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单鼻孔-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科学性和实用技术技巧.方法手术治疗42例大型、巨大型腺瘤,分析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所遇到的问题,结合文献讨论技术要点.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5例,部分切除1例.36例出现术后尿崩,个别出现迟发性鼻腔出血.结论经单鼻孔属于新型微创手术,虽然通道狭小,但只要操作适当,不论鼻孔大小均可安全实施手术,但要注意鼻腔的止血和定位的准确性.

  • 标签: 蝶窦入路 显微手术切除 垂体腺瘤 肿瘤 鼻腔出血 手术技术
  • 简介: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在颅内肿瘤中仅低于脑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10%,垂体腺瘤好发于青壮年,对病人生长、发育、劳动能力、生育能力有严重损害。随着显微外科在临床的不断应用,经单侧鼻孔一手术切除垂体腺瘤不仅损伤小,而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与配合,同时降低手术的风险性。目前成为治疗垂体腺瘤的最佳选择,现将几年来临床护理29例患者的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垂体腺瘤 手术切除 临床护理 蝶窦入路 单侧鼻孔 脑胶质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40例经单鼻孔——垂体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探讨如何实施相应的护理,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做好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给予正确体位,加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以及做好相应的出院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结果40例经单鼻孔--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中,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全部康复治愈出院。结论做好患者术前手术皮肤准备、心理护理及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细心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并发症是保证垂体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垂体瘤 鼻蝶窦入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鼻治疗垂体瘤患者手术后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35例脑垂体瘤患者经口鼻切除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情况;结果术后并发症轻度脑脊液鼻漏2例,尿崩5例,垂体功能低下4例,通过积极治疗和细心护理,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细心对经口鼻行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经口鼻蝶窦入路 垂体瘤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垂体腺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按照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遵照对比手术观察的方式展开探究,纳入在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所收治的垂体腺瘤68例为对象,双盲法划分为2个治疗小组,即对照组(34例,按照常规显微镜经切除术进行治疗)和观察组(34例,以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手术治疗)。分析两组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 垂体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我院行经鼻显微手术治疗的21例垂体瘤病患,所有患者均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相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1例病患术后出现感染问题,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护理满意度达90.48%(19/21)。结论经鼻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病人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垂体瘤 经鼻蝶窦入路显微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为比较内镜下与显微镜下经鼻-的解剖标志和显露范围差异。方法对9例汉族成人灌注尸头采用经鼻-进行解剖,其中4例行显微解剖,5例采用内镜下解剖,在内镜与显微镜下分别对的解剖标志和显露范围进行比较。结果在内,内镜下可以观察到更多的解剖标志以确定鞍底、海绵等重要结构的位置;内镜经鼻-更易于向颅前窝底、鞍旁海绵和斜坡方向扩展。内镜与显微镜下的操作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内镜经鼻-鞍区及其周围的显露范围较显微镜下更大。

  • 标签: 蝶窦入路 神经内镜 显微外科手术 解剖学 比较
  • 简介:摘要病变引起明显症状的均应手术治疗,手术径路的选择要根据影像检查结果显示病变的范围、性质、大小、有否解剖变异和周围结构的破坏,以及手术者以往的经验来综合考虑。对单纯病变者,鼻内镜下进行开放具有进路直接,视野直观、清楚,便于手术操作;充足光源,便于病灶的判断等优点。对伴有筛病变者,鼻内镜下经鼻腔径路手术处理病变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鼻内镜经鼻腔可直达病变部位处理病灶,操作简单,定位准确,不仅能消除病变且能在清晰视野下准确取检,经鼻内镜手术还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复发率低、面部不留瘢痕等优点。

  • 标签: 单纯蝶窦病变 鼻内镜 手术治疗 观察疗效
  • 简介: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内窥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配合.通过对21例手术病例的分析、总结、概括,强调手术护士全面了解手术过程,熟悉各种器械的必要性.

  • 标签: 外科手术 内窥镜 垂体肿瘤/外科学 手术中护理
  • 作者: 刘芸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经单鼻孔切除垂体瘤的围术期综合护理策略与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的68例的经单鼻孔切除垂体瘤患者为研究样本,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34例围术期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围术期综合护理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却远在对照组之上,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经单鼻孔切除垂体瘤患者中,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垂体瘤患者行经鼻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垂体瘤实施经鼻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改善水平及并发症发病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改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出现1例高热;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出现1例尿崩症、1例脑脊液鼻漏、1例高热、1例视力下降和1例感染,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垂体瘤患者实施经鼻治疗且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秦旭,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 标签: 垂体瘤 经鼻蝶窦入路治疗 综合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单鼻孔切除垂体瘤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垂体瘤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垂体瘤手术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垂体瘤手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垂体瘤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质量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垂体瘤手术患者临床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垂体瘤手术患者专科护理水平、沟通交流情况、护理服务态度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垂体瘤手术患者尿崩症、脑脊液漏、下肢深静脉血栓各项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单鼻孔切除垂体瘤在综合护理措施下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措施下垂体瘤手术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好转、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因此综合护理措施在经单鼻孔切除垂体瘤患者中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垂体瘤 综合护理 护理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单鼻孔切除垂体瘤护理措施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常规护理(30例,A组)与围手术期综合护理(30例,B组)干预下,患者健康状况、自我管理能力、日常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了解其术后安全水平。结果:护理后与A组患者比较,B组患者焦虑、抑郁得分,术后疼痛得分更低(P<0.05),导尿管拔出与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5),自我管理能力与日常生活质量得分更高(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贯彻落实对患者健康恢复,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术后安全水平保障,生活质量改善等存在积极影响。

