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神经血管单元(NVU)是各神经细胞和血管的功能复合体,在维持视网膜环境稳态、满足视网膜代谢需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生理状态下,视网膜NVU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1)维持血视网膜屏障,从而维持视网膜内环境的稳态;(2)调节局部血流量,从而满足视网膜代谢和功能的需要。视网膜疾病的病理变化体现在NVU的各个功能环节,包括细胞连接、信号通路、代谢活动和细胞功能。但在不同疾病中,由于病因不同,NVU受损的主要方面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目前对其认识仍不足,在临床的应用更是有限,在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是今后对NVU研究的重要方向。

  • 标签: 视网膜疾病 综述 神经血管单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urriculum,SPOC)与直播融合教学方式在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3月,以昆明医科大学2018级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57名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和深度访谈法,了解留学生对SPOC与直播融合式教学方式应用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学习体验。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5.8%(24/43)的留学生对病理生理学教学总体感到满意;55.8%(24/43)的留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感到满意。访谈结果发现,留学生普遍认可SPOC与直播融合教授的内容和形式,并认为可从中获益,但对线上教学的期望与传统课堂相比有一定差距,有待提升,并提出改进意见。留学生综合成绩及格率为100.0%(57/57),优秀率为36.8%(21/57);留学生形成性评价及格率为96.5%(55/57),优秀率为3.5%(2/57);留学生终结性评价及格率为85.9%(49/57),优秀率为12.3%(7/57)。结论SPOC与直播融合教学方式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有助于留学生参与学习但线上学习成绩、体验感仍有待提高。

  • 标签: 病理生理学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直播课 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
  • 简介:摘要血管内治疗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即使及时开通闭塞血管,仍有接近半数的患者后期功能恢复不佳,这一现象被称为“无效再通”。无效再通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可能包括组织无复流、早期动脉再闭塞、侧支循环不良、出血转化、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以及低灌注体积较大等。针对这些机制的靶向治疗策略已经在基础研究中进行尝试,但其向临床的转化仍有待探索。文中针对无效再通的病理生理机制和靶向治疗策略作一综述,重点关注无复流现象的机制和靶向治疗策略,以加深对这一现象的全面认识,为改善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提供新的转化研究思路和潜在干预靶点。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动脉闭塞性疾病 侧支循环 无复流现象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A)作为一种转录后修饰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该种修饰受到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的动态可逆性调控,并通过m6A结合蛋白参与调节生物学效应。近来研究表明,m6A可参与胚胎皮肤形态发生、创面修复以及炎症反应、血管生成和纤维化等病理生理过程。该文概述了m6A及其相关蛋白在创面修复相关病理生理进程中的作用,以期为创面修复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RNA加工,转录后 病理学 新生血管化,生理性 纤维化 N6-甲基腺嘌呤 调控蛋白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教育既要使学生能适应现代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挑战,培养学生将医学与多学科的融合,又要将德育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最终转化为良好的医德品质,更好的服务于民众。高职医学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德才兼备的医学生,课程思政就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

  • 标签: []新医科 高职医学生 课程思政 病理生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病理诊断中应用病理技术HE染色的效果。方法:择选2020年5月~2021年5月送检的132例石蜡病理切片进行分析,进行组织病理染色。132例细胞学染色切片,探讨病理HE染色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诊断准确性。结果:HE染色质量与有些病理技术有关,如脱落细胞学、快速冰冻切片等,改进病理技术,可提高HE染色检测质量,提升临床诊断学。结论:在病理组织诊断中,采用病理技术HE染色,可提升切面质量及病理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结果。

  • 标签: 病理技术 病理诊断 HE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20年7月~2022年7月制作的90例石蜡切片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参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均为4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HE染色,实验组加行增加HE染色。对比两组的染色结果合格情况。结果:实验组不同标本染色总合格率为93.33%,参照组不同标本染色总合格率为77.78%,实验组不同标本染色合格水平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染色结果合格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HE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取本院病理科在2020年10月-2022年6月期间检测的200例病理标本,比较两组病理标本染色合格率、标本合格率及不同类型病理组织切片染色合格率差异。结果:研究组病理标本在染色合格率、标本合格率及不同类型病理组织切片染色合格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HE染色可以在病理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规范制作,根据不同组织完成对应的固定、脱水、切片操作,提高制片质量,保障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为医师诊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病理技术 病理诊断 HE染色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1月间的HE染色标本80例,所有标本均开展常规HE染色与改良HE染色,将常规HE染色结果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将改良HE染色结果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病理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病理诊断 HE染色 病理技术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临床病理尸检与法医病理尸检的区别,并分析区别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然后找到应对措施。方法:收集本市从2011年到2021年10年间380例尸体解剖资料,以每5年为一组,2011-2015年为第一组,尸体解剖数量是200例。2016-2021年为第二组,尸体解剖数量是180例。将两组尸体经过观察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1-2015年10年间,前5年临床病理解剖(153/200)例(76.5%),后5年临床病理解剖(98/180)例(54.4%),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临床病理尸检 法医病理尸检 对比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病理诊断中病理技术HE染色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我院404份病理组织石蜡切片,按照随机小球法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各202份。常规组应用HE染色,研究组基于常规组HE染色采取改进措施。比较两组病理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研究组病理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HE染色可以在病理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切片情况科学运用,以便最大限度保证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病理诊断 病理技术 HE染色
  • 简介:摘要:综述了甘蔗对干旱、低温、盐胁迫等不良环境因子的生理反应机制,主要包括形态结构、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光合特性和相关基因的表达等。

  • 标签: 甘蔗 逆境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7月期间于本院行手术病理诊断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临床研究,将术中所得病灶组织均分为两份后,设置对比组、实验组,各75份。对比组行常规HE染色处理,实验组行改良HE染色处理。比较两组病理标本染色合格率、标本合格率及不同类型病理组织切片染色合格率差异。结果:实验组病理标本染色合格率(96.00%)、标本合格率(93.33%)高于对比组,且实验组中骨组织、脂肪组织、子宫内膜、胃镜活检、乳腺组织病理组织切片染色合格率均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病理诊断中采用改良HE染色技术,可有效提升各类病理组织切片染色合格率、标本合格率,为患者疾病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可行基础。

  • 标签: 病理技术HE染色 病理诊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高临床诊断效率。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收入本院的110例疑似胃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活检,并在术后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胃镜活检的准确性。结果:从数据可见,胃镜活检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高,两种检验方式一致性良好。同时,在对比不同病理分型的胃癌患者中,可见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对疑似胃癌患者进行术前胃镜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具有一致性,且胃镜检查敏感度高,可以作为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方式,具备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胃癌患者 术前胃镜活检病理 外科术后病理
  • 简介:摘要:本文从黄瓜嫁接的优点、砧木选择、浸种、催芽、播种、嫁接时间、

  • 标签: 黄瓜 嫁接 技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