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电镜扫描为主要手段,通过对南充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中粘土矿物的显微分析,直观地展示了储层中粘土矿物在电镜扫描下的形态、产状等方面的特征.研究了储集层中粘土矿物的类型、含量及其在电镜扫描下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粘土矿物的含量、类型及其在储层孔隙中的产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及粘土矿物对储层损害的影响.初步展示了电镜扫描在碎屑岩油气储层粘土矿物分析研究中的意义及其应用前景.

  • 标签: 电镜扫描 粘土矿物 碎屑岩储集层评价 油气储层
  • 简介:聚羟基脂肪酸酯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生物材料,可用于制备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多孔支架运用于组织工程。本文用碳酸氢铵为气体致孔剂,采用双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出多孔的聚羟基脂肪酸酯膜和微球,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这两种多孔材料的表面和剖面结构进行观察,探讨不同的制备条件对多孔材料的影响。

  • 标签: 生物材料 聚羟基脂肪酸酯 多孔微球 扫描电镜
  • 简介:摘要在油气开发的时候,前提条件是对地质环境进行了解,一定要对地质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地质环境危害,才能让油气开发效率进一步提高,让开发的时候的安全性进一步增强,本文主要分析扫描电镜在油气地质勘探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以便让油气开发水平进一步提高。

  • 标签: 扫描电镜 功能 油气地质 应用
  • 简介:为研究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建立非均质性的定量评价标准,运用扫描电镜大视域拼接技术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核三段的4块黑色泥页岩样品的扫描电镜图片进行了分析处理,从而获得一系列高精度、大视域的成像图,然后通过背散射成像与能谱分析获得了大视域成像图片所对应的矿物分布情况。选定变异系数(C.V)并结合代表视域边长(REL)来建立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模型,确定C.V=0.1为非均质性强弱的标准。运用这一判别指标,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的L1和牛蹄塘组的N1的泥页岩进行了矿物和孔隙的微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孔隙非均质性是L1>N1,矿物非均质性是N1>L1;且四川盆地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小于泌阳凹陷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

  • 标签: 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标准 代表视域长度 变异系数 泥页岩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硫酸铝铵两步煅烧法及控制烧结工艺制作可切削氧化铝基体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硫酸铝铵两步煅烧法制备α-氧化铝粉体。将α-氧化铝粉体和含氧化镁添加剂的氧化铝粉体分别放入模具中模压成型,然后进行控温烧结形成可切削的多孔氧化铝基体。在多孔氧化铝基体的上表面涂塑VTIAIn-Ceram玻璃渗透粉体,然后烧结制备氧化铝玻璃渗透陶瓷复合体。采用扫描电镜并结合X线衍射分析分别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扫描电镜可见含氧化镁添加剂的氧化铝基体为连续多孔立体网状结构,开孔结构分布均匀;渗透复合体为致密的陶瓷复合体;X线衍射分析表明主晶相为α-Al2O3。结论硫酸铝铵经过两步煅烧工艺能够生成α-氧化铝粉体,通过控制烧结工艺能够制得渗透性能良好的可切削多孔氧化铝渗透基体。该烧结工艺过程简单、价格低廉,产品进一步完善有望临床使用并实现产业化。

  • 标签: In-ceram技术 氧化铝基体 玻璃渗透性能 扫描电镜
  • 简介:目的观察K562细胞在昆虫抗菌肽作用下细胞表面的变化,探讨抗菌肽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用针刺对家蝇幼虫感染大肠杆菌,诱导其产生抗菌肽,然后提取该抗菌肽,作用于K562细胞。36h后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细胞表面变化。结果K562细胞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孔洞。结论抗菌肽杀伤肿瘤细胞可以从细胞表面穿孔来进行。

  • 标签: 昆虫抗菌肽 肿瘤细胞 穿孔
  • 简介:目前常用于评价集料抗滑性能的磨光值试验存在不少弊端。文章采用扫描电镜法试验获取集料的微观形貌,提出集料微观纹理系数,进而评价集料的抗滑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比磨光值试验能更快捷、简便、直观地评价集料的抗滑性能。

  • 标签: 集料 抗滑性能 微观形貌 微观纹理系数
  • 简介:摘要:选取陕西汉中、安徽、广西、河北、山东五个不同产地的矿物药花蕊石,从矿物学特征以及扫描电镜测试两个方面出发,对花蕊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花蕊石多呈现为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具有棱角,但较温润;白色和灰白色是它的主要颜色,有时呈浅绿色是由于含有蛇纹石的原因;普遍是蜡状光泽,偶尔可见油脂光泽;表面滑感明显、质地较为坚硬。花蕊石在扫描电镜形貌图下基本呈粒状集合体形态,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形态各不相同;研究结果为花蕊石的鉴定及药用开采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矿物药 花蕊石 矿物学特征 扫描电镜
  • 简介:微量物证是能够揭示和证实犯罪、提供破案线索、缩小贞查范围的量小体徽的物质,它通常遗留在犯罪现场、犯罪工具、作案人身上或被害者身上。微量物证的检验鉴定通常要借助于现代化的仪器。因为这些仪器是科技研发的最新成果,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精确度和可靠性。

