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依据财务能力评价理论,运用熵—双基点法,选出17个财务指标对采矿业5家上市公司的财务能力进行排序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神华的综合财务能力最强,其他4家样本公司中国中冶、中煤能源、中石油、中石化的综合财务能力逐渐递减,符合其实际,说明熵—双基点法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该方法为企业综合财务能力评价和同行业间的对比分析具有适用性,对投资者的投资筛选和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综合财务能力 财务评价 熵权 双基点法
  • 简介:本文分析了非流通股协议转让中收购方的动机以及股权转让的市场反应。通过分析1997年到2003年间发生的307次非流通股协议转让交易,本文发现收购方收购大量非流通股是为了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当收购方在交易后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时,转让价格相对于账面净资产的溢价较高。市场对股权协议转让有正面的反应,并且公司流通股的超额回报仅当收购方在交易后成为第一大股东时才存在。这说明市场认为只有具有控制的收购方才能提高公司价值。收购方的控制总体上有利于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及其流通股股东。

  • 标签: 股权转让 控制权 公司收购
  • 简介:基于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制度试行以来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及控股上市公司上缴国有资本收益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中的现存问题和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认为,我国国家出资人的国有资本收益基本得到了保障;但我国央企集团公司形成的特殊路径所造成的公司内部治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资本收益的实现。

  • 标签: 中央企业 国有资本收益 收取 监管
  • 简介:一、证监会与财政部权力之争的起源资本市场(主要是证券市场)的发展与会计规范的完善是互创关系。现代证券市场是建立在信息披露制度之上的,信息披露的核心内容是财务会计数据,因此,有人称会计现范是证券市场的“基础设施”。可以说,没有严格的会计规范,证券市场将一片混乱,其发展完善根本无从

  • 标签: 中国 会计准则 制定权 证监会 财政部 会计法
  • 简介:加强高校财务监督,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对促进高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指出了高校财会人员在行使财务监督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分析了产生困境的原因,提出了摆脱困境的办法。

  • 标签: 高校 财会人员 财务监督权 困境 对策
  • 简介:本文以2000年发生的79起控制转移事件作为样本,测度和分析了上市公司控制转移的短期市场反应。采用国外常用的事件研究方法,通过计算上市公司控制转移第一次公告日前后(-10,30)天等不同窗口期的AAR和CAR,并进行统计显著性检验,本文测度了上市公司控制转移的短期市场反应;从主并公司股权结构角度,通过分析主并公司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控制转移前后短期市场反应的关系,本文发现了主并公司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控制转移短期市场反应的影响,从而为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文献做了有益的补充。

  • 标签: 主并公司 股权结构 控制权转移 市场反应
  • 简介:对非居民企业而言,特许使用费是指其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下述所得与该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而提供在中国境内使用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商标、著作(版权)以及其他特许的使用而取得的收入。

  • 标签: 特许权使用费 税收协定 预提税 中国境内 非居民企业 非专利技术
  • 简介:本文针对我国股权结构的特殊性,提出了控制结构的概念,以期从另一个角度对股权结构不能真实地反映股东的实际控制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引入一种度量股东控制权力的控制结构指标。

  • 标签: 控制权 控制权结构 股权结构
  • 简介:本文以中国商誉会计准则执行和上市公司高额商誉减值现象为研究背景,以2007—2012年度发生的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交易事件为研究对象,讨论了董事会决策配置过程中的代理问题与信息不对称问题对并购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集权决策降低了主并企业的并购效率,加剧了并购后续期间商誉减值概率和减值金额。其次,引入控制制衡这一调节代理问题的外生变量后,我们发现股权制衡度对并购集权决策的低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再次,本文从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视角加入了财务背景董事这一指标,研究表明国企董事会中的财务背景执行董事有助于降低后续期间商誉减值的概率,并以调节作用的方式缓解了国有企业集权决策对并购的不良影响,但是在民营企业中财务背景董事并未表现出上述作用。本文最后为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决策权力分配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同时考虑了上述公司治理问题对企业会计后果的影响,包括商誉会计准则的制定、并购定价与商誉估值的公允性问题,有助于促进并购过程中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 标签: 董事会 决策权配置 并购效率 商誉减值
  • 简介:本文从控股股东角度探讨内幕交易在控制转移中所发挥的作用。利用一个模型分析表明内幕交易起到了补偿控制转移中控股股东所付出代价的作用,扩大了控制转移交易的达成区域,使控制转移事件更容易发生,控制转移事件出现频率更高。在此基础上,利用上市公司(1997—2001)样本验证了:(1)我国上市公司控制转移过程中存在内幕交易行为。(2)控制转移中控股股东与内幕交易行为有关:控制转移中控股股东付出越多,内幕交易行为越严重;原控股股东控股比例越高,内幕交易行为越严重;现金方式交易时内幕交易行为比非现金方式交易时更加严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转移中由于控股股东可以利用内幕交易补偿所付出的代价,从而使得控制转移易于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1997年起的上市公司控制转移热潮的出现。

