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切口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97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对切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引起切口的相关因素。结果97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中出现切口者13例,感染率为13.40%;患者的手术时间(4例/30.77%)、合并糖尿病(2例/15.38%)、肥胖(1例/7.70%)、低蛋白血症(3例/23.07%%)以及贫血(1例/7.70%)等是引起患者切口的主要因素。结论胃肠手术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切口,由于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并且多数伴有其他疾病,更容易发生切口,因而需要加强控制,减少感染率,促使老年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老年患者 胃肠手术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对于外科切口性疾病的影响。方法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实行常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此期间随机抽取110例外科手术患者,将其定义为对照组;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实行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在此期间同样随机抽取110例外科手术患者,并将其定义为实验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切口情况,进而总结加强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对于外科切口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经强化感染管理后的外科切口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可明显降低外科手术导致的切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促进了医院的发展。

  • 标签: 感染管理 外科切口感染 强化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手术切口缝合及减少切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手术之后的产妇中抽取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产妇进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丝线向断缝合切口的方法,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扣线皮内缝合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缝合之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患者伤口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剖宫产手术腹部横切口的产妇进行扣线皮内缝合可以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效果,减少缝合后感染情况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腹部横切口 扣线皮内缝合
  • 简介:目的:探讨切口保护膜隔离疗法在预防结肠造口术患者切口的作用。方法:通过对结肠造口术中应用切口保护膜与人工肛门口隔离病例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来应用切口保护膜60例进行切口率比较。结果:应用切口保护膜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发生;1捌因原发呼吸疾病复发,术后30天呼吸功能衰竭自动出院后死亡。未应用保护膜组切口6例(10.00%),切口经交换敷料、延期缝合后痊愈。两组间切口率有显著差异(P=0.00609)。结论:切口保护膜在预防结肠造口后切口有肯定的作用,方法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切口感染 切口保护膜 结肠造口术
  • 简介:目的探讨切口牵开保护器在预防腹部Ⅲ-Ⅳ类手术切口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普通外科收治的Ⅲ-Ⅳ类腹部手术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切口牵开保护器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使用)和对照组(未使用),比较两组手术后切口发病率的差异。结果共监测患者310例,实验组150例,对照组160例。实验组手术切口发病率为4.00%(6例),对照组为11.88%(19例),实验组手术切口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2.10±3.30)min、(7.00±2.20)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8.30±4.10)min、(10.00±3.50)d],实验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评分为(2.00±1.70)分,低于对照组的(3.00±1.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切口牵开保护器可有效降低Ⅲ-Ⅳ类腹部手术切口发病率。

  • 标签: 切口牵开保护器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切口的原因,探讨切口的措施。方法对外科手术病例切口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切口的发生与手术室环境污染,消毒不严格,自身因素等密切关系。结论改善手术室环境,加强手术室消毒管理,保护高危人群,是预防腹部切口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手术室 预防 感染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普通外科Ⅰ类手术切口(SSI)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探讨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的方法,普外科负责感染控制的专职人员对普外科所有Ⅰ类手术患者切口情况进行观察,并于手术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348例次手术患者中,3例次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86%。结论对不同危险指数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主动干预,实施全程跟踪,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目标性监测,及时控制和降低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率。

  • 标签: Ⅰ手术切口 感染 危险因素 目标性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后切口的影响因素。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5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治疗前白蛋白水平高低、患者年龄大小、急性手术、住院时间长短、使用的抗生素方法和ASA(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等。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疾病分型等因素上无明显区别(P>0.05);而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种类、抗生素使用方法合理与否、ASA分级和术前白蛋白量等方面,组间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对患者的可能情况应该在术前就进行了解,这样有助于提前准备好应对措施,术前的抗菌药物还有预防感染等都是必要的,对手术进行合理的安排能够帮助患者的治疗更加合理,减少其SSI的发生几率。

