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将研究视角指向民国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设计领域。相对于民国时期以商业文化为导向的主流设计研究而言,延安设计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本文从军事化指向、劳动者指向和职业化指向三个角度出发,试图阐释延安时期设计的特点及其设计思想。并通过这种研究揭示延安设计研究的价值,从而明晰进一步展开相关研究的意义。

  • 标签: 延安设计 解放区设计 设计批评
  • 简介:约瑟夫·艾伯斯1888—1976年约瑟夫·艾伯斯1888年3月19日生于德国的波特洛普。1905年到1908年期间,艾伯斯在比伦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教师的课程,然后1908-1913年间,转到维斯特弗兰的私立学校继续学习。1913—1915年,艾伯斯在柏林皇家美术学院学纠,此后他获得了艺术教师的证书。在1920年进入魏玛的包豪斯之前,艾伯斯在埃森和慕尼黑学习艺术。在那里,艾伯斯开始集中创作玻璃绘画作品,

  • 标签: 绘画作品 艺术史 继续学习 艺术教师 私立学校 美术学院
  • 简介:若安·米罗1893—1983若安·米罗·非托1983年4月20日生于巴塞罗那。14岁时,米岁进入了巴塞罗那的拉罗尼亚美术学院学习,在将近完成3年学业的时候,米罗获得了一个办事员的职位,在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挫败之后,米罗放弃了生意而重新回到艺术的道路。

  • 标签: 艺术史 作品 巴塞罗那 美术学院 罗尼亚 办事员
  • 简介:阿里斯蒂德—约瑟夫—博纳旺蒂尔·马约尔1861年12月9日生于法国的巴尼于海滨。1882年,马约尔来到巴黎学习绘画,1885年,被美术学院录取,师从让—莱昂·热罗姆和亚历山大·卡巴内尔。1889年,马约尔开始对学院的训练感到厌倦,一部分也是因为他看到了高更的绘画、陶器和木雕作品。1890年代,为了响应当时在巴黎广泛开展的工艺美术运动,马约尔

  • 标签: 20世纪 艺术史 阿里斯蒂德·马约尔 法国 雕塑艺术 爱德华·蒙克
  • 简介:“我希望自己设计的东西被你们由衷地喜爱,想把它带回家,拥有一生。”——海拉·容格里斯当我们谈到荷兰设计的代表人物和女性设计的代表时,海拉.容格里斯是一个无法被忽略的名字。容格里斯对于颜色、材质和肌理的研究都极其深入,这赋予她作品深厚而强烈的美学风格。她并不刻意追求现代工业所带来的完美,甚至将粗糙的原材料和制作加工时留下的痕迹呈现在产品之上。

  • 标签: 女性设计师 荷兰 代表人物 美学风格 现代工业 原材料
  • 简介: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金农、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终生贫困,“癸未秋,先生没于扬州佛舍”。(罗聘《冬心先生续集跋》)《清史稿·列传·艺术》“金农”条略日:金农分隶小变汉法,截毫端,作擘窠大字。年五十,始从事于画。初写竹,继画梅,又画马,复画佛。“性逋峭,世以迂怪目之。诗亦壤削苦硬”。

  • 标签: “扬州八怪” 金农 艺术 画马
  • 简介:扬州"八怪"之称,最早见于清汪鋆《扬州画苑录》,其卷二"虞蟾"条云:"所惜同时并举,另出偏,怪以八名(如李复堂、啸村之类——原注),画非一体,似苏(秦)、张(仪)之捭阖,偭徐(熙)、黄(筌)之遗规。率汰三笔五笔,覆酱嫌桷(原字为左"牛",右"角",字典无此字),胡诌五言七言,打油自喜。非无异趣,适赴歧途。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乎百里。

  • 标签: “扬州八怪” 画家 绘画作品 绘画技法 徐迅
  • 简介: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1841年2月25日生于里莫盖斯,在巴黎长大。1862年进入美术学院之前,雷诺阿先是做了几年的商业画家并在卢浮宫临摹绘画,他在美术学院学习了一年,师从埃米尔·西尼奥尔和夏尔·格莱尔。在格莱尔的私人画室中,雷诺阿遇见了莫奈、弗雷德里·巴齐耶和艾尔弗雷德·西斯莱,西斯莱介绍他认识了外光绘画。