  • 标签: 内幕交易 利益补偿 控制权转移 上市公司
  • 简介:查处大案要案,通常是委托方要求查清案件的时间紧,而有关案件的线索又少。在这种情况下,找准切入点,打开突破口,把握主动,对于推动办案进程和提高办案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借鉴有关大案要案实例,就大案要案审计过程应突出的重点环节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突击盘点库存现金。案件审计与常规审计的显著区别就是突击性。在案件审计中,审计组进点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会同有关专案人员,把审计人员分成若干个小组,对被审计单位的财会部门及其“自办三产”、办公室、工会、职工食堂等有经费收支活动的单位和部门的保险柜(箱)同时进行库存现金盘点。与此同时,对其账册资料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移交专案组集中保管。待后

  • 标签: 案件审计 银行帐单 库存现金 往来款项 审计重点
  • 简介:以2009—2013年家族企业为样本,分析家族企业两分离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政治关联对于家族企业两分离度和盈余管理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两分离度越大,家族企业盈余质量越低,盈余管理水平越高;政治关联对于家族企业两分离度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存在政治关联的家族企业,两分离度对盈余管理的作用越弱,企业盈余质量越高。

  • 标签: 两权分离度 盈余管理 政治关联 家族企业 财务管理 市场化程度
  • 简介:7月16日至18日.四川省审计厅在简阳市举办2012年全省扩试点县财政决算审计业务培训班。21个市(州)审计局分管领导、财政金融审计科科长和其他业务骨干.以及省审计厅财政审计一处、二处共120余人参加培训。省审计厅副厅长陶志伟在培训班上指出.全省首批扩试点县财政决算审计是2011年全省18个市州财政决算审计的延续.也是对扩试点县财政运行状况的一次全面把握。

  • 标签: 财政决算审计 四川省审计厅 业务培训班 试点县 扩权 财政审计
  • 简介:近年来我国大多数高校负债运营,财务风险日益凸显,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权重计量作为评价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其指标权重的赋值不仅要有科学性,更要求准确性,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二次组合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很好地满足了指标权重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 标签: 财务风险 组合赋权 权重
  • 简介:关于具有出口经营的商业连销企业经管出口业务如何办理退税的问题,经研究.现规定如下:一、关于商业连锁企业经营出口业务准予退税的货物范围问题。根据现行有关规定,对具有出口经营的商业连锁企业总店(总公司或总部)收购自营出口的贷物,同意比照有关外贸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办理出口退税事宜,但对其收购的超出外经贸部等有关部门核定的出口经营范围的系统外出口货物,不予开具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也不得办理退税。对上述商业连锁企业分店(分公司、分部)出口的货物,不予办理退税。二、为加强出口退税管理,对具有出口退税经营的商业连销企业代地其他酷业企业出D的货物,暂不办理退税。关于具有出口经营的连

  • 标签: 出口经营权 商业连锁企业 出口业务 出口退税管理 出口货物 外贸企业
  • 简介:关于英、美等私有经济体制下控制市场的作用已经有众多的理论文献对其进行了阐述,并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但由于私有产权与公有产权受政府干预程度的不同,进而面临的公司治理环境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尽管从数量上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市场已经逐步形成,但政府干预下的控制市场是否同样具备私有经济下控制市场的基本功能仍是一个需要实证研究的命题。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1997—1999年发生的133起大股东变更事件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市场的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控制转移期间上市公司的股东平均(中位数)获得了18.89%(14.24%)的超额报酬(以市场模型法计算);控制转移后第一年上市公司以总资产现金收益率(RCF)衡量的经营业绩比转移前平均(中位数)提高了2.01%(1.83%),转移后第二年的提高幅度甚至更大(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63%和1.67%)。本文最后关于经营业绩的变化程度与超额报酬存在显著相关性的结果则可以证明,控制转移期间上市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报酬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控制转移后提高的经营业绩的预期,而非市场无效的“噪音”(Noise)所致。

  • 标签: 股价反应 企业绩效 控制权转移 中国 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