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从深圳市精神卫生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获取严重精神障碍的个案管理数据资料,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深圳市社区居家在管严重精神障碍30 581例,暴力行为发生率为7.6%(2 319/30 5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业(OR:1.29,95%CI:1.18~1.41)、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OR:1.19,95%CI:1.03~1.36)、建档前发生暴力行为(OR:2.98,95%CI:2.64~3.36)和社区面访≥5次(OR:2.46,95%CI:2.06~2.94)是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已婚(OR:0.81,95%CI:0.74~0.90)、诊断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OR:0.25,95%CI:0.20~0.32)、诊断癫痫所致精神障碍(OR:0.59,95%CI:0.41~0.84)、申请监护补助(OR:0.65,95%CI:0.58~0.72)、申请服药补助(OR:0.65,95%CI:0.59~0.73)、签约家庭医师服务(OR:0.68,95%CI:0.62~0.75)、参加年度健康检查(OR:0.80,95%CI:0.67~0.95)和社区面访(OR1~2次:0.64,95%CI:0.54~0.76;OR3~4次:0.80,95%CI:0.67~0.96)是暴力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社区随访中应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的综合评估,尽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

  • 标签: 严重精神障碍 暴力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治疗精神疾病以长期用药为主,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等为临床常见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疗效受到肯定,但有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患者体质量上升、糖脂代谢紊乱,但关于长期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不同方案对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文献不多。为了提高精神障碍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本研究对利培酮、奥氮平长期治疗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及患者体质量、糖脂代谢指标变化进行比较。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社区精神障碍患者代谢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预防效果。经常有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摔倒,因为老年人年纪大了,身体素质下降,跌倒后的死亡率非常大。因此,更好的护理将是减少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关键。我院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临床护理效果良好,方法选择我院 2016年 12月至 2018年 4月收治的 86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按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3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预防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跌倒次数及发生率( 6.97%)明显低于对照组( 65.11%);观察组(Ⅰ级 3人)跌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Ⅰ级 19人,Ⅱ级 7人,Ⅲ级 2人);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 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护理,可有效降低跌倒的发生率;加强预防意识,可降低跌倒后的损伤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综合干预 老年人跌倒 护理
  • 简介:【摘要】 对于老年COPD伴呼吸衰竭的精神障碍患者,护理过程中应在掌握患者病情的情况下,以敏锐的洞察力及判断力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全面的优质护理,从而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及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总结1例COPD伴呼吸衰竭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为此类患者的护理提供经验与教训。

  • 标签: COPD 呼吸衰竭 精神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精神障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将 80名住院治疗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复查 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跌倒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也高于对照组,统计上有差异 (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有显着影响,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降低了患者的跌倒率。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父母教养能力感与精神障碍患儿情绪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父母教养能力感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父母版)对350名精神障碍住院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精神障碍患儿的困难总分[(16.39±4.87)分]检出率为24.2%,情绪问题[(4.89±2.21)分]检出率为24.5%,品行问题[(2.55±1.45)分]检出率为8.9%,多动/注意缺陷[(5.00±1.94)分]和同伴交往问题[(3.95±1.99)分]检出率均为21.1%,亲社会行为[(5.11±2.46)分]异常检出率为38.5%。父母教养能力感总分、教养效能感和满意度与精神障碍患儿的困难总分、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多动/注意缺陷的得分呈负相关(r=-0.259~-0.121,P<0.05),与亲社会行为评分呈正相关(r=0.114~0.189,P<0.05),与同伴交往问题不相关(r=-0.029~-0.023,P>0.05)。教养效能感对患儿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β=0.124,P<0.05),教养满意度在患儿困难总分、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多动/注意缺陷上有显著作用(β=-0.255~-0.109,P<0.05)。结论精神障碍患儿情绪行为问题突出,父母教养能力感与精神障碍患儿的情绪行为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精神障碍 情绪行为问题 教养能力感 教养效能感 教养满意度
  • 作者: 徐江玲 程艮 封砚村 李勇洁 陈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26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28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六区,北京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护理部,北京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五区,北京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九区,北京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十二区,北京 100088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保护性约束的现状。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于2018年11月—2019年4月对北京市某精神病医院的400例恢复期情感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400例情感障碍患者中,158例有约束经历,保护性约束发生率为39.50%;保护性约束造成的躯体影响中,肢体活动受限147例(93.03%),不能自行二便133例(84.17%),肢体疼痛88例(55.69%);保护性约束造成的心理影响中,无助83例(52.53%),委屈82例(51.89%),无能为力78例(49.37%),恐惧、担心68例(43.04%)。有保护性约束经历、目睹过保护性约束以及未接触过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住院次数以及住院诊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保护性约束率较高,患者在保护性约束过程中及约束后出现的躯体影响和负性心理体验对于医患治疗联盟的建立是一种潜在威胁。应加强对住院患者进行关于保护性约束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为保护性约束的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心理干预,以期改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对保护性约束的错误认知及减少保护性约束对患者造成的消极体验及负性心理影响。

  • 标签: 情感性精神障碍 保护性约束 体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性化护理用于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择取 2016.7-2019.4时段我院接纳病患 86例,随机分组,研究组及常规组各 43例,研究组人性化护理,常规组常规护理,对照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 SDSS、 BPR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 P< 0.05)。结论:给予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精神障碍者人性化护理应用成效显著。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酒精中毒致精神障碍患者伴发躯体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住院的315例酒精中毒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酒精中毒致精神障碍以低文化男性居多,伴发躯体疾病以呼吸道感染、低钾血症、肝功能异常、尿酸高、腹泻、贫血、高血压、慢性胃炎为主。结论 酒精中毒致精神障碍可造成严重精神障碍、躯体并发症,临床医师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和干预策略,减少影响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