  • 标签: 20世纪 艺术史 画家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法国 乔治·皮埃尔·修拉
  • 简介:材料:牛皮纸、丙烯颜料、水彩颜料毛笔、水粉笔、水桶、调色盒、毛毡【看图像启思维】给孩子们展示展曦中浓雾笼罩下的城市视频和图片资料,让他们视觉感知到清晨的大城市正从”朦朦胧胧”的黎明中苏醒过来。

  • 标签: 大城市 图片资料 视觉感知 牛皮纸 颜料
  • 简介:布满整栋建筑、尺寸巨大的字符和文字,铺满城市广场与郊区的字母:大字体开始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在米尔科·伊利克(Mirkollic)与史蒂文·海勒(StevenHeller)最新出版的书中,二人向观众展示了世界各地大字体设计的案例。我们就这一现象与身在纽约的伊利克进行了一番简短的对话。正如你在书中所列举的这些案例,大字体—直很受欢迎。但如今这种大字体设计似乎已然成为一种潮流。

  • 标签: 字体设计 伊利克 城市广场 城市景观 海勒 HELLER
  • 简介:我的发言主题分三点内容。第一点谈定位,首先我认为把这件作品完全归入纪念性雕塑的定位,是不准确的,理由是这件作品其实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英雄主义的纪念性雕塑,这是我给他的定位。

  • 标签: 城市 英雄主义 纪念性 雕塑 作品
  • 简介:埃及尼罗河畔的狮身人面像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到现在它还昂然屹立在金字塔前,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室外雕刻。在那些祭庙前也刻制了当时的统治者——法老的雕像,作为祭礼的对象。雕塑艺术从一开始就和建筑配合,发挥它纪念性的功能。希腊时代,承袭埃及的传统,雕塑大为昌盛。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建筑内外刻制了许多大理石神像,以及反映欢庆胜利情景的浮雕,把神庙装饰得富丽堂皇。而且这个崇尚体育的国家还把优胜者健美的体态刻成大理石,点缀整个卫城。雕塑在古代就成为美化城市环境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 标签: 欢庆胜利 城市环境 庙前 尼罗 建筑家 大理石像
  • 简介:近几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规模和标准不断提高,在具体的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中,大至整座城市或某个片区,小到一个社区、一个街口,雕塑与规划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协调、配合、相辅相成又一次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 标签: 个案浅析 人民路立交桥 底空间规划
  • 简介:美的形式蕴涵在纷繁的自然景物中,画家的意义就在于发现并把它转移在画面上,艺术创作贵在真情流淌。“诗从肺腑出,出则然肺腑。”中国画笔墨,集造型,传意,流美于一体,是高度凝练,浓缩的艺术手段,是多功能的复合载体。

  • 标签: 审美个性 花鸟画 自然景物 形式蕴涵 艺术创作 艺术手段
  • 简介:寻找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问题的切入点潘公凯(中央美院院长.“建筑与城市文化研究”博士班导师)关于本次论坛的初衷首先我想代表中央美术学院对远道来参加这次研讨会的郑培凯教授、夏铸九教授、王鲁湘先生等几位客人,包括在北京市内的其他几位,像阿城先生、郑也夫教授等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各位都是美术方面、规划方面、文化方面的专家学者,今天在这里将一同讨论关于发展中的城市形象的话题。

  • 标签: 城市文化形象 城市形象 文化问题 中央美术学院 文化研究 专家学者
  • 简介: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处处呈现出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特征,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从本质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环境心理希疆行为也随着生存环境的数字化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表现出新的特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住宅区景观设计在内容和方法上都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

  • 标签: 景观规划设计 居住区 环境心理 内容和方法 信息时代 人类社会
  • 简介:2017年11月11-12日,中国美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举办了题为“与列斐伏尔前行:算法时代的都市论日常生活批判”的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来自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澳人利亚、日本以及中国两岸三地的学者齐聚一堂,沿着城市-空间思想家亨利·列斐伏尔[HenriLefebvre]的思考,迎着今天中国大陆的城市化和即将到来的全球城市社会前景,努力描述出城市化中的世界和全球化中的城市性的脚卬.集聚我们在全球各地的这一方向上的思想和实践。

  • 标签: 中国城市化 列斐伏尔 作品 权利 日常生活批判 中国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