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在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征程中,许多波澜壮阔的重大历史事件不仅载入了共和国的光辉史册,更深深地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上海青年志愿赴江西垦荒,便是其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之一。该运动可分为试点阶段(1955年10月至1956年1月)、巩固阶段(1956年1月至3月)、后续阶段(1956年3月至1959年)等三个阶段,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书写了不同凡响的篇章。

  • 标签: 1950年代 上海青年 江西垦荒
  • 简介:在青年中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青年劳动力素质、促进青年就业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青年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上海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顺利推进,为促进青年就业、改善和提升青年就业素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也存在着青年参与热情、培训质量不够高,师资队伍难以适应要求,培训管理工作合力尚未形成等不足。今后,要从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时青年的教育等方面入手,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 标签: 青年 职业技能培训 问题 建议
  • 简介:<正>《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是由共青团上海委员会主管,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向国内外发行的以研究青年问题为主的学术性理论刊物。《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以青年及青年工作研究为特色,把握时代脉搏,关注青年现实,探讨青年热点,是研究青年问题的专家、学者和青年

  • 标签: 管理干部学院 征订启事 青年教育 国家新闻出版署 时代脉搏 青年问题
  • 简介:1966年"文革"爆发之初,上海委扮演了两个角色。作为运动的执行者,它是比较积极地响应中央号召的;而作为运动的重要对象,上海委要在"夹缝中求生存"。随着运动的深入,其对运动的掌控权渐渐"萎缩",以至于有时不得不策略性地采取一些抵制措施。采取什么举措,何时"积极",何时"策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形势发展以及其自身的"安全"是否受到了威胁。

  • 标签: “文革” 地方党政 举措
  • 简介:上海赴各省(区)知青学习慰问团,是上海为适应知青运动需要而推行的一项政策。它于1969年4月开始推行,先后经历了起步、长期实施、调整等三个历史阶段,其产生、演变的历史轨迹和"文革"局势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梳理、剖析上海知青学习慰问团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认识上海知青运动以及"文革"的历史。

  • 标签: 上海 知识青年 慰问团 调整
  • 简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在追逐利润的资本主义企业的工作空间,规章制度等一系列手段和形式在规训青年白领的身体行为,影响青年白领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抹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将青年白领群体归结为一个整体脸谱化的符号、一个集体名词。青年白领员工被企业的工作空间规训成为服从、驯顺、有"职业素质"的职业白领,而青年白领基于其自主性和能动性,凭借各种手段持续抵抗企业规训,两者呈现出关于规训与抵抗互动的生态图景。

  • 标签: 青年白领 规训 抵抗
  • 简介:在长宁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倡议下,上海长宁区司法局、教育局、团委、妇联在五月份联合成立了“长宁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律师志愿团”。律师志愿团由31名志愿律师组成,其主要职责包括:办理由区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对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进行庭前调查并适时对违法未成年人进行帮教;义务担任长宁区中小学青少年维权法律顾问,适时到被聘任的学校、对口街道(镇)为师生和家长进行法律讲座、法律咨询。上海长宁区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颇有建树,中国大陆第一个少年法庭、第一个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机构均是在该区创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律师志愿团的成立使该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 标签: 上海 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律师志愿团 青少年权益 维权工作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上海郊县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郊县刑事犯罪逐年增多,尤其是重大刑案发案率上升幅度较大。据统计,一九八八年郊县刑事大案为1413起,比一九八七年的707起几乎增加100%,其中盗窃大案为1128起比去年的444起增加154%。面对这迅猛上升的犯罪势头,如何有效地控制住郊县的治安形势,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 标签: 上海郊县 犯罪率 原因 防范 刑事犯罪 城乡一体化
  • 简介:建国初期,上海遵照中央关于失业救济的政策法令,结合本市实际和需求对失工展开了转业训练工作。上海党政主要通过自办、合办和委办方式,培训提升失工的政治文化水平和技术业务水平,帮助他们创造必要的就业条件、获得'再就业'机会,同时亦为国家经济建设需求提供了大量技术业务性的人力资源。因此,转业训练是一项积极有效的失业治理举措。

