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标准中医辨证型、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设中医药型治疗组(260例)和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200例),疗程3周。结果冠心病心绞痛综合疗效、心电图改善疗效方面,中医药型治疗组优于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辨证型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有明显优势。

  • 标签: 心绞痛 中药疗法 分型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诊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8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本人同意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门诊诊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门诊诊的护理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的门诊诊的护理效果对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诊中应用,可以提高门诊诊的护理效果,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门诊分诊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昏迷患者接受迅速诊与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昏迷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史,结合相关仪器检查结果,对患者实行诊急救,成功救治后接受后续治疗,统计急救效果和后续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的平均急救时间为(9.6±4.8)h;急救成功率为61.0%,急救的总有效率为93.0%。结论将诊与急救应用于急诊昏迷患者的抢救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改善了后续治疗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急诊昏迷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急诊昏迷 分诊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针对急诊胸痛患者诊的过程用采取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就诊的1450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传统的诊方式进行诊,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就诊的1681例急性胸痛患者为观察组,在诊方式上采取PDCA循环模式,并对相关的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诊的正确率为94.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3%,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诊胸痛的患者进行诊时,PDCA循环可以提高分诊的正确率,可以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急性胸痛 分诊 质量
  • 简介:摘要脑出血具有病死率高、起病急骤等特点,而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对患者改善疾病情况,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十密切的联系。

  • 标签: 脑出血 分诊 临床治疗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病毒型与临床特征,及早发现重型病例,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巴州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11月收住院的26例重症手足口病的病毒型与临床特征。结果病原学检查EV71阳性70.37%;死亡1例占2.06%,发热发生率为100%,肢体抖动或无力占80.8%;呕吐占46.2%,白细胞(WBC)﹥15×109/L占80.8%。结论EV71是导致重症手足口病主要类型的病毒,高热、肢体抖动对临床早期发现重型病例有提示意义,白细胞增高是患儿短期内病情可能恶化、加重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重症 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主要是指受精卵在既往剖宫产瘢痕位置着床的一种罕见异位妊娠情况,可造成胎盘植入、子宫破裂,甚至威胁产妇生命安全,属于剖宫产远期严重的并发症类型。CSP病情复杂,目前临床方面并未研究出针对性的高效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医学难题。本文旨在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型与手术治疗方式,以此期望为以后临床治疗CSP提供参考。

  • 标签: 临床分型 剖宫产瘢痕妊娠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柳州市区及周边0~6岁儿童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从而为本地区儿童体质的调理和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采集调查的数据指标,并结合舌像、面像及问诊来分析判定儿童中医体质类型并观察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①518例受调查儿童,单一体质中健康体最多,且以0~1岁年龄为主;偏颇体质依次是肝火体、气虚体最常见。②兼夹体质中以肝火体为主的兼夹体质居多,其次是气虚体和怯弱体。③以气虚体为主的兼夹体质中男性多于女性。④单一体质和兼夹体质中男女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州市区及周边儿童中偏颇体质类型以肝火体、气虚体为主;兼夹体质中也以肝火体和气虚体两种类型最为常见,在疾病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及加强对肝火体质和气虚体质的辨识干预。

  • 标签: 中医 儿童 体质分型 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型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间接收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型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型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良好,有效率高,无不良反应,也可以较好的运用到中医临床路径治疗当中去,以期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标签: 中医 辨证分型 慢性盆腔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损伤特点、型及治疗进行探析。方法对我院38,例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原因、胸椎损伤节段、胸骨骨折部位及类型、脊髓损伤程度及其他合并伤等相关信息放入分析列表便于进行分析。其中压缩骨折16例,骨折脱位14例,爆裂骨折4例,爆裂脱位4例。其中患者为完全性神经损伤为8例,不完全性神经损伤18例,无神经损伤为12例。非手术治疗18例,手术治疗20例。根据相关治疗结果制定型方案。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1-2年。研究发现患者损伤原因主要为交通和坠落,34例患者均为合并多发创伤和多发骨折。结论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具有致伤力迅猛、可导致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并合并多发伤或多发骨折等临床特点,现新的分类方法更适用于胸椎骨折合并胸骨骨折,也证实了胸椎第4柱这个理念。

