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课堂教学是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掘能力和培养良好数学思维品质最基本的途径。因此,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课堂教学的评价。由于评价者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评课的角度不同,评课的方式也不同,一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学法等几个方面加以评析,其方式可以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全息分析、系统分析等。

  • 标签: 〔〕小学教育数学教学教学 评价
  • 作者: 董五春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4期
  • 机构:〔摘要〕如何让“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根发芽,使数学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成为创新能力发展的摇篮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思考作一些探讨。
  • 简介:小学数学自能学习是对应于接受性学习的一种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现代化的学习方式。把自能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教学背景'的研究相结合,探究构建小学数学卓越课堂的指导思想、策略和方法,提出自能学习是构建卓越课堂的途径,强调营造教学背景是构建卓越课堂的前提和条件;科学地组织和设计内容是构建卓越课堂的基本要素;树立新的教师观是构建卓越课堂的保障;理解新的学生观是构建卓越课堂的核心理念。

  • 标签: 小学数学 自能学习 卓越课堂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马礼树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5-15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
  • 机构:〔摘要〕创设情境法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积累、感情性情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小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上扎扎实实的下功夫,绝不能只是图形式。情境可以把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数学世界连接起来,为数学服务。但情境创设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我们不能单纯地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应该根据所学数学知识的特点,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导向而设计。本文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 简介:〕学生最熟悉的情境就是生活,运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行之有效。文章分析了运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之后提出了运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

  • 标签: 〔〕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 标签: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培养提高
  • 作者: 张仙会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5-15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
  • 机构:〔摘要〕伴随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指的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文就如何将小学数学与生活接轨做了相关探讨。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新课程的实施离不开课堂,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新课程改革后的必要,也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条件
  • 简介:〔摘要〕小学数学必须要重视德育教育,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 标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 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时期的小数教学应重视实践性、开放性。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心理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标签: 〔〕小数实践开放应用 能力
  • 简介:〔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阅读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教会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本是头等大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 标签: 〔〕数学阅读能力
  • 作者: 刘冬霞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6期
  • 机构:〔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小学数学《国家课程标准》在以往“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的教学要求,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 简介:我们传统的教学评价,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总结性的评价中,总是立足于甄别和选拔,企图运用这种评价手段,树立榜样,以榜样激励其他学生,这样,在老师或同学的眼里好学生就那几个,在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中,认为失败是绝大多数人,而成功的是少数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我们老师试图改变以前单一的这种评价方式.

  • 标签: 课堂评价 小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 教学评价 学习数学 好学生
  • 作者: 拍赫任萨·巴东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教师用来教学的材料。课堂教学其实就是教师把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教授给学生,在学生的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的结构的一个过程。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材的活用分析问题展开了阐述,教师使用教材应该从实际出发,并且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全方面能力。
  • 简介: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其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从具体到抽象,深入浅出,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概念,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小学数学教学 概念教学 抽象思维 小学生 形象思维 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