  • 标签: 建国初期 转业训练 失工 上海
  • 简介:通过对志愿者组织负责人、志愿者及潜在志愿者的深入访谈,关注如何使志愿服务向常态化和社会化发展,如何吸引更多的、不同年龄层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以及如何提高志愿服务组织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我国的志愿服务已经呈现多样化发展局面,社会化参与渠道日益扩大。不同年龄的志愿者和潜在志愿者的参与需求和动机不同,中青年群体更看重志愿活动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以及活动是否有意义。这就要求志愿者组织根据志愿者需求的变化,加强对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完善对志愿者的动员和管理,提高志愿者组织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志愿服务的长期有效发展。

  • 标签: 志愿者 志愿服务 运行机制
  • 简介:数据出版与引证是国际学术研究新潮流,数据共享更是促进学术研究的新方式。为推进青少年研究领域的数据管理、数据共享、调研协作和数据应用开发等合作,上海青少年研究中心成立了中国首家、国际接轨、全球互通的青少年研究数据平台。

  • 标签: 青少年研究 学术研究 数据平台 上海 服务 作者
  • 简介:1987年6月20日,上海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青少年保护条例》(后更名为《上海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开启了上海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时代。经过30年的发展,上海未保法律和未保工作深入人心,可以说社会风气已成,童稚皆可言说。在《上海青少年保护条例》颁布30周年之际,回顾这30年的发展历程,展望上海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工作的未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 标签: 未成年人保护 法律保护 青少年犯罪 专门学校 八届人大 地方性法规
  • 简介:上海在预防与减少青少年犯罪工作中取得了长足成效,但未来仍然面临着犯罪总量高、犯罪群体外来化以及犯罪诱因多元化的严峻形势。上海未来应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总思路下,不断加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理论研究和制度保障建设,主动拓展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内涵和服务对象外延,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和民间公益组织的培育建设工作。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社会工作 “一纲四化”模式
  • 简介:1962—1966年,10万上海知识青年参加新疆建设,开创了我国城市知识青年大规模上山下乡的“先河”。上海知青上山下乡参加新疆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动员、安置教育,他们在新疆生产生活的状况以及经历的种种曲折,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人研究与深思。

  • 标签: 上海 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新疆 建设
  • 简介:1962-1966年,10万上海知识青年参加新疆建设,开创了我国城市知识青年大规模上山下乡的"先河"。上海知青上山下乡参加新疆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动员、安置教育,他们在新疆生产生活的状况以及经历的种种曲折,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人研究与深思。

  • 标签: 上海 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新疆 建设
  • 简介:9月9日上午,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举行了少年庭揭牌仪式。据了解,随着南汇并入浦东,浦东面积及人口有较大增长,由于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社会不良环境的侵蚀等因素,青少年犯罪现象日趋严重,刑事案件呈现出团伙化、低龄化、恶性化、智能化等特点。

  • 标签: 未成年犯 上海市 “三分开” 青少年犯罪现象 制度 浦东新区
  • 简介:国际关系学界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研究已初具规模,但对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制度形式选择问题,尚无系统的学理分析与解释。上海合作组织的制度形式选择包括中国、俄罗斯以及中亚等相关国家的制度选择,其中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以及在不同问题领域的制度选择可能不同。对此,基于国家间交易成本的制度选择模型可以提供一种有力的解释。定序度量问题领域敏感性、国家同质性、透明度、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与不确定性六个影响交易成本大小的变量,是比较相关缔约国交易成本大小的方法。对上海合作组织制度形式选择的交易成本分析具有一定的政策寓意。

  • 标签: 上海合作组织 制度形式选择 交易成本 中国 俄罗斯
  • 简介:增强凝聚力是事关共青团全局和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共青团在青年中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凝聚力。市场经济新体制建立后,在世情、国情、党情等新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的凝聚力遇到了挑战。从上海国企青年对团组织的看法调研来看,团组织在青年成长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新时期青年的需求多元化,团对青年的服务能力优待提高,团的凝聚力有待加强。

  • 标签: 国有企业 青年员工 共青团 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