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格雷厄姆·斯维夫特是当代英国文坛上一位对文学创作有着独到感悟和见解的小说家。他通过对小说人物命运的考察,思考关于历史、生命、爱情、婚姻、死亡等方面的问题,并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当代英国社会的人生百态和时代风貌。其复杂的叙述方式涉及到个人经历与历史事件之间的种种关系,揭示了小说通过想象和虚构表现人类生活经验的本质。他的小说几乎都是英国特定历史时期政治、文化面貌的写照。这里文本与历史语境相互交织、密切结合共同建构了一种独特的历史意识。

  • 标签: 斯维夫特 编史元小说 文本 意识
  • 简介:以“男色家”自居的三岛由纪夫,其男’眭美学观与军国主义立场密不可分。然而,作为三岛由纪夫青春后期的作品,《禁色》显然跳脱出《假面的自白》《爱的饥渴》单元同性恋的性学主张,其性向架构更趋向于“酷儿理论”中巴特勒所持的表演性、无连续性、可变的和过程的。本文试通过分析《禁色》中“俊辅”和“悠一”这两位体现作者对立意识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深入理解三岛由纪夫解构固定“性别主体”的性政治主张。

  • 标签: 三岛由纪夫《禁色》酷儿理论 巴特勒 双性恋
  • 简介:中国古代绘画有所谓疏体和密体,有大笔写意和工笔细描两种表现技法。古代诗歌写景状物,也有类似绘画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前者是大处着墨,重在传神写意,在传神中显形,三笔两笔便勾画出景物的总体印象和大的轮廓,至于景物的细微之处,则由读者引发的联想去补充、再现。这类诗歌的意象往往是巨大的,意境往往是壮阔的。后者,小处着墨,用白描手法精细地刻画景

  • 标签: 写景状物 杜甫 景物 意象 中国古代绘画 古代诗歌
  • 简介:他曾是一个在20岁时即拥有自己豪宅的年轻人,为了心中的文化理想,回国后在7年时间花掉550万,最多的时候连着办了3天400人的流水席,竟然落魄的时候只能请国际艺术家朋友去澡堂里过夜;他曾经为了文化的国际交流而差点被取消中国护照,却两度拒绝加入海外国籍。

  • 标签: 艺术家 江湖 树林 文化理想 国际交流 年轻人
  • 简介:戏剧从祭祀活动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其具体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戏剧是情节和行动的统一;二、它是一门立体的、综合的、集体创造的艺术统一;三、它是观演交流且为一次性的艺术

  • 标签: 戏剧艺术 整一性 综合性 一次性
  • 简介: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漫谈任光宣甘世纪以来,科学领域生机盎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近几十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一个新的科技革命高潮。这种时代的新形势引起了我国社会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科学与艺术两者的关系问题,也愈来愈引起我国文艺界人士的广泛兴趣,成为文...

  • 标签: 艺术与科学 科学和艺术 科学家 艺术家 艺术作品 科学技术
  • 简介:美国现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其书信体长篇小说《紫色》中运用发信人地址从无到有、写信人签名从无到有、男人姓名隐现或从Mr.一-到终有其名等空白变换艺术,隐喻女主人公茜莉从麻木、觉醒、抗争,到独立做人的心灵感受和生活历程,批判了社会两性关系有序形式中的不合理内容,展现了自尊自强的女性意识,张扬了平等独立的女权思想主题。

  • 标签: 空白 黑人 女权主义 《紫色》
  • 简介:话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关涉“演员-观众”的“表演-观赏”。因此,一部好的话剧作品要求剧作家任创作时要以舞台视野去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老舍的《茶馆》正是以故事性与表演性,即文学价值与戏剧价值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经久不衰的杰作。本文试从《茶馆》的艺术性出发来分析其剧本创作与舞台表演之间的密切关系,旨在探讨话剧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 标签: 《茶馆》 舞台空间 人物展览式 小说化 共鸣
  • 简介:作者:房日晰19.6万字三秦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定价6.00元。著者力图以新的观点和角度,审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征。全书由体分论、综合论、比较论三大部分组成。分体论分别论述了李白的五律、五绝、七律、七绝、七古、古风的艺术特征;综合论分别论述了李白诗歌意象跳跃、美的形态、风格、语言、感情表现的特点等;比较论就诗人个别诗句与杜诗比较,检讨了李杜诗不同影响的原因。另有附录五篇,分别