  • 标签: 普通外科 手术部位感染 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00例我院于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患者中有8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2%。经过与未发生感染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住院时间过长、患者年龄较大及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是否合理是导致普外科手术后切口的重要因素结论临床中应重视容易导致术后切口的各项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这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普外科 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外科切口手术患者术后的感染因素,针对感染因素加以护理和预防。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术后切口的患者共3名,对其完整病例全面了解并整合数据。结果我院400例手术中,出现术后切口的概率为0.75%,而手术室条件、手术季节、手术种类、手术人员的操作规范、手术时间、手术性质等都对患者术后切口出现感染产生影响。结论采取必要的切口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切口的发生率。

  • 标签: 外科手术 感染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 : 目的:为了降低临床普外切口的发生,本文对普外切口的临床治疗进行简要分析。方法:选取本院 2018 年 12 月一 2019 年 12 月间普通外科临床治疗病例 100 例的感染数据进行跟踪调查和记录。结果:经过对跟踪数据的分析发现使用抗生素等积极临床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切口治愈的时间,采用有效地预防感染措施以及对切口予以积极的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普外切口。结论:在普外切口的灵床治疗过程中选用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及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预防普外切口的发生,有效的治愈普外切口的情况。

  • 标签: 普外切口 感染 临床治疗 抗生素 预防 治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腰椎骨折病人行内固定手术,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康复指导,患者未发生并发症,顺利康复出医。

  • 标签: 内固定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06年7月手术室改建前后3200例外科手术病人的切口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通过积极干预减少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08间3年间手术室3200例(88例出现切口)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分析感染组与无感染组在是否急诊切口分级,手术级别,病人年龄,男女等方面比例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感染组病人与无感染组病人在切口分级,是否急诊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室净化系统后手术病人出现感染率明显低于之前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的相关因素及各个环节对控制切口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手术室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切口的原因并提出护理措施。方法对320例产妇中会阴侧切术干预措施及愈合情况观察、记录。结果会阴侧切口与产妇本身的键康因素,术前的护理、术中的操作、术后的护理有关。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产妇的身体素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全面掌握会阴侧切术的适应症、方法、时机及科学的护理。提高助产护理质量。加强会阴侧切口的护理力度,及时处理产前合并症及产后并发症,是预防会阴切口重要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常用措施,术后护理措施是否得当对治疗效果和预后意义重大。科学、规范实施相关各项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减少继发性感染及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降低阑尾切除手术后的感染率提高治愈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方法对于手术切口的保护,根据临床体征,选择手术切口部位,同时均不使用电刀,以防止电流灼热致脂肪细胞破坏。结果530例阑尾炎患者中20例切口红肿,治疗后Ⅰ期愈合;阑尾穿孔腹膜炎42例,6例切口红肿硬结,治疗后4例Ⅰ期愈合,1例切口。结论使用电刀导致切缘两侧组织的变性坏死和血管闭塞,对组织损伤较大,同时大脂肪细胞破坏,不失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大大增加了切口率,阑尾切除应尽可能不用电刀为好。

  • 标签: 阑尾炎 手术切口 感染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患者在手术后切口事件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护理方案。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段设置为 2017年 4月至 2019年 3月,在该时段内对我院数据库进行统计调查,纳入其中 60例接受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实验对象,按照产妇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 30 例)和非感染组( 30 例)。在完成资料录入后,对所有患者的各项高危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究不同因素对切口造成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相较于感染组来说,非感染组患者出现的意识障碍、抗生素应用不合理 、侵入操作、器械消毒未彻底 世界明显更低,同时感染组中患者的死亡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对于剖宫产手术 并发切口 的患者来说,其危险因素主要包含抗生素应用不合理 、意识障碍、等因素;对患者进行有效的 手术室 干预,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剖宫产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封闭治疗腹部切口的体会。方法对手术后切口的病人,采用切口局部封闭注射消炎合剂,防止切口裂开。结果16例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为88%,效果良好。结论积极采用消炎合剂局部封闭治疗切口效果显著,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 标签: 局部封闭治疗 切口感染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