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其作为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工具的功能,正在对人们的工作、娱乐、交往、消费、学习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其所具有的不同于现实人际交往的物理环境的独特特征,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往空间,似乎将瓦解现实社会生活中基于面对面的人际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模式。但当互联网所营造的虚拟交往空间仅仅被人们当成扩大交往对象和社会关系圈的工具时,其对现实人际关系模式可能产生的根本性影响却值得质疑。

  • 标签: 网络 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
  • 简介:本文通过对网络交往行为的调查,考察了性别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交往行为的影响。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从网络名的使用、与网友的交往情况、对交往对象的知觉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网络交往行为中性别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但并不像我们设想的那么显著。很多交往方式仍然受到传统的性别角色的惯性影响,但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等因素的作用,已经使传统的影响慢慢变弱。

  • 标签: 大学生 网络交往行为 性别差异 调查研究 心理压力 交往方式
  • 简介:基于需要—满足的理论视角,分析了员工的大五人格特质、工作特征及其交互效应对工作疏离感的影响。以12家企业的442名员工为样本,结果发现:员工的大五人格对工作疏离感有显著影响,其中开放性对工作疏离感有积极影响,尽责性对工作疏离感则有消极影响;工作特征越积极,员工的工作疏离感越低;大五人格中的开放性、神经质与工作特征有显著的交互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对工作疏离感的干预应兼顾员工人格特质和工作特征,进行权变管理

  • 标签: 工作疏离感 大五人格 工作特征.
  • 简介:工作激情是个体对所喜欢的工作表现出的强烈喜欢倾向。工作激情与过往探讨的工作动机、工作投入或卷入、工作满意度、工作狂和情绪劳动存在区别。工作激情的前导变量有组织公正、员工自主、工作承诺等,工作激情影响的结果变量表现为组织绩效、员工创造力与心理行为调节能力等。工作激情研究需要关注(1)员工的价值观或道德水平是否是决定工作激情及其结果的最主要因素;(2)虚拟组织中员工的工作激情保持与激发问题;(3)从组织设计的角度如何优化工作岗位与工作激情类型的匹配度;(4)组织层面的影响结果,如组织决策、团队凝聚力与绩效等。

  • 标签: 工作激情 价值观 员工创新 组织绩效 组织决策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公司内技术部门人员核心自我评价是否包括集体自尊的维度及其与工作投入、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在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指导下,301名公司技术部门人员填写了工作倦怠量表(MBI—GS)、工作投入量表(UWES)、经典核心自我评价4个分量表、集体自尊量表以及核心自我评价集成量表(CSES),并以密封信封方式提交。结果:(1)集体自尊对核心自我评价的载荷为0.68,是核心自我评价的重要因素。(2)加入集体自尊维度的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路径系数分别达到了0.79和-0.54。(3)采用集成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测量也支持了这一结果,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各维度的回归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结论:集体自尊是中国文化背景下技术部人员的核心自我评价重要成分,且加入集体自尊维度的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均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 标签: 工作倦怠 工作投入 核心自我评价 集体自尊
  • 简介: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自组织的相关理论被逐步介绍到国内时,清华大学的吴彤教授等学者就对这些自组织理论的功能进行了划分:耗散结构理论是解决自组织出现的条件环境问题的,协同学基本上是解决自组织的动力学问题的,突变论则从数学抽象的角度研究了自组织的途径问题,超循环理论解决了自组织的结合形式问题,分形和混沌理论,则被认为是从时序与空间序的角度研究了自组织的复杂性和图景问题。^[1]

  • 标签: 自组织理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0世纪90年代初 耗散结构理论 动力学问题 超循环理论
  • 简介:以547名4-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行为调查问卷、家庭富裕量表和青少年自我控制双系统量表,探讨儿童网络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JLN网络信息获取行为能够正向预测语文成绩;(2)自我控制调节网络信息获取行为与语文成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在儿童网络社交行为与语文成绩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自我控制中延迟满足的能力能够增强网络信息获取对语文成绩的促进作用.并且减缓网络社交行为对儿童的语文成绩的消极影响。

  • 标签: 人格 自我控制 网络行为 学业成绩
  • 简介: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提出的社会测量法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社会网络分析(SocialNetworkAnalysis)作为当今吸引诸多学科注意、运用日益成熟的一种研究方法,为当今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术语、思路和方法。本文首先探讨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形成与发展;继而在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基本研究思路的基础之上,比较了两种不同取向的网络分析方法——整体网络分析与自我中心网络分析,以及相关软件,并且介绍了社会网络调查表——SNI技术。最后,针对当今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某些问题以及计算网络支持的社会网络(Computer-SupportedSocialNet-WOrk。,简称为CSSN)兴起的事实,强调了社会网络分析对当前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并介绍了我们对于计算网络支持的社会网络的研究设想和初步研究进展。

  • 标签: 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心理学 研究方法 计算机网络 历史发展 网络分析软件
  • 简介:采用广义问题性网络使用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社交焦虑量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对465名大学生进行了间隔6个月的两次调查.以探索问题性网络使用与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问题性网络使用与幸福感显著负相关,与社交焦虑、抑郁显著正相关;(2)问题性网络使用与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之间存在单向预测作用.即前期的问题性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并且这种预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生.前期的问题性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社交焦虑;对于女生,前期的问题性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幸福感和抑郁。

