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膀胱癌话患者进行治疗,探究腹腔 手术与 开放手术方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的 临床疗效。 方法: 参与实验对象从本院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1 月期间接收的膀胱癌患者中选择 44 例,并将参与实验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人数相 同。对照组进行 开放手术方式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实验组采用腹腔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后,其病情好转情况,并分析对比手术流血量、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 实验组手术流血量少于对照组,且在症状消失、住院所花时间上,实验组短于对照组,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腹腔手术治疗膀胱癌效果更加理想,而其创口小、手术中流血量少、恢复快等特点,能有改善患者的术后痛苦,临床价值较高 。

  • 标签: 腹腔镜 开放手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膀胱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腹腔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的可行性和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9年8月41例行完全腹腔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北京朝阳医院31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例。年龄平均59(44~78)岁。体质指数平均25.3(20.1~34.7)kg/m2。Charlson合并症指数评分平均3(2~6)分。术前检查均无尿道狭窄,无尿失禁。核素骨扫描、胸部X线片、B超等检查均未发现远处转移。所有患者行膀胱检查取活检或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前病理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0例(73.2%),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9例(高危或反复复发)(22.0%),原位癌2例(4.9%)。41例均在全麻下先行腹腔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之后在体腔内采用邢式原位回肠新膀胱进行尿流改道。距回盲部约30 cm向近端截取末端回肠约60 cm,将已截取的回肠近端10 cm移至远端,作为右侧输入襻,之后将中间40 cm肠管去管化,U形缝合后反折缝合成球形,构建成顺蠕动双输入襻回肠新膀胱即邢式原位回肠新膀胱。记录围手术期相关资料、术后<30 d和30~90 d并发症情况、术后尿控恢复情况(日间、夜间控尿满意均定义为需要尿垫≤1个)及预后。比较手术开展的前21例和后20例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的差异。结果本研究4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总手术时间平均324.9(210~480)min。出血量平均177.6(50~700)ml。腹腔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时间平均105.5(60~178)min,邢氏新膀胱构建时间平均179.7(121~298)min。前21例与后20例的总手术时间[(365.1±61.7)min与(290.9±41.8)min,P<0.01]、邢氏新膀胱构建时间[(211.7±44.5)min与(170.1±29.1)min,P=0.001]和出血量[(207.1±144.3)ml与(128.0±63.2)ml,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诊断尿路上皮癌40例(2例合并原位癌),小细胞癌1例。清扫淋巴结数量中位值为19(11~58)枚。淋巴结阳性7例(17.1%)。切缘阳性3例(7.3%),分别为输尿管切缘阳性1例,膀胱切缘阳性2例。病理分期Ta~T1期16例,T2期10例,T3期13例,T4期2例。41例术后下地时间中位值为1(1~4)d,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中位值为3(1~18)d,术后正常饮食恢复时间中位值为7(3~18)d,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值为9(3~23)d,输尿管支架拔除时间中位值为15(13~35)d,尿管拔除时间中位值为20(6~30)d,总住院时间中位值为21(11~35)d,术后住院时间中位值为14(7~29)d。术后1例进入ICU病房。术后<30 d Clavien 1~2级并发症19例(46.3%),分别为低白蛋白血症15例、感染2例、低钾血症1例、不全肠梗阻1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lavien 3~4级并发症1例(2.4%),为空肠穿孔行手术治疗治愈。术后30~90 d Clavien 1~2级并发症2例(4.9%),分别为切口感染和低白蛋白血症各1例,对症处理后好转,无Clavien 3~4级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7.6(2~64)个月。36例(87.8%)生存,其中2例(4.9%)转移,1例(2.4%)复发;5例(12.2%)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骨转移1例、多发转移2例,心脏疾病2例。术后12个月复查血肌酐平均77.2(54.3~104.1)μmol/L;影像学检查40例无肾积水,1例出现肾积水。41例拔除尿管后均能自行排尿,无需导尿,术后12个月37例(90.2%)日间控尿满意,29例(70.7%)夜间控尿满意。结论完全腹腔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的构建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尿控恢复较满意。

