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是一种新型抗胆碱药,目前在麻醉前用药、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休克等临床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迅速,但尚未有在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中毒抢救中应用的报道。

  • 标签: 长托宁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 中毒
  • 简介:摘要: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是一种用于检测蔬菜中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分析技术。它结合了气相色谱和串联质谱的优势,能够准确、快速地定量分析目标化合物。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将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进行分离和富集,然后使用质谱仪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 标签: 气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 PDTC)能否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 NF-κB)活化改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心肌损伤并改善心功能。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33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PDTC+LPS组(n=12)和LPS组(n=15)。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测存活大鼠心功能;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nterleukin,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及心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IHC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NF-κB p65的表达及核转位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IL-6、TNF-α、NF-κB p65及其磷酸化(p-NF-κB p65)水平。结果实验雄性SD大鼠造模7 h后,对照组、LPS组、LPS+PDTC组分别存活6只、8只、9只。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心肌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增加(P<0.01),IL-6、TNF-α的蛋白表达增加(均P<0.01),心肌细胞核上NF-κB p65阳性表达增加(P<0.01),血清中IL-6、TNF-α、cTnI的水平增加(均P<0.01);心率、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减少(均P<0.05);心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水肿、出血、炎症细胞浸润甚至心肌纤维断裂等。与LPS组相比,PDTC+LPS组心肌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IL-6、TNF-α的蛋白表达减少(均P<0.01),心肌细胞核上NF-κB p65阳性表达减少(P<0.01),血清中IL-6、TNF-α、cTnI的水平减低(均P<0.01);每搏输出量、心率、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输出量增加(均P<0.05);心肌组织的水肿、出血、炎症细胞浸润及心肌纤维断裂改善。结论PDTC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减轻脓毒症大鼠炎症反应与心肌损伤,并改善心功能。NF-κB可能成为脓毒症治疗中新的靶点,为降低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率及病死率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脓毒症 心肌损伤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核转录因子-κB
  • 简介:以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ALD)、残杀威(BAY)、呋喃丹(CAR)、灭多威(MET)和抗蚜威(PIR)为研究对象,应用均匀设计射线法设计五元混合物体系共6条射线(U1,U2,…,U6),应用基于发光菌青海弧菌Q67的微板毒性分析法(MTA)系统地考察了5种农药及其混合物的毒性,以浓度加和(CA)为参考模型分析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协同或拮抗作用)。结果表明,Logti和Weibull函数能较好地拟合5种氨基甲酸酯农药及其混合物对发光菌Q67的浓度-效应数据(R^2〉0.99,RMSE〈0.032);以EC50的负对数值pEC50为毒性指标,5种农药的毒性顺序为BAY(pEC50=2.87)〉CAR(pEC50=2.67)〉ALD(pEC50=2.00)〉MET(pEC50=1.99)〉PIR(pEC50=1.79);依据CA,五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6条混合物射线中,有2条呈加和作用,4条呈拮抗作用,其中U2和U4在整条浓度-效应曲线上呈现了明显的拮抗作用,而U3和U6的弱拮抗作用分别发生在混合物浓度的中高浓度区和中低浓度区;五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混合物的毒性与组分灭多威(MET)的浓度比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r=-0.9238),且线性模型对混合物毒性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 标签: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青海弧菌 毒性特点 拮抗作用 线性模型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依托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年产2万吨甲酸装置,运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甲酸精馏塔进行工艺模拟,对模拟的理论数据与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为装置优化运行提供理论基础,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找出目前装置安全、高效、节能的生产装置主要参数,用于指导和评价装置性能。

  • 标签: 甲酸甲酯  羰基化  精馏
  • 简介:在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属于2A级致癌物,一种天然产物。由于氨基甲酸形成路径各不相同,急需要做好检测以及控制工作,科学控制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含量,提高发酵食品安全性。因此,本文客观分析了氨基甲酸,探讨了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的检测方法与控制。

  • 标签: 发酵食品 氨基甲酸乙酯 检测 质控
  • 简介:摘要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毒发生率近年来逐渐增高,抗胆碱能药物为其特效解毒药。2020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1例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毒患者,以头晕、呕吐、视物不清为主要临床表现,应用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谵妄。本文对该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人们对长托宁治疗农药中毒的不良反应的认识。

  • 标签: 中毒 盐酸戊乙奎醚 氨基酸酸酯类杀虫剂 谵妄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灭虫威是国内外广泛大量使用的高效杀虫剂,对部分地下水和地表水已经造成了一定污染。本文开发了一种经济实用、能够同时检测水中灭虫威及其5种代谢产物的分析方法,能够优化固相萃取浓缩方法,减弱基质干扰的影响,提高回收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实现灭虫威及其代谢产物的有效分离及准确定量。本分析方法基于固相萃取方法实现了水体中灭虫威及其五种代谢产物的富集和净化,建立了HPLC/DAD同时检测水体中灭虫威及其代谢产物的方法。方法采用较为便宜的Envi-carb C18 SPE柱进行浓缩、净化,最终通过HPLC对水体中灭虫威及其代谢物进行检测,回收率均在70%~120%之间;本发明方法可快速实现水体中残留灭虫威及其代谢产物的浓缩及净化,能够同时测定多个水样,操作步骤简单省时,并具有较低的检出限(0.2 μg/L)