  • 标签: 胸椎 胸骨骨折 分型 治疗方法 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原低氧环境对心脏的影响,研究其对心电图的改变,并对慢性高原性心脏病型进行讨论,为临床诊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32例慢性高原病的心电图进行观察与分析,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在432例慢性高原病中,窦性心率失常有216例,占总体的50.00%;右心室肥厚和倾向共58例,占总体的13.43%;高原T波290例,占总体的67.13%;电轴右偏130例,占总体的30.09%;束支传导阻滞共78例,占总体的18.06%。慢性高原病分为4个亚型,分别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衰退症、高原心脏病以及混合型慢性高原病。结论慢性高原病会引起机体心电图发生改变,在心电图改变中,以轻度异常改变为多见,大部分在低海拔地区可恢复。对慢性高原病进行型,不但可以促进对其生理病理的认识,而且有利于侧重防治。

  • 标签: 慢性高原(山)病 心电图改变 分型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0期
  • 机构:现在3D打印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在建筑师手里它能打印房屋,在厨师手里它又能打印爱心早餐。那在医生手里呢?答案是,除了能够帮助病人的骨折痊愈,还能给病人“制造”一个鼻软骨,并且只要16分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钩骨钩骨折的临床型治疗方法,以便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钩骨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骨损特点与预后,可以把钩骨钩骨折分成三个类型,Ⅰ型是钩骨钩尖端撕脱骨折,Ⅱ型是钩骨钩中段骨折,Ⅲ型是钩骨钩基底骨折,通过骨折型,24例研究对象中有Ⅰ型4例,Ⅱ型16例,Ⅲ型4例。其中6例选择保守治疗,10例选择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8例选择钩骨钩切除。分析24例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恢复时间及并发症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经过5个月的随访,10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与6例保守治疗患者有4例出现骨折不愈合的情况,其他12例骨折全部愈合。根据疼痛评分与握力测试,患者骨功能改善明显,均优于术前,经手术治疗,术前并发症也彻底缓解。8例钩骨钩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明显比前两种治疗方法恢复快。结论钩骨钩骨折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尤其是Ⅰ型骨折与Ⅲ型骨折的治疗,可以选择保守治疗的方法,如果Ⅲ型骨折出现移位,要切开复位后做内固定,而Ⅱ型骨折术前并发症较高,所以一定要及早完成钩骨钩切除。

  • 标签: 钩骨钩骨折 临床分型 治疗方法 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应用瑞氏快速染色法染色检查疑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宫颈/阴道涂片,并将120例阳性患者涂片上的线索细胞形态进行探讨,内容包括上皮细胞内的细菌形态,及被细菌粘附的鳞状上皮细胞类型等。认为按细菌形态型有利于进一步探讨细菌性阴道病的流行病学及治疗方法;另线索细胞按被粘附的上皮细胞类型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宫颈及阴道上皮组织的病变情况。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细索细胞线索细胞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中医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盆腔炎临床表现、辨证型。采取理气化淤、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疏肝健脾、化痰除湿等方法治疗各种急、慢性盆腔炎。结论只有准确举证、因症施药,才能够对各种急、慢性盆腔炎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受了剖宫产的手术之后再次进行妊娠应该选择的分娩方式。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接受剖宫产手术后进行再次妊娠分娩的患者,对这40例患者所选择的分娩方式以及母婴在术后产生的并发症做回顾性的分析和研究。40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再次妊娠选择剖宫产(RCS组),有8例患者选择阴道分娩(VBAC组),并且与同期的32例首次接受剖宫产(PCS组)以及8例阴道分娩的患者(VBNC组)进行比较。结果同RCS组相比较,VBAC组在产程时间以及出血量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接受了剖宫产的手术之后再次妊娠的患者,如果没有剖宫产的指征并且自身的情况满足阴道分娩的条件,那么应该选择进行阴道的试产,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分娩的结局,促进分娩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剖宫产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标以等级医院评审评价工作为契机,完善医疗质量考核各个环节,建立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目标,文章通过分析医院近两年医疗质量考核结果,找出医院医疗质量变化表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和2011年两年医疗质量考核结果,按照专业与年度进行分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内科系统医疗质量考核结果高于外科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010年的医疗质量考核结果高于201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内外科系统各科室在此段时间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医院应持续举办提高医疗质量的相关培训课程,增加部分重点监测项目的鼓励措施,增加医疗质量点评工作次数,保证医疗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 标签: 医疗质量 千分考核体系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科护士诊工作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产生的影响。方法对在本院门诊部超声科进行检查的6856例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患者的病症存在差异,相应的护理需求以及心理反应便会存在差异,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以患者的护理需求以及心理反应作为依据采取相关护理措施,护理后使患者的超声检查均能够得以顺利的完成,完成率可达到100%,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由于超声科护士的诊工作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所以相应的护理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从而提升护理的整体质量。

  • 标签: 超声科护士 分诊工作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