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护理程序式教学是护理学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系统的,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能够引导护生运用更加批判性的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更好地了解在护理工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本文重点阐述护理程序式教学对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相关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健康发展。

  • 标签: 护理程序教学 护生 健康教育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肿瘤化疗患者的相关护理要点及常规方式,讨论协同心理护理程序的可用性。方法:研究经讨论后于2021年6月-2023年6月实行,在肿瘤科现有病例信息中遴选出50份,且所属信息均接受肿瘤化疗,结合随机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护理措施分为医护合作式健康教育、常规护理,比较项目以心境改善为主。结果:研究组经干预后面对各类医疗事件的情绪稳定性及常见负性心境指标的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协同心理护理程序有助于缓解肿瘤化疗患者各类负性情绪,使其心理状态趋于稳定。

  • 标签: 协同心理护理程序 肿瘤化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程序化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本院ICU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采用程序化镇静整痛策略;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的镇静镇痛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谵妄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谵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可以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减少患者谵妄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常规和实验组,各37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常规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都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29.3%显著高于实验组8.1%,(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预见性护理程序 冠心病患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为依据,从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中选择 82例进行研究,时间为 2019年 4月至 2020年 5月。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单数为对照组( n=41),双数为实验组( n=41),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预见性护理程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的 SAS、 SDS评分无差异( P> 0.05);护理后,两组的 SAS、 SDS评分有所下降,但实验组下降显著,同时患者有着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获得显著的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痴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7年 12月 -2019年 10月,在我院进行脑出血诊治的患者 5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性护理)和观察组(预见性护理程度护理),每组各 27例,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经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各项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达到有效确保患者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因此,该方法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程序 脑出血护理 应用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用于颅脑损伤术后的价值。方法:2019年7月-2021年4月本科接诊颅脑损伤病患76例,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VAS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VAS评分,试验组(4.02±0.56)分,比对照组(5.57±0.71)分低,P<0.05。针对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2.63%,比对照组18.42%低,P<0.05。结论:于颅脑损伤术后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利于并发症的预防,及疼痛感的缓解。

  • 标签: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 颅脑损伤 并发症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预见性护理程序,对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的15.63%,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护理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程序 脑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将脑出血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例数为76,选取时间开始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检查中应用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6月-2022年7月,消化内镜检查者40例,根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分析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个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实施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切实保证患者检查安全性。

  • 标签: 消化内镜检查 主动防范 风险护理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程序化疼痛护理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本院救治的的肺癌患者60例进行研究,抽签分为2组,每组患者30例,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命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少于对照组患者评分,患者满意度好于对照组,组间研究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化疗 程序化疼痛护理 满意度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分析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将脑出血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例数为76,选取时间开始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牙龈炎程序化口腔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80例妊娠期牙龈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程序化口腔护理干预方法,常规护理方案参照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指标水平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程序化口腔护理 妊娠期 牙龈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创伤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干预,研究不同小组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及患者救治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骨科 创伤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化疗患者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共计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化疗的护理措施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小组为对照组,采用程序化护理干预的小组为观察组,对比组间的心理、精神症状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状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具有更有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评分,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肺癌,化疗,程序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