  • 标签: 李白诗歌 艺术论 李杜 出版定价 三秦出版社 李翰林集
  • 简介:禅让传说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天道观念密切相关。本文借助近年来学界新思想史研究的思路,主要以《史记》为文本进行内外考察,力求梳理两者之间的关联,从而揭示禅让传说与古代思想史的关系。

  • 标签: 禅让 传说 天道 《史记》 新思想史
  • 简介:观照方式的诗学意义是学界长期以来持续关注的一个问题,它作为艺术创作的起点,是审美活动中绕不开的一个重要环节。楚艺术中的"周流"意识,上承《周易》"观物取象"的原始思维,又引导了中国艺术"流观"审美观照方式的发展形成。本文对楚艺术"周流"意识的生成和内涵进行发掘,以揭示其美学价值和意义。

  • 标签: 观物取象 楚艺术 周流 流观
  • 简介:<正>读契柯夫众多的短篇小说,篇篇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在他的作品里,见不到“似曾相识”、“耳音面熟”的公式化、概念化人物。契柯夫根据表现主题、刻画人物的需要善于量体裁衣。他抓住一个典型事件,把人物穿插集中在同一时间、同一场面上,围绕着体现主题的人物性格来开展叙述,铺设情节。他的短篇小说朴实无华,却又扣人心弦;篇幅短小,却包含着巨大的社会内容。《万卡》就是这样一个短小精悍的好作品。

  • 标签: 艺术特色 人物性格 作品 概念化 刻画人物 八十年代
  • 简介:重复是古今文学中常见的修辞现象,也是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中的关键词之一。本文对圣经叙事文本中的重复艺术加以研究,辨析其类型和特点,分析重复和变化的关系。追溯重复现象的成因并探讨它对实现叙事意图所发挥的功能。

  • 标签: 叙事文本 重复 文学理论 艺术 文化理论 圣经
  • 简介:作为小说家和艺术批评家的马尔罗沉醉于“想像中的博物馆”,沉醉于艺术形式永恒的不朽。古往今来的造型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在作家笔下变换为超时间性的形式,获得了新的价值和意义。成为揭示命运、改造现实、超越人类状况的有效途径。尽管小说创作的材料是文字,马尔罗却用语言文字缔造了与绘画作品相媲美的视觉效果和美学意义。他的小说文本超越了文字的界限,在同绘画形式的参照和对话中形成了独特的文体风格,因而创造了一个包含丰富哲学、美学和道德思想的艺术小说的类型。

  • 标签: 人的状况 想像中的博物馆 艺术变换视觉效果 美学意义
  • 简介:苏童在2009年第2期《收获》杂志上发表的《河岸》是一部以"文革"为大背景,描写现实与历史、青春与成长的长篇小说。《河岸》以一位少年的视角叙述了复杂而荒诞的故事,其中随处可见的象征叙事与小说众多意象的隐喻性,构成了小说独特的审美意味。

  • 标签: 苏童 《河岸》 象征叙事
  • 简介:清代陈端生创作的弹词小说《再生缘》是清代文人弹词的代表作。其主人孟丽君是清代弹词小说中第一个披上男装,却不愿脱下的典型。孟丽君形象的内涵突出表现在她为了维护自己的男装身份而做的种种努力上面。其实这也是作者对现实秩序抵触情绪的理想寄托,是对"女主内"现存秩序的彻底革命。小说在叙事、心理描写、语言艺术上都堪称一流,是典型的叙事诗。

  • 标签: 《再生缘》 孟丽君 女扮男装 叙事诗
  • 简介:一一谈起动物小说,读者往往不约而同地想起被誉为“动物小说之父”的加拿大作家西顿。然而,另一位对动物小说具有开创之功的查尔斯·罗伯茨(1860一1943)似乎并不为中国读者所熟识,他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也非常有限。实际上,与西顿一样生于1860年的罗伯茨才是真正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他是著名诗人,被誉为“加拿大诗歌之父”,因自己的诗歌才华被英国国王授予“爵士”称号,是第一位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声誉和影响力的加拿大作家。

  • 标签: 动物小说 罗伯茨 西顿 英国国王 加拿大人 怜悯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