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强降雪是在冬季最为常见的气象,本文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9年2月初新疆的一次强降雪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分析结果,高空槽与切变线是2019年2月初新疆的一次强降雪主要的影响系统。我国亚欧大陆中高纬主要是一槽一脊型。由于乌拉尔山东部区域正处于高压眷,在偏北气体的影响下高纬度冷空中朝贝加尔湖、巴尔喀什湖地区聚集。东亚东部分布着低压槽。巴尔喀什湖北部切断低压区与-36℃的高冷中心相配合。伴随着高层冷涡转向并继续向东运动,低涡北面的横槽也变为了南北向,冷空中南下了,将对我国的中东部区域产生深远影响、新疆北部以及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强降雪过程。根据物理特征场分析判断,本次强降雪的水蒸气通量、水蒸气通量散度、相应降水、垂直流速相对降水等各物理要素配合情况很好,强降雪的重要落点聚集在大气辐合上升区。

  • 标签: 新疆强降雪天气形势物理量
  • 简介:摘要:本文选择自动气象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相关数据对2018年2月下旬塔城一次降雪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塔城降雪是受500hha西北急流的影响,其分裂为北支和南支,北支为塔城降雪带来冷空气,南支槽再加上西南急流的作用,促使源于南海区域的水汽持续向新疆一带进行传输,为本次降雪带来了充沛的水汽条件。850hPa形势场上,切变线逐渐向塔城一带发展,南支中心前部暖湿空气不断北上,北支槽中心后部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它们共同积聚新疆塔城一带,进而推动了强降雪的持续发生发展。本次降雪期间,塔城地区局部良好的相对湿度条件和比湿条件;高空冷空气稳定维持,低层较暖、不稳定能量多,这些为本次降雪的形成带来了较好的不稳定能量条件

  • 标签: 塔城 降雪天气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 简介:新疆的雪从大尺度全球范围来看,主要是由冬季西伯利亚-蒙古高压和太平洋海洋低压相互作用引起北半球气候变化,从而影响中国西北地区山区降雪量。新疆冬季降雪很重要,对沙漠绿洲的生长有深远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运用分析对比方法,对中国新疆气象的发展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 标签: 降雪 雪反照率 雪密度 降雪强度 积雪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12017年12月27~28日出现在昌吉州的强降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降雪是地面冷高压、中低压、低层切变线、地面冷锋等多尺度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昌吉州这次的强降雪是以中低纬处的水汽输送为主,源源不断的水汽朝着北疆东南地区输送,受到天山地形的阻挡作用,使得迎风坡水汽辐合上升运动加强,降雪强度增大;昌吉州上空低层辐散和高层辐合的垂直结构,对于低层垂直运动的加强较为有利,进而释放了大量不稳定能量,使得昌吉州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降雪;低层西北急流携带大量的冷湿空气逐渐进入到昌吉州附近,山前有大量冷空气堆积,而西南干暖气流则沿着冷湿锋区向上倾斜,使得冷暖空气交汇强度增加,也促进了斜压的不稳定性,对于强降雪的维持提供了有利条件。

  • 标签: 强降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昌吉州
  • 简介:摘要: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降雪会使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明显上升,并使道路通行能力显著波动。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对严寒地城市降雪道路系统进行了多方面分析,构建了有效的冬季道路安全管理平台,为严寒地区降雪城市道路的安全运营、管理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经过分析研究新疆乌鲁木齐市降雪影响下道路运行效率改善仍然存在提升条件。

