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硫酸氢氯吡格雷片(PLAVIX,波立维),化学结构为甲基(+)-(S)-α(2-氯苯基)-6,7-二氢噻吩[3,2-c]吡啶-5(4H)-乙酸甲酯硫酸盐(1:1),是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它是通过直接抑制二磷酸腺苷与其受体结合以及继发ADP(二磷酸腺苷)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活化而起作用的.

  • 标签: 受体拮抗剂 吡格雷 拮抗剂硫酸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进行治疗干预,以探究其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10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将所有的研究者以字母划分方式可以细化为相同人数的两组,采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干预的对照组与采用厄贝沙坦联合用醛固酮受体拮抗螺内酯进行治疗干预的实验组,比较两组病人经不同治疗管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在采取不同治疗管理干预后,实验组的各项血糖、血压、肾功能指标均要比参照组病人的数据更佳,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醛固酮受体拮抗治疗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病人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提升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治疗干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课题旨在了解我院5-HT3受体拮抗的临床使用情况,为后期临床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1年6月-2021年12月使用5-HT3受体拮抗的住院患者220例,收集其个人基本信息以及临床就诊资料,并根据实验内容记录研究数据,做相关阐述。结果 在220例住院病历中使用5-HT3受体拮抗合理的病历有186份,用药合格率为84.55%;不合格用药34例,其中包括超适应证用药、重复用药、给药剂量不适宜等情况。结论 在5-HT3受体拮抗的使用上不合理情况仍存在,医院相关部门和临床医师等要共同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5-HT3受体拮抗剂 止吐药 合理用药 用药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白介素-1受体拮抗(IL-1ra)对致敏豚鼠的抗喘作用.方法:用卵白蛋白致敏豚鼠,用张力换能器和MedLab软件记录气道平滑肌的肌张力和收缩活动.结果:整体实验时,在0.33~9.0mg@kg-1量范围内,IL-1ra能使组胺-乙酰胆碱及卵白蛋白诱发的致敏豚鼠哮喘的潜伏期延长,动物跌倒率降低.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中,9.0mg@kg-1量组的作用与异丙基肾上腺素相同;离体实验时,3×10-7mol@L-1以上浓度的IL-1ra对气管平滑肌具有直接松弛作用,其EC50为5.88×10-7mol@L-1;10-7mol@L-1的IL-1ra能对抗卵白蛋白引起的气管平滑肌肌张力的增加:3×10-7mol@L-1以上剂量组的IL-1ra预防给药则能使卵白蛋白诱发的气管平滑肌的收缩程度显著降低,其IC50为4.48×10-7mol@L-1.结论:IL-1ra能直接松弛致敏豚鼠的气管平滑肌,拮抗多种抗原诱发的致敏豚鼠的哮喘发作.

  • 标签: 药理学 白介素-1 受体拮抗剂 豚鼠 组胺 乙酰胆碱
  • 简介:ETB-R拮抗BQ-788和RES-701-1也有治疗CVS的作用,ETB-R拮抗BQ-788(混合性ETB1/B2-R拮抗)和RES-701-1(选择性ETB1-R拮抗)均有预防CVS的作用,2 ET-R拮抗对CVS的预防作用SAH前应用ET-R拮抗

