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在全面搜集相关文献证据基础上,按照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分级系统(GRADE)方法,制定了《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具体介绍了指南制定的目的、指南适用的疾病范围、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原则、干预时机及不同针灸治疗方案等。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灸疗法 临床实践指南
  • 简介:目的将在枕骨的神经痛的针灸治疗观察DaoFa的临床的治疗学的效果并且在平淡的针灸方面做比较。方法DaoFa被用于Tinzh吗??

  • 标签: 捣法针刺 治疗 枕神经痛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舌咽局部深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方法:对85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舌咽局部深刺法,先快速点刺舌面(以舌瘫侧为主)、舌下金津、玉液,次取75mm长度毫针点刺患侧咽后壁约3-4次后快速出针。再取廉泉穴,以75mm长度毫针向舌根方向直刺,针刺得气后,向舌根方向推进留针,深度约60-70mm,此时可令患者做吞咽动作,有障碍感但不疼痛为度,留针30min,期间施捻转补法2次。以上操作每日1次,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后进入第2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以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第2周及第4周结束后各评价1次。结果:治疗初期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为5.08±2.28分,采用舌咽局部深刺法治疗第2周后评分为4.56±2.32分,总有效率为89.4%,第4周后评分为2.80±2.12分,总有效率为95.3%,治疗2周、4周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舌咽局部深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吞咽障碍 中风 针刺疗法 针刺深度
  • 简介:目的:评价腹针配合三线放松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主穴取腹针引气归元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配合三线放松法。对照组按辨证类型分别采用归脾汤、安神定智丸合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总分及7个因子分数较治疗前均下降(均P〈0.05),观察组PSQI总分及7个因子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腹针加三线放松治疗失眠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疗效优于中药治疗

  • 标签: 腹针疗法 三线放松 失眠
  • 简介:目的:探讨热敏灸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热敏灸治疗36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热敏灸患者长强、次髎、腰俞和肛周局部,每腧穴艾灸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22例治愈,11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7%;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为6.1±1.52,治疗后为1.63±1.05,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热敏灸能改善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 标签: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灸法 热敏灸
  • 简介:目的:观察针灸建立人工周期治疗功能性下丘脑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12例功能性闭经患者分为针灸组和(64例)和西药组(48例)。针灸组根据中医针灸经闭的辨证分型,分为血枯经闭和血滞经闭2类。血枯经闭者选用关元、中极、归来、膈俞、肝俞、脾俞、肾俞。首先针刺膈俞、肝俞、脾俞、肾俞穴,得气后行补法,不留针;然后针刺关元、中极、归来穴,温针灸,留针30min。血滞经闭者选用中极、气海、血海、三阴交、行间,针用泻法,留针30min。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5d,此为第一个周期。第2、3个周期均是在月经经行第5天开始(若仍未行经者,则自治疗第1天算起第29、57天开始第2、3个周期的治疗),连续治疗15日,共治疗3个周期。西药组采用口服雌孕激素建立人工周期的方法连续服药21天为一个周期。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周期后的经行第3天对两组患者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进行测试比较,并对试验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然后对完成3个周期治疗的患者随访6个月,计算其复发率。结果:针灸建立人工周期治疗可显著提高功能性闭经患者的FSH和LH水平,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灸组的不良反应率(1.49%)及复发率(25.0%)均低于西药组的不良反应率(4.14%)及复发率(69.8%)(均P〈0.05)。结论:针灸建立人工周期治疗可显著提高功能性闭经患者的FSH和LH水平,针灸建立人工周期治疗功能性闭经的疗效与口服雌孕激素建立人工周期的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和6个月内的复发率低。

  • 标签: 功能性闭经 针灸 人工周期 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经筋刺法、理筋手法、动力灸疗法治疗78例确诊为KOA的患者,并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评价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显效28例(35.8%),好转45例(57.8%),总有效率为93.6%。结论:采用三联外治法(经筋刺法+理筋手法+动力灸)治疗KOA有相互促进协同效果,证实了三联疗法是治疗KOA有效的综合疗法之一。

