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57岁,闵“双耳听力下降10天”为主诉于2010年12月13日入院。入院检查:一般状态尚可,双肺呼吸音清晰。专科检查:双耳道通畅,双耳鼓膜混浊,光锥消失。电测听检查:双耳均为混合性聋曲线,平均听阈气导(L:85dBHL,R:90dBHL),骨导:(L:60dBHL,R:65dBHL);

  • 标签: WEGENER肉芽肿病 双耳 入院检查 耳听力下降 电测听检查 肺呼吸音
  • 简介:摘要慢性肉芽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免疫缺陷,由于吞噬细胞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复合物的功能障碍,导致儿童早期即出现严重且反复的感染。近年来随着治疗的进步,CGD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本文就近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和常规治疗在CG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CGD治疗的认识。

  • 标签: 慢性肉芽肿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基因治疗 常规治疗 感染 炎症
  • 简介:幼年性黄色肉芽较为少见,是一种好发于皮肤、粘膜和眼的良性播散性黄色肉芽,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的丘疹或结节。本文报告5例2010~2014年我科门诊确诊为幼年性黄色肉芽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
  • 简介:<正>病历摘要:患者女,30岁,农民。1月前因“胃炎”“泌感”于当地卫生院给予“胃得乐、磺胺药”口服,5天后右小腿出现片状暗紫色瘀斑伴疼痛,无瘙痒,当地医院诊断为“坏疽性丹毒”,静滴“先锋霉素V及灭滴灵”5天,右小腿紫色瘀斑渐扩大,肿胀,疼痛加重并出现水疱,于94年4月10日以“紫癜型药疹”收皮肤科住院治疗。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遗传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可,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皮肤科情况:右小腿肿胀,见片状暗紫色瘀斑上散在水疱,左小腿见小片状紫红色瘀斑。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入院后给予糖皮质激素、钙剂、抗组织胺药物治疗及对症治疗半月,双小腿瘀斑未消退且出现大疱,皮损向四周浸润而出现

  • 标签: 肉芽肿 糖皮质激素 药物治疗 蕈样 先锋霉素V 暗紫色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全身散发丘疹及环状斑块2月,于2006年2月就诊。患者于2月前发现背部出现淡红色皮疹,呈环形,逐渐增多至躯干和四肢,无

  • 标签: 肉芽肿 环状 泛发型
  • 简介:患者,女,2岁。因左耳持续性出血4个月于2004年10月27日入院。4个月前患儿无原因出现左耳道出血,曾在我科门诊检查发现左外耳道有肉芽样组织,给予摘除及碘仿纱条压迫,很快复发。入院专科检查见左颞区隆起,压之软。左外耳道深部有一从上壁垂下的红色物,质韧易出血,未能窥及鼓膜。颈部淋巴结无肿大,张口未受限,颞骨CT:左侧颞骨大面积骨质破坏,累及左颞颌关节、左骨性外耳道前壁,左颅中窝外壁部分破坏(见图①)。为进一步确诊,于2004年10月29日在基础麻醉下行左颞肌物切开取活检术。术中见颞肌饱满隆起,肌层下方可见肿瘤为灰蓝色,质软,似鱼肉样,不易出血,

  • 标签: 骨嗜酸性肉芽肿 持续性出血 骨性外耳道 颞骨CT 颈部淋巴结 门诊检查
  • 简介:黄色肉芽是一种组织细胞增生症,多表现为皮肤多发呈黄棕色丘疹或结节。病变极少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国内外仅有零星病例报道,我院收治1例鞍区占位性病变,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垂体黄色肉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占位 鞍区肿瘤 黄色肉芽肿
  • 简介:患者女,52岁,躯干、四肢出现红色环状浸润性斑块伴痒痛2年。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多处灶性胶原纤维变性,周围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呈栅栏状排列,有极少量多核巨细胞浸润。诊断:泛发性环状肉芽