  • 标签: 膀胱肿瘤 完全腹腔镜 邢氏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尿流改道术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析膀胱结石进行输尿管下经电切鞘途径气压弹道碎石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2018年5月-2020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膀胱结石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研究组进行输尿管下经电切鞘途径气压弹道碎石疗法,对照组进行膀胱切开取石术疗法,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碎石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膀胱结石 气压弹道碎石 输尿管镜 电切镜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肾联合膀胱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我院就医的72名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汇总,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单通道或多通道)单一治疗措施,实验组采用经皮肾钬激光碎石取石术联合膀胱术的治疗措施。就两组患者的实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手术指标方面,实验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联合膀胱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作为一种临床可用治疗方案。

  • 标签: 复杂性肾结石 经皮肾镜 联合膀胱软镜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析对在医院接受肠检查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在笔者所在医接受肠检查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择期日期为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10 月,在计算机辅助下将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对应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探究在医院接收肠检查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 结果 :经过对应护理干预后,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依从性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更具优越性( P < 0.05 );在检查满意度情况上,观察组患者对于肠检查的满意程度更优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 结论 :为在医院接受肠检查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更为积极配合到检查中来,为患者在检查过程提升检查的舒适性,值得推广。

  • 标签: 肠镜检查 优质护理 检查过程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胃肠检查中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8月本院收治的 78例胃肠检查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 3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39例,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情绪。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 P< 0.05)。结论:胃肠检查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能够得到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胃肠镜检查 综合护理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纤维支气管检查中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7月~12月接受纤维支气管检查的患者78例作为护理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命体征指标。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命体征更加稳定,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有意义,P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综合护理干预 检查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痛纤支检查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74例无痛纤支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研究需求,采用差异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实施不同护理指导方案,对比患者最终护理效果,指标观察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认同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其中,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7.30%,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1.08%,且实验组患者质量评分及护理认同度显著好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精灵在结肠检查中对结肠息肉检出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电子结肠检查的患者资料共18 667例,按时间段分为5组:A组3 131例(2016年11月—2017年4月),B组3 703例(2017年5—9月),C组3 134例(2017年10月—2018年2月),D组4 347例(2018年3—7月),E组4 352例(2018年8—12月),进行回顾性分析。A、B、C组单纯行电子结肠检查,D、E组应用内精灵行电子结肠检查。对各组息肉检出率,大、小息肉检出个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 667例患者中5 770例患者检出息肉,共检出息肉18 797个。A、B、C 3组息肉检出率分别为21.88%(685/3 131)、26.55%(983/3 703)、22.94%(719/3 134),检出小息肉个数占比分别为87.31%(2 161/2 475)、87.70%(2 751/3 137)、84.57%(2 356/2 786),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786,P=0.151; χ2=2.177,P=0.377)。D、E组息肉检出率分别为36.16%(1 572/4 347)、41.61%(1 811/4 352),检出小息肉个数占比分别为90.67%(4 390/4 842)、88.68%(4 928/5 557),2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934,P=0.087; χ2=2.416,P=0.120)。内精灵结肠检查组(D+E组)与单纯结肠检查组(A+B+C组)比较,息肉检出率[38.89%(3 383/8 699)比23.95%(2 387/9 968), χ2=485.668,P<0.001]、小息肉检出个数占比[89.60%(9 318/10 399)比86.54%(7 268/8 398), χ2=29.21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电子结肠检查时应用内精灵,结肠息肉检出率显著提高,特别是小息肉检出率显著提高。