  • 标签: 酒精中毒致精神障碍 躯体并发症 维生素 B1 叶酸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情绪干预中应用不同方式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方法 在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间,选取我院具有焦虑情绪的 100例老年精神障碍 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50例)与观察组( n=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抑郁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相近,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况与抑郁情况显著得到改善,并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焦虑情绪干预时使用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利于患者焦虑情绪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 标签: 老年精神障碍 焦虑情绪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 : 目的: 讨论优质护理对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服务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方法 : 选择 30 例癫痫 性精神障碍的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优质护理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 结果 : 两组的护理满意率,生存质量评分相比,差异较大 ( P<0.05 )。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相比, 差异较大 ( P<0.05 )。 结论 : 在癫痫性精神障碍的患者中使用优质护理,可以改善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护理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 癫痫性精神障碍 护理服务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人体微生物群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维持宿主的健康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近年来,随着对肠-脑轴的深入研究,微生物群被发现可以以多种方式在人体精神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多种精神障碍的发生过程中也存在着微生物群的改变。现已有大量以微生物群为靶标干预精神障碍的相关研究。但是,目前尚未有商品化的以微生物群为靶标干预精神障碍的相关产品,且关于该领域的综述也较少。此文从微生物群与机体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群与精神障碍的关系以及以微生物群为靶标治疗精神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微生物群 精神障碍 干预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发育最严重和最持久的精神障碍之一。18岁以前出现精神病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称为早发精神分裂症(early-onset schizophrenia,EOS)。目前,与EOS相关的系统研究和指南并不多。2017年加拿大精神医学协会(Canadi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CPA)发表了针对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以及心理治疗指南。该指南代表了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的新观点与新进展,我们在此将指南中主要的推荐和建议介绍给国内同行。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模式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7月-2020年7月为时间节点,选取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A组27例行传统护理,B组23例采用治疗性沟通模式实施护理,干预后,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两组实施评定。结果 B组干预后SCCS评分较A组低(P<0.05)。结论 针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采取治疗性沟通护理,能改善其自我不和谐状态,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治疗性沟通 自我和谐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存在有精神障碍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对策以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加以分析。方法 按照回顾分析的方式针对我院在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3月所治疗的 100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的各方面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合统计可知,该部分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存在于多个层面,主要为跌倒、压疮、烫伤等,在护理中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与针对性护理,帮助患者恢复。结论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在住院治疗中存在有一定安全隐患,在护理中尤其需要重视。

  • 标签: 老年精神障碍 安全隐患 应用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患有不同精神障碍的患者在进行MECT治疗时所需的刺激累计电量差异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患有精神障碍并在我院进行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进行随机抽选216例,其中包括①组患有精神分裂症状、②组抑郁障碍、③组双相情感障碍,在对这三组进行MECT治疗后,记录三组所需的治疗累计电量,并探寻其中的影响因素。结果:对以上三组不同精神障碍患者的研究数据记录发现,②组所需电量是最多的,③组相对是最少的。结论:针对不同的患者,所需要的治疗电量也是不同的,影响其治疗电量大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精神障碍程度大小、性别等都是对其影响很大的因素。

  • 标签: 精神障碍患者 刺激累计电量 MECT治疗 差异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患者,利用自编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及监护人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基线资料。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1 872份有效问卷,依从服药患者961‌例(51.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监护人与患者关系、家庭收入水平、年治疗费用支出等10‌个因素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其中监护人与患者关系中,与关系为父母比较,夫妻(Wald χ²=10.491,P=0.001)、兄弟姐妹(Wald χ²=10.472,P=0.001)等是影响服药的危险性因素,且具有增强趋势;家庭收入水平中相对于收入很好,家庭收入水平较好(Wald χ²=4.373,P=0.037)、一般(Wald χ²=4.189,P=0.041)等是影响服药的保护性因素,影响水平有减弱趋势;患者年龄为45~59‌岁(Wald χ²=7.060,P=0.008)、监护人与患者共同生活(Wald χ²=32.029,P<0.01)、居住地为城镇(Wald χ²=21.908,P<0.01)为影响患者服药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河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其影响因素复杂,提供干预措施需综合考虑因素间交互作用。

  • 标签: 精神障碍 自我遵从服药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本研究中抽选的80例精神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患者均为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入院。所有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评分和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检验,X2=5.54,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忧郁评分、缺乏活力评分、思维障碍评分、激活性评分以及敌对猜疑评分分别为(8.24±0.38)分、(6.18±0.25)分、(9.01±0.07)分、(7.16±0.08)分、(3.15±0.1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检验t=17.49、40.76、39.67、63.61、70.13,P<0.05。结论: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症状表现,提升其用药依从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 标签: 精神障碍 心理护理 用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颅损伤患者出现精神障碍者使用护理干预方法,观察该种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颅损伤患者出现精神障碍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时间段为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并且根据患上使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使用护理干预方法。结果:(1)患者治疗4周后使用NOSIE-30评分评价患者治疗情况,主要从抑郁、迟滞、易激怒、精神病表现、个人卫生、社会能力、社会兴趣进行评分,其中治疗组评分由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神障碍 颅脑损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疫情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给大众的心理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为遏制疫情发展,国家先后采取了隔离、封城、交通管制等防控措施,这对已有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提出了挑战。为此,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提出要做好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治疗和社区照护工作,既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疫情防控的需要。如何确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得到有效管理,保障社会平安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精神障碍 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