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2-25日伊犁州一次大风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30
/ 2

2021年1月22-25日伊犁州一次大风降雪天气过程分析

伊尔潘江·牙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  830002)

摘要:本文选择常规气象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资料对2021年1月22-25日伊犁州一次大风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次天气过程发生之前,亚欧中高纬大气环流形势呈“1槽2脊”型,有一深厚的低槽处于西西伯利亚到中亚一带,冷平流促进了低槽发展增深,槽后脊前的北风带很强,源于极北冷空气持续南下堆积,高压脊区处在黑海北边一带;在高压脊的作用下,中亚低槽逐渐朝东边移动对新疆伊犁一带造成影响,促进本次大风降雪天气的发生。在降雪过程中,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处于750hPa高度层以下,水汽通量散度的演变情况正好对应着降雪强弱时间段;近地面比湿超过2.5 g∙kg1,为本次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冷平流为本次天气期间降雪天气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低空急流的强弱和降雪强度的变化基本一致。

关键词:伊犁州;大风降雪;环流背景;物理量

引言

在全球气候增暖的大背景下,寒潮、大风、暴雪、低温、暴雨等各类灾害性天气出现越来越频繁,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加强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预报研究十分必要。万瑜等学者[1]通过分析新疆中天山附近城市2011年初春出现的一次暴雪天气展开分析,得出本次天气过程是由于南、北两支锋区在中亚一带汇集后东移发展产生的,天气过程来临前散度和垂直速度的结构均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降雪地区发生了东南大风,地面温度急剧上升,气压下降,为本次天气带来了有利的热力条件。张书萍等学者[2]通过研究2009年冬季出现于新疆阿勒泰地区暴雪天气过程得出,此次暴雪天气的主要环流系统是贝加尔湖西边区域的异常冷性低槽, 这个低槽促使冷空气南下, 同时和源于里海的水汽输送共同汇集于北疆, 这些推动了阿勒泰一带暴雪天气的形成和发展。

伊犁州地处新疆天山北边伊犁河谷,境内地形地貌复杂,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以及沙漠。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伊犁州冬季时常会出现大风、降雪天气。一旦遭遇风雪天气,不仅会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会影响交通运输安全。基于此,本文采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21年1月22-25日伊犁州一次大风降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以掌握伊犁州风雪天气的形成机制,为提升冬季寒潮大风、降雪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供参考。

1天气实况

2021年1月22日下午到1月25日早晨,新疆伊犁州爆发一次大风降雪天气;其中,降雪天气主要集中发生于1月22日傍晚至25日早晨,强降雪中心主要分布在新源县、伊宁县、巩留县南部山区以及霍城县北部山区(图1a);大风主要发生于1月22日下午到1月23日早上,新疆伊犁地区有8个国家站风力为八级至九级,34个区域站风力为十级至十二级(图1b)。

https://html.hanspub.org/file/5-2320811x8_hanspub.png?20220119081621426https://html.hanspub.org/file/5-2320811x7_hanspub.png?20220119081621426(a)                                       (b)

图1  2021年1月22日19:00至25日09:00伊犁州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 (a)、1月22日14:00至23日08:00伊犁极大风速分布图(单位:m∙s1)(b)

2环流背景

通过分析本次天气过程500 hPa形势场了解到(图2),2021年1月22日08:00(图2a),亚欧中高纬大气环流形势呈“1槽2脊”型,有一深厚的低槽处于西西伯利亚到中亚一带,低槽曲率较大,槽底延伸到北纬30˚区域,温度槽要比高度槽落后,冷平流促进了低槽发展增深,槽后脊前的北风带很强,在这些条件下,源于极北冷空气持续南下堆积,高压脊区处在黑海北边一带,浅脊区处于新疆到蒙古,新疆伊犁州主要受低槽下游区域的西风急流的作用;1月22日20:00(图2b),在欧洲高压脊的作用下,中亚低槽逐渐东移,本地逐渐受槽前西南气流的影响,伊犁州降雪天气开始陆续出现;1月23日08:00(图2c)至1月23日20:00,伊犁州主要受槽前西南急流的作用;1月24日08 :00,低槽曲率不断减小;1月24日20:00(图2d),低槽东移北收,南段移动到新疆东边一带,伊犁州受槽后西北气流的作用,降雪强度越来越低;1月25日08:00,本次天气过程结束。

https://html.hanspub.org/file/5-2320811x10_hanspub.png?20220119081621426https://html.hanspub.org/file/5-2320811x11_hanspub.png?20220119081621426https://html.hanspub.org/file/5-2320811x12_hanspub.png?20220119081621426https://html.hanspub.org/file/5-2320811x13_hanspub.png?20220119081621426

图2  2021年1月22日08:00(a)、22日20:00(b)、23日08:00(c)、24日08:00(d) 500 hPa高度场(实线,单位:dagpm)、温度场(虚线,单位:℃)、风场(单位:m∙s1)

3物理量场分析

3.1水汽条件

通过分析本次降雪中心伊犁州水汽通量散度、风场时间–高度剖面场了解到,本次天气发生期间,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处于750hPa高度层以下;1月22日晚上,强降雪发生时段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处于800hPa以下高度层,辐合中心为−5.0× 105g∙cm2∙hPa1∙s1。1月22日20:00,850hPa的低空急流为26.0m∙s

1,这对于水汽的辐合积聚比较有益。水汽通量散度的演变情况正好对应着降雪强弱时间段。此外,从比湿条件进行分析发现,2021年1月22日20:00~23日20:00,1.5 g∙kg1比湿线拓展至600 hPa处,2.0g∙kg1比湿线拓展到850 hPa高度层以上,近地面比湿超过2.5 g∙kg1,为本次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3.2假相当位温

由本次降雪落区伊犁州伊宁假相当位温场(θse进行分析发现,2021年1月22日20:00至1月23日08:00,假相当位温线越来密集,大气斜压性愈来愈大,锋区愈来愈强,这与降雪强度不断增强时间段基本一致。

3.3850 hPa温度平流和风场

850 hPa温度平流场上,2021年1月22日14:00后,冷平流对新疆伊犁州造成影响,上游到此地存在风速辐合;1月22日20:00,冷平流全部进入新疆伊犁州,此时本地中心值为−15.0×102K∙s1­­,新疆伊犁州西边低空西风急流核超过30 m∙s1;1月23日02:00,伊犁州冷平流以及低空急流均有所变弱,降雪强度也随之越来越弱;1月23日08:00,新疆伊犁州开始受暖平流影响,本次天气过程基本结束。

4结论

(1)在本次天气发生前,亚欧中高纬大气环流形势呈“1槽2脊”型,有一深厚的低槽处于西西伯利亚到中亚一带,冷平流促进了低槽发展增深,槽后脊前的北风带很强,源于极北冷空气持续南下堆积,高压脊区处在黑海北边一带;在高压脊的作用下,中亚低槽逐渐朝东边移动对新疆伊犁一带造成影响,促进本次大风降雪天气的发生。

(2)降雪期间,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处于750hPa高度层以下,水汽通量散度的演变情况正好对应着降雪强弱时间段;近地面比湿超过2.5 g∙kg1,为本次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3)冷平流为本次天气期间降雪天气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低空急流的强弱和降雪强度的变化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万瑜,窦新英.新疆中天山一次城市暴雪过程诊断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9(6):8-14.

[2]张书萍,祝从文. 2009年冬季新疆北部持续性暴雪的环流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大气科学, 2011. 35 (5):833-846.

作者简介:伊尔潘江·牙生(1993.12),男,维吾尔族,新疆阿克苏市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新疆气象台天气预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