  • 标签: 问题性网络使用 幸福感 社交焦虑 抑郁
  • 简介:从角色的角度关注,互动一直是社会学的传统之一,但由于网络人际互动的特殊性,我们应该谨慎地思考角色理论解释网络人际互动的适宜性。电子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符号化特性,使得交往双方都以ID出场,这是网络人际互动与现实人际互动的最大区别。而现有的研究都理所当然地用角色理论来解释电子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并认为ID便是个体的虚拟身份,同时也是个体在网络中要扮演的角色,而事实上,电子网络空间中互动的个体是去角色的。因此,我们应该在电子网络空间中人际互动本质的基础上,寻求更有效地解释网络人际互动的理论视角。

  • 标签: 电子网络空间 角色 虚拟角色 去角色
  • 简介:<正>人们能摆脱工作压力吗?压力就像空气一样,无时无处不在。小孩子上台表演有压力;和女友第一次见面有压力;老太太找不着老花境了有压力……任何人,任何年龄段的人,不管在什么时候,他都会随时随地遇到压力。刚出生的婴儿有认识世界的压力,老人则要面列死亡威胁的压力。只不过有的压力事件过程短,随着压力源

  • 标签: 工作压力 压力事件 压力源 死亡威胁 花境 一个女孩子
  • 简介:采用认知评价视角,在工作压力研究中引入成就目标导向,着重分析了成就目标导向对工作要求与工作压力关系的单一与联合调节效应。对357份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绩效目标导向对工作要求与工作压力关系有显著调节效应,学习目标导向与绩效目标导向对工作要求与工作压力关系有显著的联合调节效应。结论认为:高绩效目标导向倾向于增加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形成过程中学习目标导向调节效应是否起效有赖于绩效目标导向。

  • 标签: 工作压力 成就目标导向 学习目标导向 绩效目标导向 联合 调节
  • 简介:对10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现实、网络社会排斥和自我控制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结果显示:(1)现实社会排斥与网络社会排斥在发生频率上没有显著差异;网络社会排斥、现实社会排斥、自我控制以及抑郁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现实社会排斥不仅能够对抑郁产生直接的预测作用,而且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3)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只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

  • 标签: 网络社会排斥 现实社会排斥 自我控制 抑郁
  • 简介:利用互联网获取心理学外文期刊全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1)直接途径——通过检索各种全文数据库获取,(2)间接途径——通过检索大型的外文期刊篇名目次、文摘、引文数据库,获取所需文献线索,借助图书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机构,获取全文。

  • 标签: 互联网 外文心理学期刊 全文数据
  • 简介:随着网络进入我们的生活,网络成瘾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妇女则是易于罹患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一个群体。本文从女性所面临的角色冲突和心理困境着手,探讨女性沉迷网络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原因。

  • 标签: 女性 网络成瘾综合症 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
  • 简介:目的:探讨工作倦怠在我国中学教师中的表现以建立其本土化定义并编制相应的测量工具.方法:首先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对47名中学教师进行深入访谈,探索该职业领域工作倦怠的本土化定义;随后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教师工作倦怠量表,并对266名中学教师施测,考察各项信效度指标.结果:中学教师工作倦怠主要表现为热情枯竭、精力枯竭和职业成就感丧失,分别对应Maslach倦怠问卷(MBI)中的讥诮态度、衰竭以及专业自我效能降低;修订后的量表各项信效度指标良好.结论:国外工作倦怠的三维度定义在国内中学教师群体中得到独立验证,但衰竭维度的核心地位被热情枯竭所取代.

  • 标签: 中学教师工作倦怠量表 中学教师 工作倦怠
  • 简介:工作倦怠不仅会给组织和家庭带来消极的影响,而且会严重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因而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文章首先描述工作倦怠的定义,接着对其测量进行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指出如何实现有效的干预,最后对研究的热点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工作倦怠 测量 影响因索 干预
  • 简介:本研究采用实验室研究方法,以情绪调节策略中的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为自变量,以工作记忆绩效和情绪自评差异为因变量,旨在探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负性情绪使工作记忆绩效降低;通过情绪调节,可以改变负性情绪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效果;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工作记忆影响效果不同:认知重评缓解负性情绪下工作记忆绩效的下降,表达抑制加剧负性情绪下工作记忆绩效的下降。

  • 标签: 情绪调节 工作记忆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 简介:本研究旨在编制适合我国幼儿教师职业特点的工作投入问卷。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根据访谈(N=24)和开放式P7卷调查(N=72),编制了问卷的项目;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N=516),抽取了四个因素,即工作愉悦、工作价值、工作责任和工作专注;根据验证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检验(N=720),考察了问卷的主要心理测量学指标,均符合要求。幼儿教师工作投入问卷共有21个项目,结构和信效度良好,可以作为幼儿教师工作投入的测评工具。

  • 标签: 幼儿教师 工作投入 因素分析
  • 简介:在回顾有关工作特征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自编《高校教师工作特征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被试为天津市12所高校的560名教师。最终问卷包括17个项目,分为四个维度:技能多样性、任务重要性、自主性和工作反馈。从各项指标来看,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价高校教师工作特征的适宜测量工具。

  • 标签: 工作特征 高校教师 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