  • 标签: 内皮素受体 受体拮抗剂 拮抗剂脑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IL-1RN)基因多态性,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5月间接收的3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来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组织标本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观察组血清中IL-1RN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RN含量在正常人和癌症患者血清中存在明显差异,并在组织标本中尤为突出,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癌症诊断的同时可以采用IL-1RN含量进行,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癌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基因多态性 临床价值
  • 简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现有1.6亿高血压病患者.而且每年还以300万人新发病递增.每年导致心脑血管合并症而死亡的有260万人.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自1994年第一个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ARB)氯沙坦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有13个年头。加之近年来一系列临床随机试验的结果.使我们对ARB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效果的认识不断更新。ARB以其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等特点.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使用越来越广泛.符合现代抗高血压治疗的要求,已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抗高血压治疗 临床随机试验 心脑血管合并症 高血压病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2例(2015年9月~2016年2月期间)。将其简单随机化分2组,21例为一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螺内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肌酐、血钾等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h尿蛋白、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两组血钾对比无差异(P值大于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9.52%)低于对照组(38.10%),P值小于0.05。结论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厄贝沙坦 糖尿病肾病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螺内酯
  • 简介:目的:探讨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YHA分级Ⅲ~Ⅳ级,射血分数〈40%)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ARB)治疗和长期规律随访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长期随访23例不能耐受ACEI的CHF患者接受ARB治疗和31例应用ACEI治疗患者的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ARB组生存患者治疗5年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1)ARB组与ACEI组5年死亡率无明显差别(52.17%:48.39%,P〉0.05);(2)ARB组中高龄、肌酐清除率(Ccr)降低的患者死亡率高(P〈0.01);(3)ARB组中NYHA分级Ⅲ~Ⅳ级、射血分数〈40%的患者大多死于心力衰竭恶化(75%),而猝死和明确死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占死亡总数的25%;尽管规范地进行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5年死亡率仍高达52.17%。长期接受ARB治疗的生存患者,其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32.5±1.6)%:(44.5±3.2)%,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减[(66.3±2.0)%:(60.2±2.9)%,P〈0.05],NYHA分级显著改善(P〈0.05)。结论:部分不能耐受ACEI的CHF患者可能从ARB长期治疗中获益。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死亡率
  • 简介:目的探究醛固酮受体拮抗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醛固酮受体拮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GLU)(6.12±0.73)mmol/L、24h尿蛋白(Pro)(0.57±0.29)g/24h、血肌酐(SCr)(229.03±80.15)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8.03±1.24)mmol/L、(1.04±0.51)g/24h、(360.28±99.74)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04、5.374、6.881,P<0.05)。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糖尿病肾病 螺内酯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在临床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进行介绍及对其研究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心血管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用组胺H1受体拮抗和西咪替丁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科接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人12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西咪替丁和组胺H1受体拮抗,对照组用组胺H1受体拮抗。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从不良反应上看,试验组发生率3.33%,和对照组5.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从总有效率上看,试验组96.67%,和对照组78.33%相比更高(P<0.05)。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联用组胺H1受体拮抗和西咪替丁,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极少。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西咪替丁 不良反应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钙拮抗与β受体阻滞联合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92例高血压患者,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段,分试验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46例。对照组采纳钙拮抗(尼群地平)治疗,试验组以对照组为基础,采纳β受体阻滞(阿替洛尔)联合治疗。比较血压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的DBP、SBP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DBP、SBP显著较对照组的低,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钙拮抗与β受体阻滞联合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 标签: 钙拮抗剂 &beta 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 价值
  • 简介:摘要在过去的20年中,人们对食欲素系统在调节睡眠和觉醒方面作用的了解迅速增加。lemborexant作为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已在部分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失眠障碍,现有研究显示其安全性和耐受性与传统催眠药物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将为临床失眠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文中对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lemborexant的药理学、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睡眠障碍 治疗,临床研究性 药理学 食欲素受体拮抗剂
  • 简介:6所有β受体拮抗治疗心衰的作用一样吗?尽管β受体拮抗对心衰治疗有益,但并非所有β受体拮抗治疗心衰的作用都一样。一组入选516例重度心衰病人的有关扎莫特罗(xamoterol)的随机双盲试验,由于增加了病死率而提前终止。

  • 标签: Β受体拮抗剂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药学 继续教育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失眠的药物治疗已成为全球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用于治疗失眠症的常规治疗药物是苯二氮类(BZD)(和非BZD(也称为z-药物)、三环抗抑郁药(TCA)多塞平以及褪黑素激动,但由于这些药物的重大副作用(如:宿醉反应、依赖性、耐受性、反弹失眠、肌肉酸痛、呼吸系统抑制、认知功能障碍和焦虑增加等),使得他们解决睡眠问题的潜力受到限制。最近研究发现,食欲素神经肽是调节觉醒与睡眠之间的转变的一种因子,可帮助从过渡状态转为觉醒状态,作为治疗睡眠障碍的可能治疗靶标,与常规治疗相比具有较小副作用的优点。笔者对食欲素受体拮抗用于失眠症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失眠症 OX1R OX2R 受体拮抗剂 食欲素
  • 简介: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数据库中2000~2007年关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安全性的文献,并参考其他国内外资料进行综述。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头痛、刺激性干咳与血管神经性水肿、消化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与神经精神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心血管反应等,多数症状较轻,但也有严重病例报道,发生与否同用药者个体差异有关。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医生关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不良反应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