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道德价值是个体和集体的行为、品质对于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道德上的意义.苏俄伦理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和苏俄社会道德价值观嬗变的过程均证明了道德价值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无论是作为伦理学概念本身的“道德价值”,还是作为哲学范畴、意识形态表现形式、文化传统的“道德价值”,也都包含并规定了道德价值的历史性与现实性.

  • 标签: 苏联 俄罗斯 道德
  • 简介:本文以1999~2010年东南亚旅华游客人次统计为样本,运用分形理论研究了东南亚旅华客流空间结构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南亚旅华客流空间结构分布具有分形特征,1999~2010年间各年无标度区范围呈逐步扩大趋势,分形结构产生由局部分形→单分形→局部分形→双分形的发展变化。危机事件、旅游资源禀赋差异和区位因素是东南亚旅华客流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分形 齐夫参数 旅游流 空间结构 东南亚
  • 简介:三十年前,我国老一辈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外交家李一氓等,发起筹建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并任首任会长。李一氓十分赞赏周恩来的人民外交、民间外交思想,他也坚决拥护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战略决策。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思考的一个问题是:适应国际形势呈现和平与发展为主要潮流以及我国国内进入以改革开放为主导的现代化建设时期新形势的发展.如何遵循周恩来的人民外交思想,发挥民间外交的特殊作用。这是李一氓倡议建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初衷。

  • 标签: 中国国际交流协会 20世纪80年代初 改革开放战略 创新 人民外交 外交思想
  • 简介: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对构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大讨论缺乏科学哲学的指引,陷入观点之争,形不成共识。诸多观点差异的根本分歧在于国际关系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艺术。自然主义者坚持社会世界的科学研究和社会理论的普遍性。反自然主义者则坚持社会世界的人文研究和社会理论的特殊性。在创建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争论中,自然主义者反对国际关系理论特殊性(如“中国学派”)的提法,反自然主义者则反对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作者认为寻求一种既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包含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可能的。原因在于,理论产生包含理论建构和理论证明两个过程,理论证明遵循普遍性逻辑,理论建构遵循特殊性逻辑。理论普遍性体现在它遵循共同的证明逻辑,特殊性则体现在理论假说的创造上。由于理论假说提出是创造性过程,使得中国要素的渗入成为可能。中国人对问题的思考,必然带上中国文化与思维方式的烙印,由此提出理论假说,经由验证而成为理论学说,最终将刻上“中国”印记。基于此,创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是可能的。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中国学派 发现语境 辩护语境
  • 简介:霍夫斯泰德的民族文化维度理论存在六个维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气质/女性气质、权利差距、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取向/短期取向、纵容/自制.根据上述维度的视角来分析中俄文化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对双方文化的进一步理解.但是,霍夫斯泰德的民族文化维度理论并不完善,有一定局限性.

  • 标签: 霍夫斯泰德 文化 中国 俄罗斯
  • 简介:本文主要运用建构主义中的角色分析理论,分别从欧盟、北约和世界三个层次考察德国在外交政策的角色预期和角色认知中的矛盾与冲突,认为德国在三层行为体系中都面临着相互冲突的不同角色定位.德国没有做出明确选择的本质在于德国始终在欧洲认同与自主意识之间徘徊不定.这种认知冲突直接导致了德国外交行为中的模糊与摇摆.德国只有尽早对自身归属做出最后的选择,才能走出外交理念与行为的窘境.