  • 标签: 冬季降雪 道路路面 综合消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台站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9年2月7~10日西藏一次大范围强降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支低压槽的继续维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是此次强降雪的主要原因;有一条水汽通量大值带出现在阿拉伯海至孟加拉湾一带到西藏西南部地区,同南支低槽前部的西南低空急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为西藏大范围强降雪的出现提供了水汽输送;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形势,有利于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和继续维持;特殊地理和地形条件促进了西藏大范围强降雪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强降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西藏
  • 简介:摘要:本文选择常规气象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资料对2021年1月22-25日伊犁州一次大风降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次天气过程发生之前,亚欧中高纬大气环流形势呈“1槽2脊”型,有一深厚的低槽处于西西伯利亚到中亚一带,冷平流促进了低槽发展增深,槽后脊前的北风带很强,源于极北冷空气持续南下堆积,高压脊区处在黑海北边一带;在高压脊的作用下,中亚低槽逐渐朝东边移动对新疆伊犁一带造成影响,促进本次大风降雪的发生。在降雪过程中,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处于750hPa高度层以下,水汽通量散度的演变情况正好对应着降雪强弱时间段;近地面比湿超过2.5 g∙kg−1,为本次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冷平流为本次天气期间降雪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低空急流的强弱和降雪强度的变化基本一致。

  • 标签: 伊犁州 大风降雪 环流背景 物理量
  • 简介:摘要:冰雪天下道路事故发生率较高,目前的除雪方法各式各样,基于新技术对未来道路进行展望,在冰雪天下建立一个完整的道路监测管理体系,使得道路更智慧化、安全,希望未来研究出符合我国道路大范围使用的智慧道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 标签: 冰雪天气 5G 智慧道路
  • 简介:利用NCEP1°×1°的6h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1年1月6日冀南大到暴雪天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冀南地区大到暴雪天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低层辐合切变线、高空槽、低空和超低空急流;降雪过程中前期为同流降雪,后期为西来槽降雪;冀南暴雪区处于偏南风急流左前方的辐合区内,低空、超低空急流为暴雪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条件;暴雪过程中存在较为深厚的上升运动,散度的垂直分布形成上下抽吸作用,中低层正涡度的发展尤其是正涡度平流的增强等均为强降雪提供了动力条件;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场低层辐合明显,强辐合区与暴雪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低层高能舌的演变可以大致判断强降水出现的时间和位置;由假相当位温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可知,冀南地区大到暴雪基本属于稳定性降雪过程.

  • 标签: 暴雪 急流 上升运动 湿Q矢量
  • 简介:摘 要:2021年的雪台风袭击东北,出现百年不遇的大雪。据说是20世纪以来最强的一次降雪,堪称百年一遇。东北、西北等大部分地区都出现大范围的降温降雪,东北地区则是迎来最强降雪,部分地区甚至还出现冻雨的情况。高速公路入口全部关闭,部分航班取消,客运全部停运,各地气象部门组建强化。对天气的监测和预警,相关部门也加强道路管理。农业、农村各部门组织人员冲向一线进行防灾减灾工作,为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相关的防范。这次冻雨暴雪天的形成,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它的形成也是因为一些原因所造成的。本文透过对2021年冻雨暴雪天的过程展开分析,帮助有效地应对冻雨暴雪天

  • 标签: 2021年 冻雨暴雪 天气过程 应对途径
  • 简介:摘 要:2020/2021年入冬以来,山西省朔州市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异常偏高,大风日数偏多,旱情加剧,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从2月27日20时开始全市出现大范围降雪,到3月1日2时结束,全市平均降水量8.7毫米,各区县降水量介于 3.8~13.9毫米之间,积雪深度介于1~9厘米之间。右玉、怀仁为中雪,平鲁、应县为大雪,朔城区和山阴达到暴雪量级,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朔城区,13.9毫米,最大雪深出现在朔城区,9厘米。本文通过深入分析“2月27日~3月1日”山西省朔州市降雪过程中,天气预报预警发布服务特点分析、服务效果反馈等方面内容,认为此次降雪过程中,气象台预报准确、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决策服务主动及时,人工增雨雪作业增加了降雪量级,对缓解旱情,降低前期高森林火险等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暴雪是我区冬季和初春季节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其降雪量有时可达到暴雨量级,所形成的深厚积雪往往造成交通中断、房屋倒塌、压折林木和农作物,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为此,我们对1965~1987年这23年间出现的共25次暴雪天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