  • 标签: 经筋刺法 动力灸 理筋手法
  • 简介:目的:观察化脓灸治疗早期无症状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HIV感染者予足三里、悬钟、关元化脓灸治疗,疗程半年。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化脓灸治疗后感染者的症状体征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CD4+细胞计数、生存质量均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化脓灸可显著改善HIV感染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或稳定CD4+细胞水平,提高感染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HIV感染 化脓灸 针灸效应
  • 作者: 肖慈信
  • 学科: 医药卫生 > 针灸推拿学
  • 创建时间:2022-12-14
  • 出处:《大医生》2021年第19期
  • 机构:贵州六枝特区人民医院,贵州 六枝 553400
  • 简介:目的:分析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综合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的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分别是甲组和甲组,甲组的50例患者实施的是针灸治疗,乙组的50例实施的是针灸联合推拿方式进行治疗,两组案例治疗之后总结效果。结果:乙组和甲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经过精细化分析,乙组的比例高于甲组20%以上。乙组的肢体活动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等高于甲组,均在90分以上,数据分析之后乙组的优势明显。结论:针对腰间盘突出的患者实施针灸联合推拿的方式,整体上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应用前景比较可观。

  • 标签: 针灸;推拿;腰间盘突出;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薄棉灸结合梅花针叩刺与西药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薄棉灸组(40例)和西药组(40例)。薄棉灸组给予疱疹表面薄如蝉翼棉花灸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西药组给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0.25g,每日一次,阿昔洛韦软膏涂擦患处3-5次/日,均5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镇痛效果和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薄棉灸组总有效率为97.5%(39/40),西药组总有效率80.0%(32/40),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痊愈病例中疗程比较显示,薄棉灸组1个疗程的痊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1);薄棉灸组在疼痛显效时间、完全止痛时间方面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薄棉灸组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薄棉灸结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 标签: 薄棉灸 梅花针叩刺 带状疱疹 阿昔洛韦 后遗神经痛 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配合按摩点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提供更优方法。方法:65例颈性眩晕患者针刺双侧颈夹脊、风池,强间透刺脑户、玉枕透刺天柱,并结合按摩点穴,每日治疗1次,1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5例,占38.5%;显效18例,占27.7%;有效19例,占29.2%;无效3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结论:针刺颈夹脊配合按摩点穴治疗可以很好地缓解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颈性眩晕 颈夹脊 按摩 针刺疗法
  • 简介:目的:讨心理因素与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的关系。方法:观察6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针刺治疗前采用自制的信任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针灸疗效的信任程度;以直观模拟标尺法(VAS)让患者评估针刺时的紧张度;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评估患者的个性特征。记录针刺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来评估疗效。对心理因素与痛经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典型相关的分析方法。结果:治疗后痛经程度分级、疼痛程度分值、疼痛持续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人格因素中的恃强性(r=0.6797)、紧张性(r=-0.5906)与疗效指标中的疼痛持续时间减少值(r=0.9042)的标准系数最大;心理因素指标与痛经疗效的典型变量之间的整体相关系数均偏低。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与患者人格因素中的恃强性和紧张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心理因素在针刺治疗过程中不起主导作用。

  • 标签: 心理因素 原发性痛经 得气 针刺镇痛
  • 简介:通过对大椎穴施以"三重法"治疗急性脑梗塞之风痰阻络或痰瘀互结所致言语不利案、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案、运动神经元病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案、重症强直性脊柱炎之血沉异常案以及调和营卫治疗疲劳综合征案,从而证实大椎穴与重刺络、重拔罐、重艾灸之"三重法"有效组合是针灸临床治疗内外风的特效疗法,是快速升补阳气的强壮疗法,能及时有效地强壮机体以疗虚损,也是强力祛风胜湿的疗法,可止痛止痉,利水消肿。

