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正>一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当中,在我国译作较早,评论较多的是勃朗特姐妹,其次是乔治·艾略特,盖斯凯尔夫人则久居“二流”地位。七十年代末开始了盏斯凯尔夫人的“新时期”,《玛丽·巴顿》、《北与南》、《露丝》等几部描写城市工业题材、以批判现实主义精神见长的作品中译本相继问世,让人们领略了这位女作家的才华和创造,充分认识到这

  • 标签: 西尔维亚 乔治·艾略特 女作家 人性弱点 勃朗特姐妹 夏洛蒂·勃朗特
  • 简介:刘长林教授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研究,早期的成果主要体现于《中国系统思维》(1990年初版)。该书认为,思维方式是文化传统的重要基因,对于文化现象之趋向演变与性状呈现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它把作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传统思维方式具体归纳为十个方面,即:较早的内向性主体意识和浓厚的情感因素;重视关系(包括人际关系)而超过实体;重视功能动态而超过形质;强调整体,尤其关注整体与局部关系;认为整体运动是一个圆圈;重视形象思维,善于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融会贯通;偏向综合而疏于分析;喜重平衡均势,强调调和统一;重视时间因素超过空间因素;长于直觉思维和内心体验,弱于抽象形式的逻辑思维。

  • 标签: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科学观 文化基因 形象思维 系统思维 文化传统
  • 简介:英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鲁德亚德·吉卜林的获奖作品《基姆》是部有争议的小说.本文将吉卜林的印度题材小说分为3个时期,并将《基姆》作为其第三时期代表作.尽管书中还残留着不少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痕迹,但它还是全面地体现了吉卜林关于东西方融合的观念.

  • 标签: 殖民主义 对立 融合 修改
  • 简介:走国际之路,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从而实现企业成长、获得更为高额的利润,是中国企业市场性质的自然表现。在经济全球的今天,中国企业国际是中国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必经途径。

  • 标签: 企业国际化 中国 跨文化管理 经济全球化 竞争力 资源整合
  • 简介: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1月23日发表新春贺辞《岸同胞共同谱写和平发展新篇章》,向广大台湾同胞致以亲切问候和诚挚祝福。贺辞说.回首2008年.岸关系玉汝于成,峰回路转。展望2009年.岸关系方向明确,前景光明。

  • 标签: 两岸关系 光明 王毅 国务院台办 中央台办 和平发展
  • 简介:<正>20世纪80年代后期,海峡岸文化交流有了很大的进展,诸如《胡适全集》《钱穆文集》,还有萧一山、南怀瑾等人的著作,大陆征得版权公开出版,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台湾也出版了《鲁迅全集》(解放前旧版)和钱钟书先生的《钱

  • 标签: 南怀瑾 萧一山 胡适之 两岸文化交流 钱穆 《鲁迅全集》
  • 简介:印度当代作家阿拉文德·阿迪加在作品中关注印度的庶民境遇,传递庶民的诉求,以此获得了国际声誉。然而他的小说在批判印度社会种种弊端的同时,却对影响庶民命运的全球资本主义保持暧昧。他赋予庶民言说的权力,似乎成功建构了觉醒的庶民形象,但这种觉醒也带有悖论色彩,因为他不但未能充分认识庶民困境的根源,而且表现出与全球资本主义合谋的倾向。因此,作为全球化时代的后殖民作家,阿迪加还需要进一步扬弃他的书写策略。

  • 标签: 阿拉文德·阿迪加 《两次刺杀之间》 庶民 觉醒 阶级 悖论
  • 简介:秦牧的《艺海拾贝》和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这本谈文学创作经验的书是许多人喜爱的文学札记。然而,《金蔷薇》里最响亮的声音是:内心的独立与自由才是作家最宝贵的东西。这种声音,在《艺海拾贝》中却微弱得多。苏联作家的传统,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最宝贵的精神资源。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理应珍惜这些经过岁月的磨洗而愈发闪光的精神瑰宝,这样中国文学才能真正走上现代的道路。

  • 标签: 《艺海拾贝》 《金蔷薇》 精神资源
  • 简介:<正>文学作品以情动人,这情包括作者的感情和人物的感情。作者的感情不直接抒发,它饱含在字里行间,渗透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之中。人物的感情则是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作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描写,多方面地、充分地予以表现。使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

