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政治妥协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现象,也是政治文明程度检验的重要表征。它是以公共理性为前提,政治正义为基础,协商民主为关键的伦理价值实现。政治妥协是一种理性策略,这种策略是和平政治秩序的价值保障,公共理性蕴含政治妥协的伦理前提,同时也散发政治妥协的伦理智慧。政治正义不仅能为政治妥协提供良好有序的政治环境,同时也奠定了合理性、公正性、道义性的基础。而协商民主其实也是一种政治妥协的达成,政治妥协贯穿整个民主协商的过程。协商民主为政治妥协的实现营造和平的氛围和环境,提供平等对话的平台,促使“适度”平衡达成。

  • 标签: 政治妥协 公共理性 政治正义 协商民主
  • 简介:作为政治学的重要范畴,契约观念与政治生活中的正当性问题紧紧交织在一起。这一范畴有特定的西方政治哲学传统的背景,并在不同时代语境之中有其不同的内涵和特质。在西方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契约观念分别与政治服从的必要性、政治权威合法性和政府行为的范围与限度等问题密切相关。契约政治观念体现了人类实现自我治理的理想。

  • 标签: 契约 政治服从 合法性 政府行为
  • 简介:论市场经济道德王正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迫切需要我们在全社会范围内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道德。一、市场经济道德是协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每一种经济体制都需要一定的道德基础。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机制的经济体制...

  • 标签: 市场经济道德 市场经济条件 道德原则 经济条件下 市场经济活动 诚实守信
  • 简介:讨论效率的经济意义不能仅仅局限于伦理的工具价值,而应当将伦理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两者结合起来.伦理本身也是一种效率,同样是企业值得欲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一种综合效率的提升.

  • 标签: 效率 综合效率 内在价值 工具价值
  • 简介:物质财富创造是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基础。然而,以市场理性为表征的“现代性”在允诺财富的同时,也衍生出“排斥道德”的问题。于是,财富创造中的一种“道德无涉”倾向逐渐蔓延开来,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痼疾”。实质上,伦理道德是财富创造本身的内在文化基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财富创造不至于危及人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纠正“道德无涉”倾向,重构财富创造的道德维度。

  • 标签: 现代性 财富创造 道德无涉
  • 简介: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在应用语境下与社会之网紧密纠缠。然而,随着科学语境的变迁,科学道德问题却日趋复杂,不断凸显出科学共同体自由和自律缺失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反思之后的理性选择是:在科学与社会适度“亲和”下保持道德张力,积极培育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的科学共同体,以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的辩证融合促进科学和社会的创新进步。

  • 标签: 后学院科学 科学道德 科学共同体 自由 自律
  • 简介:霍布斯一方面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包括“行贿”都不能算是不义;另一方面又将特定务件下实现自我利益视为自己对自己的“贿赂”而认其为“腐败”和不义.可送钱而不可收受贿赂,担任裁判者不得受贿的价值观是17世纪英国社会难得的共识.霍布斯在《利维坦》当中引入的贿赂观念,既有力支撑了其整个政治哲学的基础即自然法诫条,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其社会契约论与政治权威起源论证,并成就了其政治哲学的独特性.

  • 标签: 贿赂 腐败 霍布斯 廉政思想 社会契约 政治权力
  • 简介:冯契先生的“自由”观念既是哲学范畴,也有一定的社会政治意义。自由人格、自由意志的实现不能脱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自由人格的问题离不开社会性存在这一前提,人的社会实践伴随着自由人格实现的历程。“权威主义”盛行或者出现“权威”凌驾于群众之上的情况,往往会对人民群众形成自由独立人格产生消极的影响,应当予以警惕,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的社会应该是与异化“权威主义”盛行的社会有着明确界限。自由人格与自由社会是互为前提的,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个性解放与社会凝聚力都得到保障的社会,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是实现这种理想社会的路径。

  • 标签: 冯契 自由人格 自由社会
  • 简介:本文通过辨析韦伯经济伦理概念的含义、韦伯对经济伦理的研究方法、"韦伯命题"等,说明中国经济伦理学界对韦伯经济伦理概念的理解是有欠缺的,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对相关文本的理解思路不恰当;其二,我们自身问题意识的错位与类比的错位。这些理解上的欠缺,对中国经济伦理研究产生了不良影响:由于对经济伦理概念的理解不当,导致研究方式的偏颇,从而未能抓住当代经济伦理研究的重心。

  • 标签: 韦伯 经济伦理 中国经济伦理研究 影响
  • 简介:兴起于20世纪初的道德现象主张采用现象方法分析道德经验。道德现象涉及两方面的含义:处于现象传统中的道德哲学和道德经验的现象研究。道德现象的研究目的有二:实践研究目标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面对和处理道德冲突,而哲学目标则是为达成实践目标的成功而提供道德理论的基础。道德现象研究必须满足四个标准:关于道德经验的、广泛的、独立的和坚定的。其研究方法分为两类:“内容”的方法和“泛型”的方法,具体研究形式是问卷法和内省法。道德现象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丰富成果,为解决道德研究之争论提供了较为新颖的视角,对道德哲学、道德心理学以及道德教育实践具有重启发。当然,它也存在着现象与道德研究的关系仍存争议等局限。

