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用组胺H1受体拮抗和西咪替丁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科接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人12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西咪替丁和组胺H1受体拮抗,对照组用组胺H1受体拮抗。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从不良反应上看,试验组发生率3.33%,和对照组5.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从总有效率上看,试验组96.67%,和对照组78.33%相比更高(P<0.05)。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联用组胺H1受体拮抗和西咪替丁,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极少。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西咪替丁 不良反应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1受体拮抗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1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将Hp阳性的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西替利嗪片口服1个月+抗Hp三联疗法持续2周;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片口服1个月;Hp阴性的30例作为参照,给予西替利嗪片口服1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的风团数量、大小、持续时间、瘙痒情况、治疗前后IL-4、IgE、TNF-α的血清水平。结果①观察组痊愈率72.0%(36/50),总有效率对照组94.0%(47/50),对照组痊愈率18.0%(9/50),总有效率对照组58.0%(29/50),阴性组痊愈率66.0%(33/50),总有效率对照组90.0%(45/50),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中Hp转阴者的疗效明显好于未转阴者(P<0.05);Hp阳性者的IL-4、IgE、TNF-α的血清水平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Hp与慢性荨麻疹有着密切的关系,联合三联疗法能有效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IL-4、IgE、TNF-α血清水平,加快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H1受体拮抗剂 抗幽门螺杆菌 慢性荨麻疹
  • 简介: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及三联疗法抗Hp治疗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109例经14C-UBT检测Hp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5例,予口服西替利嗪片1个月并加抗Hp三联疗法2周;B组54例,仅予西替利嗪片口服1个月;C组为Hp阴性对照组50例,予西替利嗪片口服1个月.观察各组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风团持续时间及联合抗Hp治疗前后IL-4、TNF-α、IgE的血清水平,比较各组的疗效,分析Hp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及抗Hp治疗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单用西替利嗪,Hp阳性组有效率低于Hp阴性,联合三联疗法后能明显提高有效率,且能降低IL-4、TNF-α、IgE的血清水平.结论Hp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密切,联合三联疗法可通过降低IL-4、TNF-α、IgE的血清水平而有助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 标签: 荨麻疹 螺杆菌 幽门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胺受体拮抗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在过敏性鼻炎(AR)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鼻炎患者98例,以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含49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组胺受体拮抗(盐酸氮卓斯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孟鲁司特钠片),对比两组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鼻痒、鼻塞、打喷嚏及流涕等症状缓解效果皆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组胺受体拮抗剂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过敏性鼻炎
  • 简介:摘要:H2受体拮抗是通过选择性的抑制H2受体,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有效的提高胃内Ph值,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临床上常用的H2受体拮抗主要有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并且近年来随着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中超剂量、超适应症及超疗程的应用,患者存在一定的用药风险,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对于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中的使用越来越规范,而H2受体拮抗在临床中的使用也就逐渐增加。因此,了解清楚各种H2受体拮抗的特点也是我们作为药师的重要任务。

  • 标签: H2受体拮抗剂 胃蛋白
  • 简介:目的比较仅,受体拮抗与胆碱能受体拮抗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结石直径小于1.0cm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90例。甲组予Ⅸ,受体拮抗(坦洛新缓释胶囊0.2mg,1次/d)治疗;乙组予胆碱能受体拮抗(山莨菪碱片5mg,3次,d)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观察期限均不超过2周。比较两组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复合治疗率的情况。结果治疗观察期间的结石排出率,甲组80.00%(72/90),乙组38.89%(35/90),P〈0.05。结石排出平均时间甲组(4±3)d,乙组(11±3)d,P〈0.05。治疗观察期间因症状加重或出现尿潴留等并发症做复合治疗者甲组4例(4.44%),乙组30例(33.33%),P〈0.05。甲组治疗观察期间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或不能耐受退出的患者,乙组有20例。结论α1受体拮抗比传统胆碱能受体拮抗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方面具有快速、安全、高效的特点。

  • 标签: 尿路结石 Α1受体拮抗剂 胆碱能受体拮抗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化合物WD59作为AT1受体拮抗的降压活性。方法利用放射性受体结合实验,评价化合物对AT1受体亲和力大小;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模型,测定化合物的体内降压活性。结果与阳性对照洛沙坦相比,WD59号化合物有更好的AT1受体亲和力。结论化合物WD59作为一种新的抗高血压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变应性咽炎,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与抗组胺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变应性咽炎的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施以白三烯受体拮抗,以及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患者7天、14天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两种药物治疗7天后,其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的减轻,14天后,患者病情显著好转,前后数据经过对比,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变应性咽炎患者,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与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抗组胺 变应性咽炎 治疗 效果
  • 简介:环境污染的加剧,导致过敏反应相应地增加,由此引伸对第2代组胺Ht受体阻断药开发的日趋重视,新药不断上市,其作用强而持久,对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甚微,但部分药物对心脏的毒性却日益突出,过量或同时并用肝酶P450抑制剂偶可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为此,对其产生心脏毒性原因及合理应用问题进行探讨,以寻求应用时的防范措施.

