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眼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开展调查分析。方法从2005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眼科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病历492份,涉及眼外伤、眼底病、白内障、青光眼及眼角膜病等,采用回顾研究分析方法,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采用Microsoft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共涉及抗菌药物12种,其中注射剂6种,滴眼剂3种,口服剂型3种。单联选用抗菌药物337例,二联选用抗菌药物152例。患者接受给药途径有静脉滴注、滴眼和口服三种,按每一位患者用一种抗菌药物作为一例,则共为1023例,其中静脉滴注329例,局部滴眼510例,口服184例。抗菌药物应用的平均疗程为5.21天,其中最短为3天,最长为8天。术前3天预防用药的424人,术前0.5-2h用药493人,术后预防用药时间少于24h的9人,少于48h的56人。结论眼科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生素应遵循眼内通透好、不良反应少、给药方便、价格便宜等几大原则。要加强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工作,以有效防止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耐药菌株的产生。

  • 标签: 眼科手术 抗菌药物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围手术期病例抗菌药应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外科围手术期病历200例,对抗菌药品种、用药频度、联用情况、用药时间、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住院期间应用了抗菌药的有176例,应用率为97.78%。其中,单一用药仅有22例,占12.22%;联用2种者98例,占54.443%;联用3种者35例,占19.44%;联用4种者20例,占11.11%;联用5种者3例,占1.67%;联用6种者2例,占1.11%。共涉及8类27种抗菌药,平均使用时间7.6±5.7天,抗菌药类别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左氧氟沙星为主。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过早应用抗菌药或用药时间过长、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未按药代动力学参数调整给药剂量等。结论应强化医师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

  • 标签: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了解本院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方法采取回顾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6月份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236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80例,使用率为76.3%;使用频次最高的抗菌药物品种是三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为1280次,占总用药频次的73.1%;术前0.5-2h给药为零;二联用药39例,占总用药的16.5%;术后用药时间基本合理的9例,占总用药的3.8%、不合理的227例,占总用药的96.1%。结论本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用药指征、品种选择、用药时机及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都有一定问题,医院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

  • 标签: Ⅰ类切口手术 围手术期 预防性使用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围手术期病例抗菌药应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外科围手术期病历200例,对抗菌药品种、用药频度、联用情况、用药时间、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住院期间应用了抗菌药的有176例,应用率为97.78%。其中,单一用药仅有22例,占12.22%;联用2种者98例,占54.443%;联用3种者35例,占19.44%;联用4种者20例,占11.11%;联用5种者3例,占1.67%;联用6种者2例,占1.11%。共涉及8类27种抗菌药,平均使用时间7.6±5.7天,抗菌药类别以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左氧氟沙星为主。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过早应用抗菌药或用药时间过长、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同病理生理状态下未按药代动力学参数调整给药剂量等。结论应强化医师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药师药学干预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至12月未实施药学干预期间,抽选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另在2021年1月至12月实施药学干预期间,抽选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明显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予以药师药学干预,不仅能够增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的意识,同时还可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药师 药学干预 外科围术期 预防性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抗菌药物是一把双刃剑,虽可防病治病,但也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甚至致残或危及生命。抗菌药物用得合理即为“药”,用得不当反成“毒”,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所以,本文重点探讨抗菌药物在感冒发烧使用中的误区,以纠正一些错误的认知和做法。

  • 标签: 感冒 发烧 抗菌药物 误区
  • 简介:摘要就现有门诊各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讨论原因,提出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既不能被传统观念所束缚,也不能因出现一种新理论就盲从用药。因此临床在选择联合用药是需要慎重考虑,掌握适应症,使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真

  • 标签: 抗菌药物 联合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磺胺甲恶唑的抗菌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品属中效磺胺类药物,具广谱抗菌作用,对非产酶金葡菌、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白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的部分菌株、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具有抗菌作用,此外在体外对沙眼衣原体、星形奴卡菌、恶性疟原虫和鼠弓形虫也有抗微生物活性。但近年来细菌对本品的耐药性增高显著,尤其是链球菌属、奈瑟菌属以及肠杆菌科细菌。

  • 标签: 磺胺甲恶唑 抗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保障用药安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3月份门诊处方1293张,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及《处方管理办法(试行)》评定,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处方共523张,占所查处方40.45%;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67例,占12.81%。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存在起点高、超权限用药、超剂量用药及抗菌药物联用不尽合理等现象;提高处方质量是实现合理用药的关键。

  • 标签: 处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0月~12月每月连续10天的儿科门诊处方共2377张,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614张,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49.25%,其中静脉给药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71.25%,口服给药仅占28.75%。仅有二联用药,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4.89%,无三联用药。抗菌药物品种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居多,占使用抗菌药物总次数的60.78%。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任存在静脉给药比例偏大、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联合用药等问题。

  • 标签: 儿科门诊 抗菌药物 使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抗菌药物的日益广泛应用,在取得临床治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弊端,有的甚至是严重的。因此,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止临床上滥用的关键。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浅析 严重 临床治疗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医院抗菌药物具体使用强度。方法选择2010年~2011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分析法分析AUD相关指标。结果和2010年相比,我院2011年患者人均使用药物类别、药物使用率、平均住院时间、每天医嘱用药量以及限定日剂量具体比值—PDD/DDD、人均用药累积时间均显著下降。结论减小医院患者人均使用药物类别、药物使用率、平均住院时间、每天医嘱用药量以及限定日剂量具体比值—PDD/DDD、人均用药累积时间,可以有效促进AUD的下降。

  • 标签: 医院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 简介:摘要了解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必要和重要,掌握抗生素的抗菌普及不良反应,临床上发挥其最好的治疗作用,避免其高度耐药性的产生。

  • 标签: 抗菌药物 安全 有效 经济 合理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医院药师处方审核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根据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出普遍的规律。结果通过沟通与学习,使药师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结论医院药学是实践很强的一门学科,医院药师们要善于从实践中总结,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 标签: 抗菌药物 处方审核 调配
  • 简介:摘要炎可清胶囊由黄柏、黄芩、大黄、黄连、银花等药物组成。是嘉禾县中医医院拟申报用于临床治疗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热结便秘等肺胃热盛病证的医院制剂。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根据其功能主治,本项目研究通过观察炎可清胶囊的抑菌作用,拟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炎可清胶囊,抑菌作用
  • 简介:摘要抗菌药问世以来广泛应用于医疗、养殖行业中,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的同时,其滥用也带来了细菌耐药性的迅速进化。抗菌药滥用不但是医疗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合理使用、保护现有的抗菌药,减轻耐药性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

  • 标签: 抗菌药 畜牧养殖业 滥用 合理使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菌类药物的临床评价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规范、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我院已经出院的,在围手术期预防采取了抗菌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病历,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200例,回顾分析和研究,所选取的200份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患者病历,观察在临床上,使用抗菌类药物中的用药时机情况、用药剂量情况、用药时间情况、用药选择情况、联合用药情况等方面。结果在200份使用抗菌类药物的患者病历中,Ⅰ类切口的患者用药合理例数为62例,合理率为53.91%;Ⅱ类切口的患者用药合理例数为28例,合理率为40.58%;Ⅲ类切口的患者用药合理例数为6例,合理率为37.50%。结论对抗菌类药物进行临床评价分析,能够为指导临床使用抗菌类药物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保证临床使用抗菌类药物的规范化和合理性,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抗菌类药物 临床评价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