1月开始观察,直到2011年12月为止。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结果对A.B两组的数据比较之后,发现容易患糖尿和肥胖病症比例有很大差别(p<0.05),主要表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心肌组织肿大,其边缘向左斜下方扩张,电轴右偏有明显差别(P<o.05)。结论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如果有高血压、肥胖、糖尿或LBBB应当考虑合并冠心病。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尽快解除病痛。

  • 标签: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中老年人
  • 简介:摘要妊娠合并心脏在中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中高居第2位,占非直接产科死因的第1位1。妊娠合并心脏的种类以先天性心脏居多,且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天性心脏患者可以成长至生育期,她们中的大部分人便可能妊娠,使得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的孕妇呈增长趋势。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严重威胁着母儿生命,属于高危妊娠,因此文章就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做一综述。

  • 标签: 妊娠 先天性心脏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难治性心率衰竭实施多巴胺联合硝普钠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难治性心率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支持性治疗,参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巴胺药物,而实验组患者采用多巴胺联合硝普钠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55%,参照组总有效率为58.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难治性心率衰竭采用多巴胺联合硝普钠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在临床上是首选药物。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多巴胺 硝普钠 难治性心率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卫生队接受治疗的10例缺血性心脏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各临床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10例缺血性心脏给予曲美他嗪治疗后,血压、心率等临床各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0例患者治疗后显效6例(60%),有效4例(40.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机体葡萄糖代谢,增加心肌细胞的能量供应,改善心脏功能,临床效果显著,疗效确切,且临床不良反应较少且发生率低,是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的有效药物

  • 标签: 曲美他嗪 缺血性心脏病 疗效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心病患者的资料。根据其患病情况的不同,将其分为慢性肺原性心脏合并冠心病治疗组和单纯肺原性心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肥胖、糖尿、高血压的比例上有显著差距,在临床中存在完全性左肢传导阻滞、陈旧性心肌梗塞史等症状上也有较大差异。结论在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与严密的比对之后,慢性肺原性心脏若存在肥胖、高血压、心肌梗塞史等应考虑患有冠心病。

  • 标签: 肺原性心脏病 冠心病 合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合并低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肺源性心脏合并低钠血症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46例患者于一周内得到改善和纠正,并最终出院,另有1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1例患者死于心里衰竭。结论肺源性心脏合并低钠血症应积极预防、正确治疗,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 标签: 肺源性心脏病 低钠血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高危新生儿使用心脏超声诊断对先天性心脏的筛查作用。方法本实验抽选我院2014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20例高危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上述患儿均接受心脏超声诊断,结合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先天性心脏筛查情况。结果320例高危新生儿提示异常者158例,异常率为49.38%(158/320)。其中青紫型、非青紫型先心病各有20例(12.66%)和138例(87.34%),青紫型先心病中以依赖动脉导管供应肺循环、大动脉转位居多,非青紫型先心病以动脉导管未闭者最常见。结论对高危新生儿使用心脏超声技术筛查,有利于及时确诊先天性心脏病情,并指导临床制定相应的措施治疗和处理,值得推荐。

  • 标签: 高危新生儿 心脏超声 先天性心脏病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先天性心脏术中采用快通道心脏麻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住院病例中的78例先天性心脏患儿其临床资料,按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其中39例患儿接受常规麻醉,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另外39例患儿接受快通道麻醉,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儿术后转归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开始进食时间要更短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5.1%更低于对照组的20.5%,差异存在讨论价值(P<0.05)。结论快通道心脏麻醉副作用少,有利于加快患儿的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是先天性心脏术中值得推广的一种麻醉技术。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快通道麻醉 心脏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