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证券市场国际化迫切需要加强国际证券监管合作与协调。WTO为证券监管的合作与协调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多边程序框架,从宏观的高度推动了证券监管的国际合作与协调;WTO本身的性质及其强大的执行监督机制,使WTO框架下国际证券监管合作更具刚性和可执行性。WTO在推进证券监管全球性多边合作与协调方面还存在缺陷与不足。

  • 标签: WTO 国际证券监管 自由化 合作 协调
  • 简介:新颁布的《行政强制法》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又一部重要支架性法律。本文就证券监管执法与《行政强制法》相关的若干问题做了探讨。该法第3条关于金融审慎监管的规定应从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来理解;《证券法》第180之规定与《行政强制法》不矛盾,但有关期限的规定应按《行政强制法》的精神及时修订;证券执法和解具备了法律依据,但还不完善,应通过《证券法》进一步细化。

  • 标签: 行政强制法 证券监管
  • 简介:鉴于证券市场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几乎所有国家都对它进行不同程度的监管。经济学家们对证券监管原因、如何监管监管绩效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很好的研究。近些年来,新兴学科法经济学、法与金融学等也纷纷对上述问题进行新的阐释。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证券市场监管的理论进行梳理,以期对它有个比较清晰、全面的了解。

  • 标签: 证券市场 证券监管 研究动态
  • 简介:政府性监管是一种主导性的证券法律实施机制,但其内在缺陷不可忽视。在中国。尤其存在如下问题:繁复的事前管制流于形式,事后执法力度和明晰性不足,过大的行政权妨碍了市场自律机制发挥,偏离监管者中立本位,直接干涉市场运作。而其原因主要是:证券监管目标时常受到其他政策目的的影响,国有经济主体有较强的政治经济游说能力和抗拒监管执法的能力,监管者权力行使的受制约度和被问责度较低,掌控的市场资源却很多。作为一种针对性的平衡策略,证券民事诉讼的发起和处理机制都能相应地予以裨益。

  • 标签: 证券监管 证券民事诉讼 证券市场 证券法
  • 简介:笔者曾撰文《论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体制》,文中指出,我国应建立以法定型监管为主,自律型监管为辅的监管体制①。1998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正是确立了这样一种监管体制

  • 标签: 证券市场 中国 监管体制 证券监管 政府职能 证券法
  • 简介: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改革已成必然趋势,但注册制并不等于不进行实质审核。合规审核本身包含有实质审核的内容,而且,证监会不能对持续盈利能力等商业判断事项作出判断是一种误解。中国实行注册制后,证监会的权力会发生结构性重整。注册制并不意味着“权力型”证监会的完全隐退,相反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更强大的证监会。

  • 标签: 证监会 证券 发行 IPO 注册制 审核
  • 简介:我国将在上海适时推出证券市场的国际板,因此,证券监管机构需要合理借鉴发达资本市场国家的相互认可机制,以处理我国监管机构和第一上市地对企业的监管冲突问题。相比其他的监管协调措施,相互认可机制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为了保障这一机制的有效实施,监管者也必须处理事前的"不确定性"和事后执行的"囚徒困境"两个问题。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超国家机构,以及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多管辖区披露制度"(MJDS),分别从多边和双边两个互认体系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解决。在我国证券市场国际板引入以上两种相互认可机制之前,还需要对其所依赖的运行环境进行仔细分析,并由此得出一些可行的具体方案,如可以与欧美国家实行单方面的认可,与东盟国家建立一个超国家机构进行统一协调,并积极推进与我国香港、我国台地区湾证券监管的相互认可机制。

  • 标签: 国际板 国际证券监管 跨境上市 相互认可机制
  • 简介:关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讨论由来已久,理论界曾有三种观点:一是主张继续实行现行的监管体制,由国务院证券委、证监会负责监管全国证券市场、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工负责证券工作。二是主张证券委、证监会合并,成立国家证券管理委员会,并由它在地方设立派出机构,地方不另设监管机构。三是主张中央设立监管机构,同时在全国各大区域分设监管机构,实行中央监管和区域监管相互配合的体制。当前多数学者倾向于实行中央监管,

  • 标签: 我国证券市场 市场监管体制 证券委 政府行为 自律组织 监管机构
  • 简介:中国证券市场趋向理性的关键在于中国证券监管体制的改革,通过对中国证券监管体制的实证分析,归纳出监管失灵的制度层面与法理层面的原因。进而认识到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本质特征,同时认识到,经济法的创新在于调整手段由传统善政向善治的转变。

  • 标签: 证券监管 经济法 监管失灵 国家干预 自律监管 中国
  • 简介:一、引言本文希望讨论中国加入国际证券监管竞争是否会降低全球的证券监管门槛,从而降低全球公司治理水平。从理论层面来讲,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美国州与州的公司法竞争是否带来更好的公司治理的讨论基础上,美国学者罗伯塔·罗玛诺教授(RobertaRomano)提出了国际证券监管竞争(internationalsecuritiesregulatorycompetition)的概念,侧重讨论国与国之间证券监管竞争如何影响全球证券监管水平。

  • 标签: 国际板 公司治理 国际证券监管竞争
  • 简介:若实然上的证券监管理念所信奉的是一条以金融监管权力高度集中为表象的单极化发展路径,那么这不仅是对金融监管法构建中的"规范与发展"精神的疏离、对市场经济理念的曲解及对有效金融监管概念的误读,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严格控制之下,被监管者"最佳方案"构思动机的缺失也必将导致市场丧失应有生机与活力。因此,市场经济模式下,金融监管法创制在理念上必须走一条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立法权及司法权与监管分权制衡的多元化路线。

  • 标签: 证券监管 理念 角色定位
  • 简介:以2011年~2016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了证券监管部门行政处罚的治理效应是否存在产权偏倚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事前监管效力上,企业的产权性质会显著影响到其受到行政处罚的概率,在同等违规的前提下国有企业受到行政处罚的概率小于非国有企业;从事后监管效力来看,行政处罚对非国有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改善效应要比国有上市公司更明显,国有企业在受到处罚后盈余质量并未得到显著改善。为此,在政府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监管部门有必要通过制度创新增强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削减制度寻租的空间,并且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和震慑力度,从而提升证券监管的有效性。

  • 标签: 盈余管理 盈余质量 行政处罚 产权性质 监管效力 国有企业
  • 简介:强调对现有的公司信息披露进行制度性改革,现行规定虽然要求CEO要在该公司所有在证券交易委员会备案的信息披露材料上签字,这些思路强调对现有的公司信息披露进行制度性改革

  • 标签: 体制改革信用制度 信用制度重建 监管体制改革
  • 简介:401(k)计划主要问题在于许多公司的离退休账户中全都是本公司的股票,这一措施将加强SEC对公共公司的财务和非财务披露的复查程序以便进行更为有效的监管,这些思路强调对现有的公司信息披露进行制度性改革

  • 标签: 体制改革信用制度 信用制度重建 监管体制改革
  • 简介: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发展,证券产品越来越多,为了扶持证券创新、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现状和监管框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证券产品创新监管的措施。

  • 标签: 证券市场 产品创新 法律风险 风险性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