  • 标签: 微量物证 犯罪工具 检验鉴定 破案 最新成果 作案
  • 简介:介绍了适用性很广的FKM制样法。应用该技术可以从微米-纳米颗粒、微米-纳米纤维、微米-纳米膜或含有界面的试样中切取可供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的薄膜,对微米-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且制样的效率高,薄区大,完整性好。对纳米材料微观结构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表征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纳米材料 微观结构 表征
  • 简介:目的:探讨Gluma脱敏剂治疗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后敏感症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自身配对设计将15例62颗患牙随机分为Gluma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可视分级评价法(visualanalogscale,VAS)评价其临床疗效;制作离体牙标本,扫描电镜观察Gluma脱敏剂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作用。结果:Gluma脱敏剂治疗后VAS值(3.43±1.49)与治疗前(6.20±1.20),对照组治疗后(5.87±1.47)均有显著差异(P〈0.05),有效率83.87%;牙本质小管被封闭,表面均匀平整。结论:Gluma脱敏剂能缓解活髓牙全冠备牙后的敏感症状。

  • 标签: GLUMA脱敏剂 全冠修复 牙本质敏感症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简介:目的对牙本质粘接系统在龋和无龋牙本质上的应用进行评估。材料和方法48颗龋坏乳磨牙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颗):去除全部龋坏牙本质、涂布粘接剂后复合树脂充填。实验组(24颗):去除部分龋坏牙本质,保留部分感染不可逆转的龋坏牙本质,再用粘接系统修复。术后每3个月复查直至12个月结束。在接近脱落期时拔除这些牙齿做扫描电镜观察。结果2组在固位率,边缘完整性及牙髓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中75%的病例X线片上的透射范围没有增加。在对照组,粘接系统形成混合层(HybridLayer),而实验组可见一种抗酸的“改建混合层”(AlteredHybrid)Layer),是由粘接剂在龋坏牙本质中交互渗透形成的抗酸结构。结论在感染不可逆转的龋坏牙本质上应用牙本质粘接系统不影响修复材料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龋病 乳磨牙 牙本质 粘接修复 临床 X线
  • 简介:本文介绍了EM208型电镜真空系统的特点,而采取相应维护措施的经验.

  • 标签: 电镜 真空系统维护
  • 简介:以海洋单细胞微藻亚心型扁藻为材料,对海水水样中活体单细胞微藻的亚显微结构观察样品的制备技术进行了探索。选用2.5%的戊二醛固定液和1%的锇酸固定液对样品进行双固定的技术;先酒精后丙酮按浓度梯度顺次进行脱水;再用Epon812环氧树脂作为包埋剂进行包埋;最后经过醋酸铀-枸橼酸铅双染色后将切片用透射电镜进行亚显微结构的形态观察。采用本方法进行水样中活体样品的电镜制片,拍得清晰度较高的电镜照片,并通过照片对水样中运动细胞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透射电镜 样品制备 扁藻 海洋微藻 亚显微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电镜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探讨。方法:选取 2017年 12月 -2018年 12月我院就诊的均采用电镜临床病理诊断检查患者 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后期的实验室分析或手术中进行确诊。结果: 90名患者中,确诊为肺癌的 12例,占初诊人数的 92.3%;确诊为血液疾病的有 43例,占初诊人数的 93.5%;确诊为肾脏或肝胆代谢疾病的有 29例,占初诊人数的 93.5%。总诊断率为 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镜技术在临床中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诊断方法,通过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观察到患者病症中比较细微的变化,实现早期诊断,值得在临床研究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电镜技术 临床,病理诊断 应用,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电镜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就诊的均采用电镜临床病理诊断检查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后期的实验室分析或手术中进行确诊。结果90名患者中,确诊为肺癌的12例,占初诊人数的92.3%;确诊为血液疾病的有43例,占初诊人数的93.5%;确诊为肾脏或肝胆代谢疾病的有29例,占初诊人数的93.5%。总诊断率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镜技术在临床中是一种很好的辅助诊断方法,通过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观察到患者病症中比较细微的变化,实现早期诊断,值得在临床研究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电镜技术 临床,病理诊断 应用,探讨
  • 简介:目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是神经内科一种少见肌病,观察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超微结构特点,探讨电镜检查对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线粒体病的关系。方法对7例临床上出现肌无力的患者进行肌肉活检,取股四头肌或腓肠肌进行常规电镜标本制备,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选取部位后进行超薄切片,铅、铀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肌肉活检均显示肌纤维内出现大量的脂滴,脂滴排列密集,呈串珠状分布在残存的肌丝间,存在明显脂滴融合现象。1例线粒体明显异常,出现明显的结晶样包涵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和成纤维细胞的胞质内也能发现脂滴。1例有明显神经痛,电镜检查发现外周神经髓鞘板层分离,雪旺氏(Schwann)细胞内出现脂滴沉积。1例间质有胶原纤维增生,并可见再生肌纤维。结论脂质沉积性肌病是一组有独特超微结构特点的肌病,与线粒体异常有一定关系,电镜检查有助于该病的确诊。

  • 标签: 脂质沉积性肌病 肌病 线粒体肌病 超微结构 显微镜/电子
  • 简介: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漆酶处理对桉木纤维表面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漆酶处理的纤维表面光滑;经漆酶处理后纤维表面出现孔洞,纤维分丝;漆酶处理纤维压制的纤维板表面,活化木素碎片重新固化,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包覆层,纤维之间产生自黏合作用而结合紧密;未经漆酶处理的纤维板层间断面,主要由纤维分离形成;而漆酶处理纤维板断面,部分由纤维断裂形成,在氧气存在条件下的漆酶处理试样,此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漆酶 纤维 纤维板 扫描电镜 层间断面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