  • 标签: 德国 外交关系 角色分析 冷战 国际政治 建构主义
  • 简介:华人从中国移居到马来西亚,除随身携带的少许物资之外便是传统文化、风俗信仰及人文精神。他们将中华文化注入日常生活中,并扎根于马来西亚,成为该国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华人文化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以创新

  • 标签: 马来西亚 华人文化 传承与创新
  • 简介:越南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革新开放以来,文艺舞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越南共产党提出"建立和发展先进的、充满民族特色的越南文化"①针指引下,文艺舞台呈现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趋势.在保留和发展本民族传统艺术的同时,也吸收了许多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使文艺舞台五彩缤纷,洋溢着现代气息.笔者在最近十几年中曾多次去过越南,在越南逗留期间多次通过电视等媒体观看越南的文艺节目,深感其文艺舞台变化之大.尤其是2001年笔者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越期间,在河内、广宁等地,越方均从当地各文艺团体中精选出一批优秀文艺节目,为我们举办了晚会,使笔者更是得以饱览越南文艺舞台的精华之作.笔者还与越南人民军总政歌舞团的导演进行了讨论.现将笔者多年的研究心得,结合文献资料,对近年来越南几种主要的舞台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 标签: 越南 文艺舞台 改革开放 民族传统戏剧 大众文化
  • 简介:本文认为,根据大系统优化理论构建中国—东盟物流协调系统,将有效解决当前自由贸易区各国物流合作中存在的基础设施总体落后、管理体系与相关法律不健全、物流合作机制作用受限等问题.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亟需各国政府、物流行业和企业真诚合作,共建跨国物流“协调器”,并根据“标准化”内涵将大系统有效“分解”成若干子系统;同时要借助日益发达的信息化技术,协调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等跨国物流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自由贸易区 物流系统 协调 分解
  • 简介:近年来,南海议题持续发酵,成为世界媒体关注的重大热点。如何更有效地应对涉南海问题国际舆论挑战、掌握国际话语权,成为摆在我国媒体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作为西方新闻学界一种影响深远的学说,议程设置理论有助于揭示西方媒体在南海问题上设置的议程及其特点、运作机制等。该理论也能为我国媒体涉南海报道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拟在议程设置理论框架下,分析我国主流媒体、自媒体涉南海报道特点及优劣势,结合涉南海新闻舆论工作的新形势,针对如何转变报道思维、加强议程设置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宣传管理机制等提出建议。

  • 标签: 议程设置 南海 国际话语权
  • 简介:越共十大对一些理论和政策作出修改,如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称之为“越南共产党领导模式革新”;二是,党章关于党的宗旨做出微调。维持民主概念的同时.关注独立性,强调非剥削性;三是对党的组织成分做出重大修改,容许党员参与私营经济活动的同时,修改“越南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传统提法;四,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 标签: 越共十大 革新 越南社会主义
  • 简介:2014年6月21日,由圆际火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主办的“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往北京举行。来门国内外5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军队院校、新闻媒体的近百位专家学肯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国家安全观 实践 中国 国际安全研究 学术研讨会 科研机构
  • 简介:基于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国民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泰国确立了“充足经济”哲学的国家发展原则。本文首先探讨了“充足经济”哲学的理论内容,而后分析了“充足经济”的两项重要实践,即普密蓬国王的农业“新理论”和前总理他信的“双引擎战略”。同时指出,由于利益需求的不同,泰国各派政治力量在“充足经济”哲学的政策解读方面产生了分歧与矛盾,并因缺乏有效的政治协调机制,甚至引发了既得利益集团与革新同盟之间的政治冲突。文本最后探讨了泰国“充足经济”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 标签: 泰国 充足经济 发展道路 全球化
  • 简介:双边关系是国际关系中国家行为体互动的主要行为模式,存有领土主权争端的双边关系可以特指为瑕疵双边关系。根据逻辑演进方向的不同和学理论证的偏好差异,瑕疵双边关系有两种不同的分析进路,一是以"瑕疵"为导向,关系瑕疵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状态的排列组合构成了瑕疵指数体系,瑕疵指数决定瑕疵水平和瑕疵关系状态;二是以"双边关系"为导向,双边关系行为体的内外资源构成情境结构,情境结构决定关系样式和瑕疵关系变迁。通过比较分析,探视瑕疵双边关系差异性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厘清国家行为体在互动过程中的行为逻辑,把握国家对外政策的演变规律。南海争端下的中菲双边关系与中马双边关系因各自不同的关系瑕疵指数和关系情境结构,在共同存有海洋领土主权纠纷的前提下,表现出了不同的双边关系逻辑和模式。