  • 标签: 垂体瘤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术 临床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经鼻垂体瘤术后颅内感染的护理要点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60例,加强对颅内感染的护理,设置为实验组。随机抽取2020年之前的经鼻垂体瘤术后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资料60例,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颅内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实验组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经鼻蝶窦入路 垂体瘤 颅内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海绵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并探讨采用扩大经治疗侵袭海绵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在10具成人新鲜尸头上模拟扩大经手术,观察海绵内侧壁结构的解剖特点。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指导临床采用扩大经手术治疗侵袭海绵的垂体腺瘤103例。结果垂体侧方的海绵内侧壁薄弱,仅有一层疏松的纤维组织结构。颈内动脉是扩大经海绵内所见的主要结构,可分为5段,有3个主要分支。颈内动脉海绵段主要的分支有脑膜垂体干、海绵下动脉和被囊动脉。向内侧走行的脑膜垂体干和被囊动脉是经中较易损伤的血管。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62例(60.2%),次全切除38例(36.9%),大部切除3例(2.9%);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脊液鼻漏5例,暂时性脑神经功能损伤4例,垂体功能低下3例,颈内动脉损伤2例,永久性尿崩症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17例,γ刀治疗15例,药物治疗13例。随访3个月~8年,2例出现肿瘤复发而予以γ刀治疗。无再手术病例。结论扩大经是切除侵袭海绵垂体腺瘤理想的;了解颈内动脉海绵段及其分支在解剖形态上的变化,对于减少术中出血,确保术中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垂体肿瘤 侵袭性 扩大经蝶窦入路 海绵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显微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腔的改变以及术后窦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性收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106例垂体大腺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磁共振成像(MRI)腔内积血、积液、炎症、黏液囊肿、黏膜重塑的改变。采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术后窦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MRI观察结果显示,腔内积血、积液于术后3个月均吸收消散,鞍底骨窗缺损均由新生的黏膜覆盖,但尚不完全;鞍上残瘤均不同程度向鞍内下沉;术后6个月黏膜重塑基本完全。106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发现黏液囊肿7例(6.6%),窦炎症26例(2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长激素型腺瘤(OR=2.981,95% CI 1.480~26.207,P=0.014)、术前窦炎(OR=12.392,95%CI 2.927~52.462,P=0.001)、多次经鼻手术频次(OR=14.758,95% CI 2.431~89.584,P=0.003)及术中脑脊液漏(OR=11.644,95% CI 2.175~62.344,P=0.004)是术后窦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鼻显微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腔内容物的演变有其规律;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术前窦炎、多次经手术及术中出现脑脊液漏患者,围术期需加强抗感染及鼻腔护理以降低术后出现窦炎的可能;分期经鼻垂体腺瘤切除再次手术的时机可能以前次手术后3个月左右为宜。

  • 标签: 垂体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经鼻蝶入路手术 蝶窦炎 蝶窦黏膜 黏液囊肿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以手术治疗为主。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结构,顺利暴露肿瘤是经鼻垂体瘤切除术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影像资料下神经导航在经单鼻孔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垂体瘤患者78例。其中47例患者均应用神经CT导航辅助手术切除垂体瘤,31例患者均在神经MRI导航下,辅助手术切除垂体瘤,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术中准确性及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切除78例垂体瘤的过程中均准确找到病灶,导航误差范围1.4~2.9mm。结论:经鼻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可靠、准确性高,同时可提高手术的疗效。

  • 标签: 脑肿瘤 垂体瘤 神经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单鼻孔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28例垂体瘤患者行神经内镜下单鼻孔垂体瘤切除术进行术前、术中密切护理配合。结果28例患者手术配合默契,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加强患者心理护理,熟悉手术原理及器械性能,术中熟练默契地配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做好器械和仪器的养护工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神经内镜 垂体瘤 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研究内镜下扩大经鼻至鞍区、鞍上区的显露范围,及手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与其相互位置关系。结合该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体会,探讨内镜在此区域手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方法选择10例灌注尸头标本,采用显微镜解剖2例,其中冠状位和矢状位切开各1例;另8例标本模拟经鼻。在内镜和显微镜下扩展显露鞍前及鞍上区的主要解剖标志,并研究其相互位置关系。对2例女性鞍结节脑膜瘤病人,采用神经导航经鼻手术,肿瘤切除过程中和切除后分别应用成角内镜观察肿瘤周围结构及切除情况,肿瘤切除后以脂肪、人工硬膜及明胶海绵重建鞍底。结果内镜下在颅前窝向外侧显露的主要限制是两侧的眶内侧壁和视神经管;选择三个平面测量向侧方的显露范围,分别为筛骨鸡冠后缘平面(19.1±2.65)mm,鞍结节前方10mm的蝶骨平台平面(23.2±2.35)mm,两侧视神经管内口平面(13.1±2.18)mm。内镜下可清晰显示双侧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等颅内结构。2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人均达到肿瘤全切除,视力部分改善,术后均出现脑脊液漏,再次经原手术修补后痊愈。结论采用单纯内镜或内镜辅助的经鼻可更直接达到鞍前及鞍上区病变,避免了经过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及对脑组织的牵拉。颅底骨质磨除位置和范围以及颅底的修补和重建是采用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标签: 神经内镜 蝶窦 经鼻蝶窦入路 鞍结节脑膜瘤 解剖学
  • 简介:目的:探究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治疗垂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垂体瘤患者中的33例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例通过神经内镜治疗的患者;对照组16例通过显微镜治疗的患者。随访期间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垂体肿瘤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比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激素的恢复情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程及各种临床症状调查比较可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在两种治疗方法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激素恢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切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56.25%,总有效切除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75.0%,全切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治疗垂体肿瘤临床效果更有效。结论与传统显微镜手术比较,神经内镜经单鼻孔切除垂体瘤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内镜 单鼻孔 蝶窦入路 垂体肿瘤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