  • 标签: 人工智能 结肠镜检查 结肠息肉 计算机视觉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用自制双腔硅胶膀胱测压导管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为提高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测压导管插管成功率,缩短护理人员膀胱测压调试时间,降低目前临床常用嵌段聚醚酰胺树脂材料导管费用支出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将硅胶导尿管进行改良制作成双腔硅胶膀胱测压导管与嵌段聚醚酰胺树脂材料膀胱测压导管(传统导管)进行模拟膀胱压力容积测试进行对比测试;对80例前列腺增生并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分别采用双腔硅胶膀胱测压导管与传统导管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插管成功率、导管排气便捷率和费用有无差异,并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双腔硅胶膀胱测压导管和传统导管充盈性膀胱测压模拟测试对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和逼尿肌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2种导管对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时双腔硅胶膀胱测压导管插管一次成功率、导管排气便捷率分别为93.75%(75/80)、97.50%(78/80),优于传统导管的77.50%(62/80)、87.50%(70/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312、4.414,均P<0.05);双腔硅胶膀胱测压导管费用(134.57 ± 23.58)元明显低于传统导管的(654.78 ± 56.87)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6.505,P<0.05)。结论双腔硅胶膀胱测压导管材料来源广,制作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临床置管操作简单方便,代替传统尿动力膀胱测压导管进行测量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满足临床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提高了前列腺增生患者插管成功率且减低了患者耗材费用支出,可方便护士及时排除导管内气泡,缩短检测调试时间,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动力学 膀胱测压导管 制作与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腹腔路径腹腔膀胱底纵切口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的手术技巧和经验,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膀胱阴道瘘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49.5(8~80)岁。主诉均为尿液经阴道流出。膀胱阴道瘘病因分别为良性病变子宫切除术后14例(25.9%),妇科恶性肿瘤术后23例(42.6%),症状出现时间为拔除尿管后11(1~20)d;宫颈恶性肿瘤放疗11例(20.4%),症状出现时间为放疗后10(5~25)个月;其他原因6例(11.1%),症状出现时间为治疗原发病后21(3~50)d。54例中,合并直肠瘘1例、输尿管损伤1例、膀胱挛缩6例。膀胱挛缩6例行膀胱造影检查均提示膀胱容量缩小,其中2例出现双侧输尿管轻度反流;术前CT检查示4例无明显上尿路积水,2例合并双侧肾轻度积水。瘘口直径0.5~4.0 cm。单发瘘口50例,多发瘘口4例。尿垫试验评估患者漏尿程度为轻度7例,中度42例,重度5例。37例初次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13例既往有1次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史,2例既往有2次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史,既往有3次、4次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史者各1例。所有患者均全麻下行经腹腔路径腹腔膀胱底纵切口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其中8例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手术要点:①寻找膀胱阴道瘘口,正确评估瘘口大小、数量、位置,以利于术者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②为保护双侧输尿管口,双侧输尿管置入单J管;③充分游离膀胱及阴道壁,去除瘢痕组织,低张力或无张力缝合膀胱切口;④松解一段带蒂大网膜填塞并覆盖在膀胱后壁与阴道之间的间隙。对低位、复杂性及混合性膀胱阴道瘘患者术中分别采用膀胱壁转瓣法(6例)、膀胱扩大术(3例)以及输尿管再植术(6例)等技术。分析影响患者治愈率的因素。结果本组5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均无肠道损伤,均未中转开放手术。中位手术时间85(60~240) min。术中出血量(33.3±26.5) ml。术后住院时间(11.3±8.2) d。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一期治愈50例,失败4例,治愈率为9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史的患者,再次手术的治愈率较低(P=0.00)。多发瘘口(≥2)患者相较于单发瘘口患者的治愈率较低(P=0.00)。瘘口位于膀胱三角区以上的患者比瘘口位于膀胱三角区以及尿道内口以外的患者治愈率高(P=0.00)。年龄(P=0.79)、手术时间(P=0.06)、术中出血量(P=0.78)、术后住院时间(P=0.73)、留置导尿时间(P=0.30)、瘘口大小(P=0.31)对修补手术治愈率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经腹腔路径腹腔膀胱底纵切口膀胱阴道瘘修补术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等特点。该术式疗效确切,可用于绝大多数膀胱阴道瘘的修补,并可同期处理混合瘘和膀胱挛缩等问题。