  • 标签: 瑕疵双边关系 瑕疵指数 情境结构 南海争端 中菲关系和中马关系
  • 简介:直译和意译是古今中外翻译界长期争论而至今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过去的翻译家普遍认为语言和思想(意义)是统一体,语言是形式而思想是内容,但是,在翻译中要求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都一致是不可能的,因而产生了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问题,也就是直译与意译的矛盾问题。现代的科学发展证明语言与思想并不是统一体,两者并不构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语言只不过是表达思想的一种符号系统。翻译就是以两种不同的语言符号表达同一的思想。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直接进行对等的转换是不可能的。任何翻译都必须经过(1)语言符号还原为思想(理解),(2)思想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符号(表达)这两个步骤。这样,就比较容易地解决翻译中长期存在的形式与内容的矛盾问题;直译与意译的矛盾问题。

  • 标签: 翻译理论 直译与意译 语言符号 纽马克 形式与内容 直译和意译
  • 简介: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创新是增强政府活力、提升政府能力的有力杠杆,是促进政府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服务型政府是在借鉴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而提出的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和政府管理理念.构建以民为本的服务型政府是新时期对政府创新提出的要求,也是政府创新发展的必然方向.只有通过政府创新,才能实现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才能最终建成服务型政府.

  • 标签: 服务型政府 政府创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转型过程 政府管理理念 政府治理模式
  • 简介:国际关系规范理论是一种以价值判断为基础、旨在探寻应然世界的理论,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构成了它的两种主要思想传统。世界主义发轫于智者学派,成形于近代的康德,到贝兹和罗尔斯那里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社群主义可上溯至柏拉图,成形于近代的黑格尔,当代的沃尔泽与弗罗斯特则是两位典型的国际关系社群主义学者。这两种思想的分歧在于四个方面:人的概念、国家的道德地位、普世主义与特殊主义之争以及未来向度。世界主义与社群主义构成了国际关系规范理论的价值两端,各有其内在的理论缺陷。只有综合这两种视角、融合个体价值与社群价值,提倡道德共存与对话,才能摆脱理论困境,推动现实世界的进步。

  • 标签: 国际关系 规范理论 世界主义 社群主义
  • 简介:四个内部维度(即能力、意图、利益和决心)以及一个外部维度(即外部环境)对于我们理解他人的行为是必不可少的。不确定性在其中的任一维度内均发挥着作用。作者构建了一种新的行为归因理论,认为不确定性的五个维度不仅能各自独立地给人们的认知造成不同困难,而且它们之间的互动也对人们的认知构成了更加难以应对的挑战。更重要的是,这种认知挑战在冲突情境与合作情境中的表现是有所区别的。缺乏对这些不同的、并且能够互相影响的书匕战的认识已然对国际关系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把握好这五个维度,了解人们在理解它们时易于出现的各种偏差,对于理解国家在合作或冲突情境中的行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文章的理论框架还指向一些特定的假说,而这些假说可以通过经验与实验方法加以验证。

  • 标签: 归因理论 不确定性 认知 国际安全 合作与冲突
  • 简介:中国共产党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等各种重大国际场合,向世界多次阐述建设“和谐世界”的重大战略思想。“和谐世界”理念遂成为国际关系领域的热门话题。国际舆论将其称之为国际关系领域中的一个“新模式”。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和谐世界 外交实践 十六次代表大会 引领 国际关系
  • 简介:2015年5月8日中俄共同发表了《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给中俄经贸合作带来难得的新机遇。贸易加工型模式、对口结对型模式、产业合作型模式是中俄经贸合作协调推进的有效创新模式。要实现这些有效创新模式,须采取具体可行的对策。

  • 标签: 经贸 中国 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