  • 标签: 农药 灭虫威 降解产物 同步检测
  • 简介:氨基甲酸是发酵食品天然产生的1种2A级致癌物。建立以氨基甲酸脱氨酶为基础的生物清除方法,在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单因素比较方法,通过测定比酶活,对氨基甲酸脱氨酶的发酵条件和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氨基甲酸的最适发酵条件是:以15.0g/L麦芽糖为碳源,5.0g/LNH4Cl+5.0g/L酵母膏为氮源,7.5g/L氨基甲酸,培养温度28℃,起始pH5.5。培养菌株枯草芽孢杆菌ZJ0930h后,氨基甲酸脱氨酶的比酶活达到最大值18.86U/mL。经盐析、离子交换和膜浓缩后,氨基甲酸脱氨酶的纯化倍数达到174,冷冻干燥的酶粉比活力为32186U/g。氨基甲酸脱氨酶的最适催化温度45℃,最适反应pH4.0。该酶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在酸性环境的催化活力和稳定性较好,适当浓度的Zn2+和Mg2+对酶活有显著促进作用。菌株ZJ09所产氨基甲酸脱氨酶具有良好的催化能力,易于发酵制备,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的食品用酶,具有广泛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 标签: 氨基甲酸乙酯 脱氨酶 发酵条件优化 酶学性质
  • 简介: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维盐)为芯材,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维盐微囊。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维盐的质量分数,维盐的紫外最大吸收峰为243nm,其浓度对吸光度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5.84x+0.0052。研究了不同壁材浓度和不同芯壁材比例对维盐微囊载药量、包封率和粒径大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凝聚法制备的维盐微囊包封率在62%左右,维盐微囊质量与芯壁材比例和壁材浓度有关,合适的壁材浓度以及合适的芯壁材比例有利于提高微囊质量。

  • 标签: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微囊 复凝聚法
  • 简介:目的建立藏药螃蟹中8-乙酰氧基山栀子苷的HPLC测定方法,为进一步控制螃蟹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色谱柱为Symmetry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6:94),HAe调pH=4.50,流速0.8mL/min,柱温20℃,检测波长234nm。结果8.乙酰氧基山栀子苷浓度在0.787~14.76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9.21%(RSO=1.68%)。螃蟹药材中8-乙酰氧基山栀子苷平均含量为(0.62±0.19)mg·g^-1。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螃蟹药材中8-乙酰氧基山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 标签: 螃蟹甲 HPLC 8-乙酰氧基山栀子苷甲酯
  • 简介:同时固定乙酸胆碱酶(AChE)及胆碱氧化酶(ChOx)于组装在丝网印刷电极表面的Fe3O4/Au纳米复合微粒上,构建了一类新颖的快速测定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双酶传感器(AChE-ChOx/Fe3O4/AuSPCEs)。该双酶传感器电流响应在乙酸胆碱浓度为0.5~12.5mmol/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8)。其对克百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敌敌畏(有机磷类农药)的检测范围在0.05~1.00μg/mL之间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77),检测下限均可达0.01μg/mL。应用于实际样品白菜的添加回收率在95%~110%之间,与传统的生化法相比具有良好相关性。此外该传感器成本低、制备容易、可抛弃,有望用于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类农药的现场大规模筛测。

  • 标签: Fe3O4/Au纳米微粒 纳米 乙酸胆碱酯酶 胆碱氧化酶 氨基甲酸酯
  • 简介:进行田间试验以明确2%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防治甘蓝小菜蛾的效果。结果表明,2%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3.3g/hm2能够很好的控制甘蓝小菜蛾,且防治效果高于对照,对作物安全。

  • 标签: 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 小菜蛾 防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引入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氧基硅烷(TMSPMA)对聚甲基丙烯酸(PMMA)进行改性,以乙酸丁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TMSPMA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对溶液聚合转化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红外谱图中1085cm。处Si—O—C键的吸收峰和核磁共振谱图中15=0.67处Si的α位氢核共振峰,均证明TMSPMA已经与MMA共聚;升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和增大引发剂浓度均提高了聚合反应转化率;未交联的共聚物热稳定性随TMSPMA浓度增加而下降;有机硅氧烷交联后,共聚物(单体浓度比为16:1,摩尔比,下同)的起始分解温度为250℃,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 标签: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溶液共聚 溶液聚合法 引发剂浓度 核磁共振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