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新媒体艺术收藏目前是一个非常崭新的领域,大多数个人、机构或还处于观望和学习的状态。收藏新媒体艺术,需要调整传统收藏思维,对于时代、艺术、科技的发展有超前的把握。美术馆目前收藏超过二十件新媒体艺术作品,无异于敢饮“头啖汤”。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艺术收藏 美术馆 林风眠 机构 艺术作品
  • 简介:说到我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我们不能不提;说到中国现代新兴绘画的伟大先驱,我们也不能不提;甚至说到世纪文化伟人,我们还是不能不提

  • 标签: 现代艺术教育 中国现代 林风眠 山村 客家 奠基人
  • 简介:<正>近代以来,随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冲突,调和论成为一种极富感召力的时代信念。作为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中调和论的开拓者,以其独具优势的话语权取得了广泛的影响。然而,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在这一信念背后隐藏着一个危险的假设,即中西绘画的特性与目标是彼此对立的。如果说在传统派和

  • 标签: 林风眠 上海中国画院 中国绘画史 中西绘画 中国画家 西方强势文化
  • 简介:的画作中有很多我国古代陶瓷绘画的影子,例如唐代长沙窑的彩绘与明代景德镇窑的青花。这些传统瓷绘艺术都为他融合东西方的绘画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对他一生的艺术创作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的影响。具体到构图、内容、造型与线条,都能找到一一对应的佐证。

  • 标签: 林风眠 禽鸟 瓷绘
  • 简介:研究一个画家作品背后的绘画理论,对于重新审视其作品,包括作品的创作手法及形式语言的运用等,都会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先生作为“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想的代表人物,其画作不但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养分,并且与中国传统的水墨和意境相结合。这种执著探求表现形式的背后,蕴涵着深厚的“道”家美学思想:以油画为主的绘画题材反映了人道主义精神,画面表现以一种平和发展的绵延方式进行,意中蕴理、理化于意。

  • 标签: 林风眠 哲学解析 艺术思想 博纳尔 生命 西方现代绘画
  • 简介:先生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的创始人,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之一,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学思想的主要含义有三个方面,而它的形成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 标签: 林风眠 美学思想 社会艺术化 调和中两艺术
  • 简介:20世纪,巴尔蒂斯以独特的造型特点和平面化的画面语言,创造出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视觉画面。同时期的中国,巧妙地融合中西艺术,以光色彩墨的绚烂,给人以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的视觉冲击。本文就巴尔蒂斯和绘画题材中的女性形象加以对比分析。

  • 标签: 巴尔蒂斯 林风眠 女性形象 对比
  • 简介:《人生百态》是晚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在表现主题和创作手法上都有许多创新之处。作品的笔墨线条粗犷奔放,画面色彩的运用十分纯熟,富有表现力。通过这组作品将西方绘画的主题,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技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与其他晚期作品不同的是,《人生百态》组画意在展现本人的悲惨遭遇,并且体现了他内心的痛苦挣扎,承载了许多私人的情感,所以它可以看作是迟暮之年对已走过的漫长人生进行的真切表白。

  • 标签: 林风眠 《人生百态》 悲苦 自白
  • 简介:摘要:不仅是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的奠基人之一,还是现代中国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美术教育中继承了蔡元培的“审美教育取代宗教”思想,实践了“引进西方艺术,梳理中国艺术,中西艺术融为一,创造时代艺术”的理想。在十多年的艺术教育生涯中,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方法都在实践创新。他将早年在法国学到的艺术经验移植到中国,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受蔡元培的邀请,参加了国立杭州艺术学院的成立并担任校长。他积极探索中西绘画的融合,重视西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融合,在人才培养和艺术教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 标签: 林风眠 美术教育 思想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00—1991年)原名凤鸣,又名绍琼,后改名凤。广东梅县人。画家、艺术教育家。是20世纪中国画十大师之一。父亲是石匠,又是当地的书画家。他幼年曾受父亲的极大影响。18岁时,以勤工俭学赴法国、德国学习西洋绘画。1925年回国,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即现浙江美术学院前身)。解放后定居上海,1979年被选为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后移居香港,直至1991年病逝。作品甚丰,有油画《人道》、《痛苦》、《悲哀》水墨画《乌鸦》、《水面》、《莲塘》、《宝莲灯》等。这些作品,“艺术世界依然纯洁多姿,他的线条更加老辣劲利,他的色彩愈益强烈,深植于他作品中那份孤独清寂的美,则更深蕴,更加动人。”

  • 标签: 艺术观 艺术教育家 《宝莲灯》 20世纪 勤工俭学 西洋绘画
  • 简介:运用绘画中的形制与构图、绘画题材和绘画技法,对传统中国画进行了反复的探索和创造,对如何“调谐东西艺术”做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与探索,造就了他独特的东西方审美意识的调谐美画面。

  • 标签: 林风眠 构图 题材 线条 色彩 调谐
  • 简介:【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此时现代艺术在中国传播和发展,自这个语境下的艺术家批评家看来,现代艺术是对时代、对社会进步的一个责任,并不仅仅是艺术语言的简单改变。现代艺术在接轨当今艺术的发展时,在结合中西艺术之长、美育代替宗教等的理念为当代艺术提供了实践基础与新思路。

  • 标签: 中西结合,当代艺术实践,美育,时代,语言 责任
  • 简介: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之称上海,从20个世纪30年代开始涌现了如庞元济、张伯驹、吴湖帆、王已千等知名藏家。当时的上海可以说是中国书画收藏的“半壁江山”。时至今日,中国正在经历着第四次收藏大潮,而拥有几十家从事艺术品拍卖公司的上海,却在成交量与成交金额上落后于北京,甚至江浙一带。许多海上藏品,都被送往了北京、香港等地,而许多海上重要收藏家为了心仪的作品也不得不赶往北京、香港,参加竞拍。“半壁江山”已经成为了一个尴尬的昔日辉煌,上海拍卖如何冲出困境、与国际接轨成为了摆在上海艺术品拍卖公司的一个重要课题。

  • 标签: 拍卖会 上海 林风眠 油画 书画收藏 拍卖公司
  • 简介:本文对1926年出任北京艺专校长的始末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指出1926年出任北京艺专校长一事,并不是因为蔡元培的推荐,而是一种权力斗争的产物。对来讲,那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而却勇敢地应战了。如是,更加坚定了蔡元培对他的器重。这一史实的澄清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和当时的中国美术界。

  • 标签: 林风眠 1926年 北京艺术专科学校 考略 生平 蔡元培
  • 简介:作为一个写作者,他最初的阅读经验往往会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对他产生他自己都无法估量的影响。虽然未必从经典作品着手的人就一定会成为大师,但很多人只是因为接触的第一本书就是蹩脚的册子和诗集,而

  • 标签: 塞林格 阅读经验 故事 小说集 写作者 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