  • 标签: 第2代组胺H1受体阻断药 心律失常 合理用药 心脏毒性
  • 简介:与ACEI组中333例中8.5%及安慰组888例中10.5%相似,高于氯沙坦组3.8%或安慰组3.9%,药物有关副作用(氯沙坦组15.3%

  • 标签: 临床应用 受体拮抗剂 拮抗剂临床
  • 简介: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近些年来人们对CHF发生机理有了新的理解,认识到CHF发生的本质是心室重塑,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则参与了心室重塑的过程,因而CHF的治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标签: 醛固酮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心力衰竭
  • 简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调节血压的主要机制,也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靶点。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ARBs),通过阻滞特异性血管紧张素受体,干扰RAAS的活性,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临床结果显示ARBs作为单用药或联合其他降压药物治疗高血压有其特殊的优势。在降压方面,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其他类型的降压药物相比,ARBs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而适合用于治疗更广泛的患者。最近研究结果显示在12个月期间使用ARBs治疗高血压依从性明显高于其他降压药物,而且副作用少。具备临床有效性和良好耐受性的ARBs药物,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

  • 标签: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联合治疗 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 简介:本文采用乙酰胆硷的量效曲线法求其PD2及其拮抗阿托品、樟抑碱、山莨菪碱,红占豆醇及千里光B藏的PA2。结果显示:阿托品的PA2值最大,为9.9,其后依次为樟抑碱,PA3为8·92,山莨菪硷PA2为8·53,千里光B硷PA2为8.14,红古豆醇呈现部份激动效应。用红古豆醇处理后,豚鼠回肠肌对乙酰胆碱的Po2值为5.7,用红古豆

  • 标签: 受体拮抗剂 拮抗剂药效 药效比较
  • 简介:目的:观察白介素-1受体拮抗(IL-1ra)对致敏豚鼠的抗喘作用.方法:用卵白蛋白致敏豚鼠,用张力换能器和MedLab软件记录气道平滑肌的肌张力和收缩活动.结果:整体实验时,在0.33~9.0mg@kg-1量范围内,IL-1ra能使组胺-乙酰胆碱及卵白蛋白诱发的致敏豚鼠哮喘的潜伏期延长,动物跌倒率降低.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中,9.0mg@kg-1量组的作用与异丙基肾上腺素相同;离体实验时,3×10-7mol@L-1以上浓度的IL-1ra对气管平滑肌具有直接松弛作用,其EC50为5.88×10-7mol@L-1;10-7mol@L-1的IL-1ra能对抗卵白蛋白引起的气管平滑肌肌张力的增加:3×10-7mol@L-1以上剂量组的IL-1ra预防给药则能使卵白蛋白诱发的气管平滑肌的收缩程度显著降低,其IC50为4.48×10-7mol@L-1.结论:IL-1ra能直接松弛致敏豚鼠的气管平滑肌,拮抗多种抗原诱发的致敏豚鼠的哮喘发作.

  • 标签: 药理学 白介素-1 受体拮抗剂 豚鼠 组胺 乙酰胆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癌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IL-1RN)基因多态性,以及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5月间接收的3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来我院进行检查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组织标本中IL-1RN含量明显高于观察组血清中IL-1RN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1RN含量在正常人和癌症患者血清中存在明显差异,并在组织标本中尤为突出,临床上在对患者进行癌症诊断的同时可以采用IL-1RN含量进行,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癌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 基因多态性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继2004年系统评价之后,对睡前加服H2-受体拮抗抑制夜间酸突破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8种相关中文期刊和所获义献的参考文献,全面收集全世界关于睡前加服H2-受体拮抗抑制夜间酸突破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仅有2篇随机对照交叉试验包括32例受试者符合纳入标准,由于这2个研究在设计及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存在较大差别,无法进行Meta分析,仅进行定性的系统评价。这2个研究对睡前加服H2-受体拮抗抑制夜间酸突破的疗效没有一致性的结论。结论基于目前的证据尚不能确定睡前加服H2-受体拮抗能有效抑制夜间酸突破的发生,还需要大样本、高质量,且随访时间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来提供证据。

  • 标签: H2-受体拮抗剂 夜间酸突破 COCHRANE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