  • 标签: 道德现象学 现象学 道德经验 道德哲学 内省法
  • 简介:20世纪20年代,维特根斯坦曾告别哲学,到偏远的山区当小学教师。我们可将维特根斯坦的这一经历,视为一次人类意义上的田野调查。20世纪30年代,维特根斯坦通过对弗雷泽《金枝》的批评,清楚地表明了他对人类的关切。在维特根斯坦对《金枝》的批评中,他认为仪式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功能性的,而是人类愿望的表达和满足。人类的视野使维特根斯坦认识到了语言的多样性,并促成其中后期哲学的转向。而与语言的多样性相伴随的,是价值的多样性。维特根斯坦在其后期哲学中,在某种程度上持有一种相对主义的立场,但这里的'相对主义'与其说意味着'怎么都行',毋宁说是对绝对主义的批评。

  • 标签: 维特根斯坦 人类学 仪式 语言 价值
  • 简介: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由于意识到先验自由的实在性不能从一个思辨理性设想的理知世界获取,康德于是先肯定道德律令的存在,再以此出发去设定自由。康德直接肯定道德律的客观有效性,认为我们的理性可以直接意识到这一点,具有自明性。阿多诺指出,康德这种严格的道德命令,这种简单的绝对应当,绝不是自明的,康德的绝对的应当其实是一种压制,是对复杂的现实条件的归约。阿多诺对康德道德哲学的批判,是为他设想伦理寻求的第三条道路做铺垫。

  • 标签: 阿多诺 康德 道德律 自明性
  • 简介:政治的正当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在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关于政治正当性的解释范式,主要经历了从政治正当性的伦理学解释范式、政治正当性的社会解释范式,到价值与制度安排相统一的正当性解释范式的演化历程.价值与制度安排相统一的政治正当性解释范式,是现代人类社会安排政治生活秩序的文明趋势与方向,其真正确立的根本标志是宪政制度的建立.因此,所谓现代政治文明,在一定的意义上,就是在现代宪政制度基础上的一整套政治哲学、政治理念、政治文化和制度安排的集成.究政是现代政治正当性的制度创制.

  • 标签: 政治 正当性 解释范式 价值与制度相统一 宪政制度
  • 简介:古典的政治与道德融合关系体现在:政治与道德在内容上互相重合也互相补充,途径上互相推动;二者既有共同目标,也有共同前提。在上述问题上,古典政治与现代政治具有重要区别,二者难以兼容,因此,古典政治的现代意义是受限的,它不能解决现代政治的所有问题。只有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古典政治的部分原则补充到现代政治之中,才能发挥古典政治在维护共同价值秩序、确立政治的优先地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政治 德性 城邦 亚里士多德
  • 简介:会计伦理作为决定会计人员行为的一种主要力量,是可以在预防经济腐败中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的。经济腐败,需要财务造假的配合,会计伦理缺失引起会计行为异化,会计行为异化又导致经济腐败。文章首先对预防经济腐败的会计手段进行了阐述,进而指出了运用会计手段预防经济腐败乏力的根本原因是会计伦理缺失,最后在分析会计伦理在预防经济腐败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会计伦理环境、构建会计伦理制度等预防经济腐败的措施。

  • 标签: 经济腐败 会计伦理 会计行为 伦理考核与评价
  • 简介:习近平治国理政有一种伟大的社会理想,这也意味着其中蕴含着一种伟大的经济伦理理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理想代表着习近平经济伦理理想不同维度的内容,其经济伦理理想意蕴丰富而深刻。

  • 标签: 习近平 “中国梦” 经济伦理 意蕴
  • 简介:孙中山的经济伦理思想始终把伦理道德现象建立在对民众生计的考察和认识上,认为民生问题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社会伦理道德是由民生问题引发的。主张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作为道德标准,在调节个人和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时,强调以自我牺牲、“替众人来服务”为准则。强调权利平等就是民权、民族实现;民权、民族问题解决了,经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认为人类要求得道德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以“互助”为原则,减少兽性,发展人性,造就高尚的人格。

  • 标签: 孙中山 经济伦理 思想
  • 简介:2009年11月21日,以“科学发展观与政治伦理”为主题的全国第四次政治伦理学研讨会在海南海口召开。会议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中国伦理学会、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和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学分会共同主办。来自中央党校及全国党校系统、高校系统的6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围绕行政伦理与官德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外政治伦理思想等问题等进行了学术研讨。

  • 标签: 政治伦理学 科学发展观 研讨会综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央党校 政治文明建设
  • 简介:关注和研究现实伦理问题,既是当代伦理学应用特征的表现,也是伦理学发挥其实践功能的必然要求。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城市,既是人类物质财富的集中地和人类精神文化的创新地,也是城市居民学习、工作、居住、娱乐的家园。毋庸置疑,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抑或说与城市居民的美好生活休戚相关。显然,现代城市规划不仅是对城市空间的物质性规划,更是一种以决策——实施为导向的公共政策和以一定价值目标为前提

  • 标签: 城市规划 价值重估 伦理学 伦理反思 现代 批判
  • 简介:君子是中国古代社会关于理想人格的道德期待,它产生于传统政治等级结构之中,是各种政治主体的抽象综合体,具有道德与政治的双重属性。王朝体制架构下,君子表现出维护王权思想、完善权力结构、整合协调政治秩序的功能。在当代语境中重新发掘君子人格的价值,首先要破解概念转换中的障碍,进而寻找其与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共识的契合性,最后要发挥政府公民教育职能以弘扬其积极意义。

  • 标签: 君子人格 王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