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下颌后入路进行腮腺良性肿瘤功能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腮腺良性肿瘤45例,经行下颌后入路功能肿瘤切除,并与45例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的病例做对比研究,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均无复发,经下颌后入路的功能切除组术后出现唾液腺瘘(χ2=5.29,P〈0.05)、面瘫(χ2=11.28,P〈0.05)、味觉出汗综合征(χ2=11.25.P〈0.05)等并发症明显低于浅叶切除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时,下颌后入路功能切除较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腮腺良性肿瘤 下颌后入路 功能性切除 浅叶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腮腺浅叶部分切除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诊断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腮腺肿瘤及浅叶部分切除,于肿瘤外5~10mm处切除肿瘤及周边正常腺体组织。结果100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6年,未见肿瘤复发,皮下积液4例,暂时面瘫3例,无永久面瘫;面部味觉出汗综合征3例。结论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面神经损伤和面部畸形,保存腮腺功能等优点。

  • 标签: 腮腺 良性肿瘤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耳垂下小切口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84例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耳垂下小切口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总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干、暂时面瘫、味觉出汗综合征、凹陷畸形及区麻木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涎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垂下小切口腮腺良性肿瘤切除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伤口小,且并发症少。

  • 标签: 腮腺 耳垂下小切口切除术 良性肿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将腮腺浅叶切除手术耳周V形切口与传统Blair切口及发际线N形切口进行对比,探讨耳周V形切口的可行。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需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手术的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25~63岁,通过抽签随机分为3组:V形切口组(VI组20例)、Blair切口组(BI组20例)和发际线N形切口组(NI组20例)。比较3组在中、术后及随访各项指标上是否有差异,并比较VI组内不同位置肿瘤的手术时间、引流量是否有差异。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手术操作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耳周麻木感、腮瘘、疼痛评分、面瘫、术后第3个月伤口瘢痕评分方面,3组切口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术后第6个月外观满意度评分方面,VI组优于BI组及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I组比BI组:9.00[8.00, 9.00]比5.00[4.00, 5.25],χ2=6.629,P<0.001;VI组比NI组:9.00[8.00, 9.00]比7.00[6.00, 8.00],χ2=2.942,P=0.010;BI组比NI组:5.00[4.00, 5.25]比7.00[6.00, 8.00],χ2=-3.687,P=0.001)。位于腮腺前、上、中部的肿瘤中,3组不同切口的手术时间、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位于腮腺下部的肿瘤,3组切口所需要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78,P=0.010),经过两两比较,VI组所需要的手术时间多于BI组及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I组比BI组:(181.00±22.89) min比(132.50±9.01) min,t=3.694,P=0.004;VI组比NI组:(181.00±22.89) min比(149.00±15.94) min,t=2.585,P=0.025;BI组比NI组:(132.50±9.01) min比(149.00±15.94) min,t=1.257,P=0.235]。位于腮腺下部肿瘤的引流量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组内比较不同位置肿瘤手术时间及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应用V形切口,仅位于腮腺下部的肿瘤手术时间会延长。对于不同部位的肿瘤均不增加手术并发症,能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

  • 标签: 腮腺肿瘤 外科手术 手术切口 V形切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镜联合超声刀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的使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0例腮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超声刀组和电刀组,各40例,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过1-2年的随访没有复发病例。超声刀组与电刀组在手术用时上、住院时间上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超声刀组在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上均较电刀组具有优势(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超声刀组和电刀组分别为7.5%vs.25%(χ^2=4.501,P=0.034)。结论显微镜联合超声刀治疗腮腺浅叶肿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腮腺肿瘤 超声刀 显微镜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内窥镜辅助下小切口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技术。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腮腺肿瘤的患者78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应用改良耳垂、乳突后小“C”隐蔽切口入路,借助内窥镜在腮腺咬肌筋膜下分离建腔,找到面神经主干,根据肿瘤位置解剖相应分支,行肿瘤及区域腮腺切除;对照组采用传统式。通过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长、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术后满意度来评价内窥镜辅助小切口入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变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口干、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暂时面瘫以及区麻木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术后面部外观的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窥镜辅助下耳后小切口径路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安全可行、切口小、瘢痕隐蔽,达到了微创美容效果,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内窥镜 微创 腮腺良性肿瘤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腮腺腺淋巴瘤单纯切除区域切除的疗效,探讨腮腺腺淋巴瘤外科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对24例手术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中行快速病理检查,术后常规病理切片检查。其中10例肿瘤单纯切除,14例采用肿瘤加腮腺部分切除(6例采用肿瘤加腮腺浅叶切除,8例采用肿瘤加腮腺区域切除)。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4例术后随访3年以上,2例见肿瘤复发。2例均为肿瘤单纯切除。结论腮腺腺淋巴瘤行腮腺区域切除是比较科学的式,它结合腺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既完整切除了肿瘤,减少了复发机会;又尽可能地保存了腮腺的功能,减轻了面部的凹陷畸形,同时对面神经的损伤也降到最低(当然者要有良好的手术技能)。

  • 标签: 腮腺 腺淋巴瘤 手术方式
  • 简介:焦点事件:徐工登陆西部工程机械展2011年5月23-25日,2011第四届中国西部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及混凝土设备展览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徐工集团携13台工程机械产品隆重登场,显示出徐工对国家西部大开发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后,进一步拓展西部市场的强烈意愿。

  • 标签: 区域性 工程机械产品 展会 国际会展中心 中国西部 设备展览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癌根治切除护理方法发及效果。方法对80例肾癌根治切除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例,肾上腺危象2例。结论肾癌根治切除是治疗肾癌的有效手术方式,完善术前、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后切口内镜辅助下腮腺良性肿瘤切除应用于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济源市肿瘤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6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84例。研究组行耳后切口内镜辅助下腮腺良性肿瘤切除,对照组行常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手术方案,研究组手术中操作时间、出血量(中)、手术切口长度、术后负压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局部凹陷畸形、涎瘘、暂时面瘫、区麻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为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耳后切口内镜辅助下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有利于改善患者手术情况相关指标,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腮腺 良性肿瘤 内镜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部分切除与全脾切除治疗外伤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外伤脾破裂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全脾切除,观察组采用部分切除,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外伤脾破裂患者实行部分切除临床效果优于全脾切除,不仅保留了部分脾脏的正常功能,且治疗安全高,并发症少,对患者预后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部分切除术 全脾切除术 外伤性脾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