  • 标签: 暴雪天气 短期预报 暴雪过程 降雪量 灾害性天气 暴雨量
  • 简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1年1月6日冀南暴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偏南暖湿气流在东北南下的冷垫上爬升是降雪发生与维持的有利条件;暴雪过程以回流降雪为主,后期为西来槽降雪;暴雪发生时,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和较大的水汽输送与辐合,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中低层正涡度的发展尤其是正涡度平流的增强为暴雪过程提供了动力条件;偏南风急流为暴雪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的辐合区与降雪区对应;低层高能舌的演变可以大致判断强降水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在回流降雪阶段出现对流性不稳定。

  • 标签: 暴雪过程 高空急流 上升运动 湿Q矢量
  • 简介:针对2009年2月12—13日沈阳暴雪过程,运用Micaps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大尺度天气形势及相关物理量场。结果表明:500hPa南北两支槽在辽宁的叠加和地面蒙古气旋及江淮气旋的合并是此次暴雪过程的主要成因。强降雪出现在850hPa涡度和200hPa散度大值区内,对流层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强降雪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低空急流为暴雪区水汽来源,亦为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源,暴雪区还具备上干冷下暖湿的热力不稳定条件;降水性质的转换与850hPa的温度、温度平流和地面气温有直接联系;暴雪过程无论从量级,还是降水起止、雨转雪时间均预报得较为准确,但对降雪量和积雪深度估计不足。

  • 标签: 暴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 诊断分析 雨雪转换 预报误差
  • 简介:摘要:常规高空气象观测是指采用气球携带无线电探空仪,以自由升空方式对自地球表面到几万米高度空间的大气气象要素(气压、温度、湿度)和运动状态(风向风速)等的变化进行观测、收集、处理的活动和工作过程。通过探测探测能够准确获得地球大气的立体结构,增强气象部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但是在高空探测过程中遇到雨夹雪等特殊天气问题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

  • 标签: 雨夹雪天气 高空探测 影响 防范
  • 简介:应用1971—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对内蒙古大雪天过程进行普查,查找出大雪天过程98次。根据700hPa环流形势特征的不同,将内蒙古大雪天形势分为2类6型。弱冷空气类:这种类型大多和南支暖湿系统相联系而出现,以降雪为主,降雪量较大。根据影响系统的不同分为槽涡型、切变型、北槽南涡型。强冷空气类:这种类型大多和高空长波槽脊相联系而出现,由于冷空气主体东移,且锋区较强,因此在产生降雪的同时,有大风和降温天气出现,多为风雪寒潮天气过程。根据影响系统的不同分为蒙古低槽(涡)型、贝加尔湖低槽(涡)型、西来斜压槽型。从系统的垂直结构分析表明:弱冷空气类与强冷空气类大雪存在明显的不同,弱冷空气类整层暖湿上升运动明显,强冷空气类对流层中高层冷平流强,斜压性明显。文章最后总结了各型大雪天的预报着眼点。

  • 标签: 大雪暴雪 天气学分型 预报着眼点
  • 简介:2010年1月25日新疆博州东北部的阿拉山口出现一次大雪天,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对这次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东西伯利亚低涡是主导系统,低层鞍形气压场有利用低层水汽辐合,近地面层较强的东南风辐合环流是动力触发机制,物理量场与降雪区对应较好。

  • 标签: 环流背景 主导系统 水汽条件 物理量场
  • 简介:本文所指南方低温雨雪天是指在12h内降雪量达5mm以上,气温在5℃以下,可能对农业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气候条件。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并借鉴一些理论知识,对如何有效防范冰雪天给畜牧业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 标签: 南方 雨雪 畜牧业 影响 应对
  • 简介:在分析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各层物理量特征基础上,结合MICAPS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陕西2009年11月9—12日雨雪转暴雪天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东移的西风槽、700hPa和850hPa切变线及南下的强冷空气是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降(雨)雪期间高空辐散低空辐合及其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本次过程发生发展的动力机制;持续的逆温层存在使本次过程灾害加强;来自孟加拉湾、南海的暖湿气流提供了持续的水汽输送;500hPa的定容等熵温度梯度负值中心与未来24h的降(雨)雪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标签: 陕西 暴雪 诊断分析 等熵温度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