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在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位脑梗死患者,把其作为心理状态护理的研究对象。把60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把两组患者平均分为30位,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病情效果。结果在对两组护理后的数据显示当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对社会的适应状况有效率是9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对社会的适应状况有效率是75%,两者相比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对比结果可以看出,脑梗死患者采用了心理护理干预后,有很大的改善效果,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 标签: 脑梗死患者 心理状态护理 心理社会适应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血液透析患者,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测评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护理干预后对两组的SAS、SDS进行评分,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 标签: 心理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供应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市3所综合医院供应室的50名护士的心理健康数据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以供应室护士SCL-90量表各因子的评分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供应室护士的人际关系、躯体化、强迫症状、敌对、焦虑、抑郁、偏执、恐怖、精神病性等选项的评分均高于中国常模(P<0.05)。结论当前供应室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此,需要从适当增加供应室护理人员数量,强化对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提高管理层对供应室护士心理健康改善的支持力度等方面进行改进。

  • 标签: 供应室护士 心理健康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转血透的心理特征,提出正确的心理疏导措施,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用ZUNC自评抑郁量表调查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腹透中心21例腹膜透析患者转血液透析前和接受血液透析1月后的心理状况。结果21例患者均接受了血液透析,接受血液透析1月后抑郁程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出现腹透并发症需改行血透的患者在中转期心理问题突出,护士采取恰当准确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平稳度过中转期,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外孕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0月60例我院行宫外孕手术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30例研究组和30例对照组,研究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护理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及术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宫外孕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心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宫外孕 围手术期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子宫切除术患者存在的心理状况及实施护理干预的必要性。方法选取子宫切除术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子宫切除术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前护理干预方法,术后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结果两组术后2个月心理状况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5项观察项目除了“影响夫妻感情”一项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患者受心理因素影响,开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术后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B超 产科 临床护理 误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ICU住院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49.7±1.2、49.7±1.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9.8±1.1、58.6±1.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ICU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ICU患者 焦虑抑郁心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认知干预对骨科患者心理状况及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骨科患者作为对象,按护理方式差异,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调认知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慢性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更理想,疼痛发生率以及疼痛级别也较为理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干预对骨科患者心理状况及慢性疼痛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控制疼痛问题,可于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

  • 标签: 认知干预 骨科患者 心理状况 慢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观察室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心理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采用SCL-90问卷对急诊科观察室的病人进行评测,同时进行问卷分析了解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急诊科观察室患者的SCL-90的9个因子评分均明显增高,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异常。其影响因素有观察室环境、经济状况、疾病的严重程度、医护人员的安抚等等。结论急诊科观察室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异常,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 标签: 急诊 心理状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空军某部2016年集训前后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新兵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集训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空军某部2016年780名新兵集训前后的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结果集训前780名新兵的心理弹性水平总分略高于国内常模(66.79±8.26vs65.4±13.9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集训后,新兵心理弹性水平总分为71.88±8.24,明显高于集训前(P<0.05);且坚韧、自强和乐观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集训前(P<0.05)。集训前新兵除焦虑、敌对和恐怖因子的分值与军人常模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因子和SCL-90总分值是明显低于军人常模的(P<0.05);集训3个月后除躯体化得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其他因子和SCL-90总分值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P<0.05)。结论新兵集训能有效提升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状况,应在集训中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适应性训练。

  • 标签: 新兵 集训 心理弹性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重度聚合性痤疮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探索护理干预在改善重度聚合性痤疮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21例重度聚合性痤疮患者采用临床心理学方法评定其心理状况,通过对聚合性痤疮患者进行认知疗法、心理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和教育。观察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变化,既干预前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评分高于常规模式;干预后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及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干预前比较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重度聚合性痤疮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提高治疗效果,增强信心,稳定情绪,促进疾病康复有关键作用。

  • 标签: 重度聚合性痤疮 心理干预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院前急救是现代急救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各类突发事件决定了急救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性,这些因素都会使急救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只有正确评估急救护士群体的心理状况,并给予积极适时地维护,才能有效地抗衡工作压力。

  • 标签: 院前突发事件 护士 心理状况 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焦虑状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SD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问卷调查87例宫颈癌后子宫全切患者。结果宫颈癌患者的术前,术后第1天,第7天,半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状。且在术后第7天达到高峰,术后半年有所回落。宫颈癌病理分期越高,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越高,所占比例增高。结论焦虑,抑郁是宫颈癌子宫全切术后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

  • 标签: 宫颈癌 子宫全切术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殡仪馆是一个相对冷门的词,之所以冷门是因为人们多数不愿接近与死亡有关的事物,但其又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里面的工作人员也从事着一项平凡又伟大的职业。但意义归意义,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人本身对死亡的恐惧,使得其在对待殡仪馆及其工作的态度上也有所不同。基于此点,其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很值得深思的,本文就此对其进行了一个简要的分析。

  • 标签: 殡仪馆 工作人员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58例在我科就诊的急性创伤患者填写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问卷,了解其心理状况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抑郁60%焦虑70%,积极的护理干预后对患者不良情绪有明显帮助。结论急性创伤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期间存在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应及早进行心理护理,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促进康复,同时也有利于护患和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家属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随机抽取60例来我院就诊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家属作为研究组,60例健康体检儿童家属作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的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及阳性症状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家属主要症状表现头痛、易哭泣、易激动和烦恼以及失眠等。结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家属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隐患,应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儿童 家属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针对如下乳腺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然后就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综合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系统的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护理后心理状况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大多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情绪,这会对患者的健康、正常治疗及护理计划的开展以及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则能够有效克服这些不足,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 标签: 乳腺癌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胃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4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干预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生存质量和心理状况改善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后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生存质量评分,干预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胃癌患者不良心理,提高其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生存质量 心理状况 综合护理 胃癌
  • 简介:摘要IABP是目前最有效的辅助循环装置3,主要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等。文章综述了IABP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相关因素、现有心理护理措施的内容。及时有效地心理与行为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状况,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促进躯体与心理全面康复。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理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二联法对其心理及生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入我院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取心理干预二联法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以及准备手术时、术中和术后的生理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普遍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准备手术时和术中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二联法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术前心理状况,且其生理各项指标均小幅度变化,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普外科手术 心理干预二联法 生理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