  • 标签: 腹腔镜 膀胱阴道瘘 经腹修补术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腹途径腹腔膀胱阴道瘘修补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子宫全切除(n=6,均为开放手术)或宫颈癌根治术后(n=1)致膀胱阴道瘘患者共7例,年龄42~57岁,所有瘘口均位于输尿管嵴以上,瘘口直径0.5~3.5 cm,尿瘘病史3个月~5年余,其中2例既往有1~2次经膀胱修补失败病史。采用经腹腹腔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直视下放置操作通道,其中5例瘘口较大或复发性膀胱阴道瘘采用大网膜填充膀胱与阴道之间的间隙。术后留置尿管2~3周。结果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0~280 min,出血量50~150 ml,无输血,术后拔除尿管后尿瘘消失。随访6~54个月未出现尿瘘。结论经腹腹腔修补高位膀胱阴道瘘微创、有效,尤其是复发性病例,但尚需更多临床资料论证。

  • 标签: 腹腔镜 膀胱阴道瘘 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气膀胱腹腔行Cohen输尿管再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应用改良气膀胱腹腔Cohen输尿管再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患儿12例,年龄(3.0±2.2)岁,年龄范围1.2~9.5岁。其中,男8例,女4例,病变位于左侧9例,右侧3例。术中建立气膀胱后,经尿道于患侧输尿管开口内置入输尿管支架管,通过支架管指引输尿管末端的游离;切除狭窄段输尿管并取出;再次经尿道置入支架管及硅胶化疗管,化疗管继续置入患侧输尿管内,支架管末端与输尿管末端缝合并牵引,助手于体外牵引支架管,对输尿管末段进行精准裁剪及成形,经化疗管管腔置入双J管管芯,引导双J管置入,完成Cohen输尿管再植术。术后定期复查尿常规、泌尿系彩超及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磁共振泌尿系统造影(MRU)、利尿肾图及肾静态显像,评估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或狭窄、是否输尿管反流及肾脏功能参数等指标。结果1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9.0±16.1)min ,时间范围75~125 min。留置导尿管(7.0±1.5)d ,时间范围5~10d。留置膀胱造瘘管(12.3±1.3)d ,时间范围10~14d。术后住院天数(9.5±2.8)d,时间范围6~15d。术后随访(10.4±2.8)个月,时间范围6~16个月。术后6个月患侧肾盂前后径[(0.49±0.21)cm比(1.35±0.32)cm]、输尿管最大径[(0.66±0.21)cm比(1.77±0.33)cm]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静态显像提示患侧肾功能较术前上升或无明显变化,利尿肾图未发现机械性梗阻曲线,无腰痛及尿路感染发生,1例出现Ⅰ度反流,经过保守治疗后反流消失,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改良气膀胱腹腔Cohen输尿管再植术治疗输尿管末端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

  • 标签: 儿童 腹腔镜 输尿管末端狭窄 输尿管再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无痛支气管可行的麻醉方式。方法:将 2018年 1月到 2019年 12月间我院接诊的无痛支气管检查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 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芬太尼与丙泊酚进行麻醉,实验组患者则使用咪达锉伦与羟考酮等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后,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优,而对照组较差,且统计学显示(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平均耗氧量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显示( P< 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无痛支气管检查中,使用咪达锉伦与羟考酮等方式进行麻醉,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完全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无痛支气管镜 麻醉方法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患者结肠检查术后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伴血红蛋白下降。该患者结肠检查前无外伤手术史,经腹部CT平扫及造影检查,最终考虑为结肠检查期间肠系膜静脉及其分支被牵拉并撕裂,导致腹腔出血。患者经内科对症处理后,顺利出院。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腹腔积血 肠系膜静脉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无痛支气管可行的麻醉方式。方法:将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无痛支气管检查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芬太尼与丙泊酚进行麻醉,实验组患者则使用咪达锉伦与羟考酮等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后,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优,而对照组较差,且统计学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平均耗氧量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痛支气管检查中,使用咪达锉伦与羟考酮等方式进行麻醉,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完全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无痛支气管镜 麻醉方法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