  • 标签: 环状肉芽肿 泛发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夏厚朴汤联合左金丸治疗喉接触性肉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6-1--2021-1期间运用半夏厚朴汤联合左金丸纯中医治疗16例LCG 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LCG患者,其中显效率100%,治愈率81%,疗程(2.51±1.65)个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半夏厚朴汤联合左金丸治疗喉接触性肉芽具有确切疗效,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喉接触性肉芽肿 半夏厚朴汤 左金丸
  • 简介:摘要坏死性肉芽性血管炎(NGV)原名韦格纳氏肉芽(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上、下呼吸道和肾脏,还可累及耳、眼、关节、皮肤,亦可侵犯心脏、神经系统等1。该病属于罕见病,西医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中医治疗报道罕见。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验案
  • 简介:脊柱的嗜酸性肉芽(EG),是以朗格汉斯细胞增生为特征的多系统侵犯的反应性增生性疾病,它属于3种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LCH)中的一种,多见于小儿和青少年,成人较少见,老年人罕见。症状性的胸椎EG常引起背部疼痛,多伴有神经功能障碍,造成脊柱失稳,甚至造成瘫痪和二便功能障碍,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一旦发生神经功能症状或脊柱不稳,需要及时通过外科手术来干预,以达到挽救濒临恶化的神经功能。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肿瘤科于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胸椎EG患者28例,均采用一期后路肿瘤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重建脊柱稳定性,解决患者的神经压迫症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胸椎 嗜酸细胞肉芽肿 外科手术
  • 简介:报告5例游泳池肉芽,患者均有水源性接触史,皮损特点均为暗红色丘疹、结节,沿淋巴管扩散。组织病理示肉芽性炎,但微生物学感染证据常缺乏。治疗药物选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克拉霉素。该文对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预后做出分析,并对微生物学感染证据的相关情况展开讨论,总结游泳池肉芽的诊断要点,即通过鱼或水源接触史、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病原体查找确诊。

  • 标签: 游泳池肉芽肿 海分枝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韦格纳肉芽的临床特点,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就诊我院被误诊为肺结核48例韦格纳肉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27例,女21例。发病年龄在16-73岁之间,平均44.5岁。发病到确诊时间20天-18个月,平均9.3月余。可累及多器官或多系统,主要累及上下呼吸道和肾脏。上呼吸道受累占67%,肺部受累占100%,肾脏受累77%。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率为100%。结论Wegener肉芽误诊率高,极易误诊为肺结核,为了减少误诊误治,将我院十几年来收治的误诊病历总结如下。

  • 标签: 韦格纳肉芽肿 误诊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化脓性肉芽(PG)是一种多见于儿童、发生于皮肤或黏膜、常见的良性获得性血管性肿瘤,临床多表现为快速增长的、带蒂或宽基底的单发红色光滑丘疹,轻微损伤极易出血。PG好发于头颈部、四肢末端皮肤及口腔黏膜,患者常因皮损出血不止、影响美观或疼痛需要积极治疗。本病有多种治疗方法,传统方法包括冷冻、CO2激光、手术等;新近治疗包括外用β受体阻滞剂、长脉冲1064nmNd:YAG激光等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PG有一定复发风险、瘢痕形成及暂时性色素异常,在选择治疗时需要兼顾病因、美观及患者耐受性等因素。

  • 标签: 化脓性肉芽肿 治疗 激光 手术 Β受体阻滞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龈浆细胞肉芽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牙龈浆细胞肉芽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41~58岁,平均46岁;3例病变位于上牙龈,2例位于下牙龈,病变平均为2.5cm×2cm×1.5cm大小。巨检病变表面光滑,个别病例伴有小的糜烂,呈息肉或结节状。镜检病变表面被覆鳞状上皮,部分上皮增生,病变内纤维母细胞及血管增生,间质为疏松的黏液样基质和胶原,间质中可见大量以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呈弥漫或多结节状排列;浆细胞分化成熟,局部可见透明小体。免疫组化示浆细胞呈κ和λ轻链多克隆表达。结论牙龈浆细胞肉芽是一种少见的肿瘤样病变,生物学行为良性,其诊断需结合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并需与其他富于慢性炎细胞的肿瘤性病变鉴别。

  • 标签: 炎性假瘤 浆细胞肉芽肿
  • 简介:报告1例儿童泛发型环状肉芽。患者男,8岁,双前臂丘疹偶痒5年余,泛发全身5月。专科情况:面部、躯干、四肢对称分布散在带光泽的丘疹,呈皮色或红棕色,部分小丘疹融合形成小的环状斑块,环中部皮肤扁平。病理组织检查示:真皮浅层部分胶原变性,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栅栏状排列,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诊断为:泛发型环状肉芽

  • 标签: 儿童 环状肉芽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49岁,2个月前突然出现右侧头疼,呈波动性,无明显发热及意识障碍,无肢体活动障碍。在当地医院行CT、MR检查,诊断急性脑梗死,给予活血、营养、降脂对症处理,症状缓解不明显。颅脑MR平扫:右侧颞叶皮质及皮质下可见一斑片状长T1WI、长T2WI异常信号影,病变中央区呈等信号改变,未见明显占位征象,大小约25mm×30mm×37mm。拟诊:右颞叶感染性病变可能,胶质瘤待排。

  • 标签: 脑内炎性肉芽肿 感染性病变 肢体活动障碍 颞叶皮质 急性脑梗死 意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