  • 标签: 三重法 大椎穴 疑难病 医案
  • 简介:为完成一篇全面评价穴位刺激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疗效的系统综述而作的研究方案。计划检查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数据,筛选并纳入合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由于没有打扰到病人及其家庭,本研究不需要经过伦理委员会的许可,系统评价完成后将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上。

  • 标签: 穴位 腧穴 中风后 痉挛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太极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住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太极针法组)30例,对照组(常规针刺组)30例,每日1次,治疗至出院时结束。利用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结果评分表(Portmann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疗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总体疗程缩短,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指数优于常规针刺,且可明显缩短治疗疗程。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太极针法 常规针刺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治疗采用针刺百会、上星、神庭、风池、神门等穴位,同时联合耳穴贴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百优解),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减轻(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下降(P〈0.01),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疗效显著,优于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

  • 标签: 抑郁症 睡眠障碍 针刺疗法 耳穴贴压
  • 简介:目的:观察埋线配合艾灸、放血疗法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根据治疗的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4例雄激素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埋线组取双侧肾关穴、明黄穴及足三里穴埋线,每月1次,并配合艾灸少腹部及脱发局部放血治疗;西药组口服非那雄胺,1mg/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随访3个月。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及随访3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血清睾酮(T)、雌二醇(E2)的水平,并计算其比值,统计分析两组治疗1个月及3个月、随访3个月的T、E2、T/E2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治疗3个月及随访3个月的疗效均优于西药组(均P〈0.05);治疗3个月时,埋线组血清E2水平低于西药组(P〈0.05);随访3个月时,埋线组T、E2及T/E2均低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埋线配合艾灸及放血疗法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患者血清T水平、降低T/E2值有关。

  • 标签: 雄激素性脱发 穴位埋线 温灸 放血 睾酮 雌二醇
  • 简介:目的:观察三伏铺灸治疗胃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例胃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分别于2012、2013年三伏天的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行铺灸治疗。将已制备的姜泥饼覆盖穴区,再将一长条三角艾炷铺放在姜泥饼正上方,点燃三角艾炷的上角开始施灸。先在上腹部中皖穴区(以任脉为中线,区域涵盖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穴,以及足少阴'肾经的腹通谷、阴都、石关、商曲穴)行2壮铺灸,再在背部胸脊下穴区(位于背部,以督脉为中线,区域涵盖筋缩、中枢、脊中、悬枢穴,以及胸9-12段、腰1段夹脊穴)行2壮铺灸,完成1次治疗约需40min。每年治疗3次,共6次。全部治疗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14例患者中,近期临床治愈2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9%。结论:三伏天铺灸治疗胃寒型慢性胃炎有较好疗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 标签: 慢性胃炎 胃寒 三伏天 铺灸
  • 作者: 刘春香
  • 学科: 医药卫生 > 针灸推拿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2年第7期
  • 机构:三台县建平镇中心卫生院,四川 绵阳 621000
  • 简介: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难免因疲劳、外力、风寒等多种原因而产生颈肩腰腿痛的症状,这些症状看上去并不严重,但却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相当麻烦的干扰。目前,西医对于颈肩腰腿痛的发生原因尚没有明显的定论,有些疼痛甚至使用CT与磁共振等检查手段都难以查出病因。因此,在对颈肩腰腿痛患者的治疗当中,我国传统中医针灸成为了主要的治疗手段,而在传统针灸技法下发展出的“手三针”“足三针”对大部分颈肩腰腿痛都有着良好的疗效。

  • 标签: 颈肩腰腿痛;针灸;手三针;足三针
  • 简介:目的:对比激光针刀结合针灸与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8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以单盲法分为治疗组48例(以激光针刀结合针灸治疗),药物对照组40例(以复方丹参静滴和西比灵口服),治疗前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性,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激光针刀结合针灸治疗组治愈率60.42%,总有效率97.92%,药物对照组治愈率30%,总有效率87.5%;经统计学分析,P〈0.05,二者疗效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激光针刀结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激光针刀 针灸 椎动脉型颈椎病 单盲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