  • 标签: 人物性格 人物形象 显克微支 祖国 感情 短篇小说
  • 简介:鲁迅在作品《野草》中,多处运用丰富的色彩搭配意象来表达独特的生命情怀和人生感受,在《好的故事》中,鲁迅以和谐的色彩配合营造了神往中的美的意境,而在《死火》中则以冲突性的对比色彩形成奇诡的异景来表达痛苦、激越的现实生命感受,对比这种截然相反的色彩搭配意象,能更真切地理解鲁迅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哲学。

  • 标签: 《野草》 色彩搭配 意象
  • 简介:<正>毋庸置疑,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和译界的一大盛事应是被誉为“当代史诗”和“旷世奇书”的《尤利西斯》个中译本的相继问世。在詹姆斯·乔伊斯这一巨著成书出版70年之后,在我国的文学评论家和读者千呼万唤之声中,译林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于1994年初和岁末出版了萧乾、文洁若合译的《尤利西斯》(以下简称萧译)、金隄译的《尤利西斯》(以下简称金译)。这

  • 标签: 《尤利西斯》 詹姆斯·乔伊斯 中译本 布卢姆 文学翻译 内涵意义
  • 简介:清初流人文化以其浓郁的民族性、复杂性,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中最具代表’注的作家当属僧人函可。流放期间他创作了大量带有北域色彩的诗歌,从而在清初文坛独领风骚。清代高度的民族融合为南北文学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而流人文学的产生、发展和壮大以民族融合为时代背景,流放文人则充当了沟通南北文化与文学交融的天堑。

  • 标签: 函可《千山诗集》 流人 民族 文学 融合
  • 简介:今年香港的初春寒意袭人,然而此时在香港中文大学祖尧堂里,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由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学系主办的翻译学术会议——“外文中译研究与探讨”。正在热烈地进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岸三地以及美国的知名翻译家和翻译作品出版家,他们当中有: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叶水夫,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金耀基,台湾中山大学外文研究所讲座教授余光中,旅美资深翻译家高克毅、蔡思果,以及大陆翻译家李芒、施康强、罗新璋、杨

  • 标签: 学术会议 香港中文大学 翻译家 翻译理论 余光中 翻译事业
  • 简介:一2010年7月15日,由口本文学振兴会主办的第143届芥川奖、直木奖评选会在东京新喜乐酒店召开.8月20日奖的颁奖典礼在东京会馆举行.35岁的赤染晶子凭折桂日本最重要的纯文学新人奖--芥川奖;46岁的中岛京子借荣获只本大众通俗文学的人气权威奖项--直木奖.

  • 标签: 历史现实 奖直木 奖述评
  • 简介:尹振球同志的论文《<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刊载在《国外文学》1992年第1期上。刘建军同志撰文对尹文所阐述的基本观点提出质疑。現将该文予以发表,以期引起讨论。我们认为任何一部经典作品都具有丰富的思想和美学内涵,不同时代、不同观点的人们重读这些作品都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为此,我们特开辟“经典重读”这一栏目,为读者从新的视角,采用新的批评方法对外国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重新解读提供一席之地,望广大读者积极参与。

  • 标签: 浮士德 善恶冲突 矛盾性 靡非斯特 美学内涵 作品
  • 简介:《圣阿格尼丝之夜》是在当代济慈研究领域最具争议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如何理解诗中波菲洛和玛德琳之间的关系成为西方针锋相对的派学者的分水岭。以瓦瑟曼为首的学者认为位主人公之间是纯真的爱情关系,而以斯蒂灵杰为首的另一派则认为位主角并非传统意义上浪漫、纯洁的恋人,而是类似莎翁《辛白林》中的“亚西莫和伊墨琴”,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的欺骗与凌辱。本文从派学者的基本观点出发,联系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基于派观点衍生出的形形色色的文本解读,从历史的角度为这首诗的文本阐释勾勒出清晰的边界,并试图从中归纳出济慈诗歌文本阐释的一般规律。

  • 标签: 济慈 《圣阿格尼丝之夜》 文学解读 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