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非糜烂性胃食管流病(NERD)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属胃食管流病(GERD)的一个亚型,约占胃食管流病的50%~70%。该病是由各种病因导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食管,出现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主要症状,其病情缠绵难愈,而胃镜检查并无食管黏膜损伤,质子泵抑制剂(PPI)对该病症状改善不明显,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辨证 临床经验
  • 简介:作者简介吕冉,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及胃肠动力性病。摘要目的探讨加味越鞠丸治疗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采用中药加味越鞠丸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西医治疗,疗程56天;通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胃镜结果、复发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较对照组,治疗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口服加味越鞠丸可以明显改善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加味越鞠丸
  • 简介: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胃食管流病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发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对照组用雷贝拉唑合吗丁啉,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胃镜、病理等客观变化,评价其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80.2%,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流病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半夏泻心汤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味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胃食管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胃食管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泌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胃泌素含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配合穴位注射能有效改善胃食管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防止胃酸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半夏泻心汤加味 穴位注射 临床研究
  • 简介:1告别文化自卑,正确认识中医我们认为,中医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藏,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发明。

  • 标签: 张功耀 中医文化 文化自卑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流性食管炎(RE)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102例老年RE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护理干预)各51例.结果:①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后PSQI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9%(P〈0.05).结论:在老年RE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可提高睡眠质量和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护理干预 老年
  • 简介:讨论了肇始于20世纪初的传统文化思潮对中医学术产生的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中医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诸多与西方科学不同的特征.随着21世纪的生物医学的发展,将会发现人类对自我的研究不能完全做到'物我两分',中医学术的诸多难解之谜将被揭示.

  • 标签: 20世纪 反传统 中医学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