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推行护士礼仪服务塑造医院形象。方法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培养护士中的各类技术创新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结果在尝试推行护士礼仪服务的过程中观察发现,护士礼仪服务是树立医院形象的工程;是规范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贴近病人需求的手段;是给予病人精神治疗的良药;是提高疗效的捷径;是医患沟通的桥梁。

  • 标签: 拓宽服务 礼仪服务 医院形象 管理横式 试探
  • 简介:为探讨供暖方式与人体健康效应的关系,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在保定市选择在北方有代表性的集中式供暖、土暖气供暖和室内直接燃煤炉供暖3种方式进行了调查.

  • 标签: 供暖方式 儿童健康 调查
  • 简介:摘要对患有带状疱疹的病人进行相应的皮肤护理,观察皮肤护理的效果。方法在住院的带状疱疹病人中选出32名,对这些病人进行普通治疗,治疗的内容包括抗病菌、消炎、止痛等,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之上增加临床护理,护理的内容包括疼痛护理、饮食护理、一般护理、皮肤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结果选出的病人在接受临床护理之后,身体完全复原的有27名,占总人数的84.4%;其中有3名病人治疗效果显著,占总数的9.4%;有2名病人的治疗属于有效,所占的比重是6.3%;治疗无效的病人不存在。这些病人皮肤结痂的平均时间8.5天,12.3天是他们疼痛的平均时间,20.4天是他们的平均病程时间。结论对患有带状疱疹的病人进行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并且病人的皮肤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应该将这种治疗方法在带状疱疹疾病的治疗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带状疱疹 皮肤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多学科联合查房的新型模式在临床上的实施效果。方法由医护共同查房,聘请相关科室专家,对病人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共同制定治疗和护理计划,医护以不同的角度,对每位病人实施有效的治疗及护理,保证治疗及时,护理措施到位。结果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促进了病人的康复,病人对医护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医护多学科联合查房拓宽了查房的内涵,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纠纷,构建了和谐的医护关系,也激发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

  • 标签: 医护 多学科 联合查房 临床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生素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时间效应等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从而为提高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32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新生儿肺炎患儿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以及不同药物种类的时间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新生儿肺炎患儿所使用的抗生素中,较为常用的有青霉素、磺苄西林、孢噻肟钠,所占比例分别为43.44%、39.69%以及24.38%。而且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时间并未优于使用单一青霉素类药物的治疗效果。结论使用抗生素治疗新生儿肺炎患儿时,应根据患儿的患病情况以及自身体质等科学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用量,从而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保障患儿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抗生素 新生儿肺炎 时间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器械处理流程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严格按照《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中的相关流程,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评估手术室器械处理流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进行干预。结果手术室器械处理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冲洗不彻底、流程差错、初步消毒缺失、医疗精密仪器损耗等问题。针对一系列问题进行管理和改进。应用风险优先数(RPN)进行分析,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之后的RPN显著下降。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够改进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规范在实际应用的实施。

  • 标签: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手术室 器械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中,采取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防范护理不良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我院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8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40例)采取FMEA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期间的风险因子指数及不良事件率,在研究完成后,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行FMEA干预模式后,患者的高危风险因子各项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患者在护理工作中,采取FMEA模式干预可预防风险因子对患者的影响,提升患者精神病治疗安全性,该护理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精神科 不良事件 风险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当代的护理就是要以患者为中心,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而在全面的护理期间沟通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合理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使得患者配合各项的护理工作,而且可以为患者解决困惑,帮助患者重新恢复健康。

  • 标签: 妇科护理 有效沟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理护理中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而得以实现的,一是语言的,二是非语言的。而心理护理就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语、态度、表情和姿势等,以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病情发展。实践证明,有效的信息传递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所在。

  • 标签: 信息传递 心理护理 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使哮喘患者能更好的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预防,合理正确的使用药物,达到长期控制哮喘的目标。方法对36例哮喘诊断志愿参与者纳入自我管理干预督导活动,发放有关哮喘宣传教育资料,记录登记既往哮喘发作及住院次数和急诊就医情况。结果36例既往均有住院史一年1~4次,参与干预后无一例住院,而急诊就医仅两例,比参与前显著减少。结论通过干预督导达到了控制哮喘反复发作,患者地因住院的误工,明显的降低了医疗费用,对哮喘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哮喘 干预督导 效应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和深入,避孕节育技术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与发展后,现已经被多数人所认同并采纳,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是由于男性避孕仅占所有避孕方法的13.1%,因此避孕的负担最终还是落在女性的身上。本文通过女性避孕的历史的阐述,得出女性避孕技术在社会上的重要性。

  • 标签: 女性避孕节育技术 避孕药 宫内节育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的口服剂量、血药浓度及其疗效副反应三者之间关系。方法对3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2mg及4mg进行对照研究,疗程八周。第2、4、8周末采用HPLC测定利培酮及其有效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的血药浓度。治疗前、治疗后第1、2、4、6、8周评定PANSS、CGI、TESS、ESRS量表。结果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阴阳性症状均有效,对阴性症状起效时间较阳性症状晚。2mg及4mg组利培酮及其代谢产物9-羟利培酮血药浓度存在显著差异,但疗效无显著差异。利培酮及其代谢产物治疗浓度窗可能在30-45ng/ml。结论采取逐渐加量的小剂量治疗(2-4mg)方法既安全又有效,临床上开展利培酮浓度及9-羟利培酮浓度检测对预测疗效,防止不良反应是有意义的。

  • 标签: 利培酮 9-羟利培酮 血药浓度 临床效应 剂量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阐述创伤后免疫抑制效应的相关基础研究以及针刺在胸外科术后恢复阶段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2年辽宁中医药大学心胸外科确诊并手术的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0.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7.912,P<0.05)结论针刺在术后的恢复阶段效果显著,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针刺 免疫抑制 淋巴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切服务以人为中心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现代护理也是如此,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全方位护理已经是医疗事业发展大势所趋。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通已经是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

  • 标签: 代护理 有效沟通 护患沟通 信息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FMEA)在预防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院神经外科为单位,选取置胃管病,用 FMEA对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开展风险评估,对风险优先数进行计算,明确非计划拔管的高风险因子。结果 实施前,护士发生非计划拔管 38次,患者 30次,其它 14例;实施后,护士发生非计划拔管 7次,患者 20次,其它 2例;非计划性拔除胃管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采用 FMEA有助于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率的降低,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胃管 非计划性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