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听诊肠鸣音对于剖宫产产妇术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采用剖宫产术进行分娩的400例产妇分为各200例的两组,对照组产妇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产妇术后返回病房时首次听诊肠鸣音,麻醉清醒,吞咽正常始至术后6小时定时多次听诊肠鸣音,指导产妇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地过度到正常饮食1。比较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时间,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术后通过肠鸣音听诊,在乳汁分泌,产妇满意度和平均住院日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听诊肠鸣音指导饮食可以更好的满足产妇的营养需求,缩短产妇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听诊肠鸣音 产妇泌乳 满意度 剖宫产早期进食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听诊法确定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的效果。方法120名择期全麻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性别不限,气管插管后随机分M组和T组,每组60例。M组采用经验法给气管套囊注气,T组采用听诊法给套囊注气,然后两组均用压力换能器测定套囊压力,确定无漏气后机械通气静吸复合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24h对患者进行访视,记录患者咽痛、咳嗽、咳痰、声音嘶哑及血丝痰情况。结果M组套囊压力明显高于T组(P<0.05),M组患者术后咽痛、咳痰、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高于T组(P<0.05)。结论听诊法确定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可在合适的套囊压力下封闭气道,又能明显减少插管后气道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听诊法 气管导管 套囊 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连续肠鸣音听诊记录仪在监测肠鸣音方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8月12日,应用连续肠鸣音听诊记录仪对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就医31例接受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肠鸣音监测,以期摸索相关规律,指导临床。结果手术结束后,肠鸣音仍持续存在(1.8±0.8)h,而后逐渐减弱或消失,(11.2±3.5)h后逐渐恢复。首次排气在术后(22.7±5.8)h,首次排便在术后(28.7±6.9)h,进食后肠率呈上升趋势,排气/排便后,肠率下降明显。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连续肠鸣音听诊记录仪安全、有效,能辅助临床评估。

  • 标签: 胃肠活动 结直肠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肠麻痹
  • 简介:摘要小儿“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能够引起急性肠梗阻。多见于2岁以下,特别是4~10个月的健康肥胖男孩,常见是“回结型”。肠套叠不仅肠腔发生梗阻,而且肠系膜血管受压,引起套入部位充血、水肿甚至局部的坏死,由于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血便,所以肠套叠应引起小儿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三年来,我科应用血压计三通管行B超引导下空气复位54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此种治疗方法特别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压计三通管 血压计 B超 肠套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轨迹听诊法在机械通气患者床旁鼻肠管放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9月30日收住重症医学科需经幽门后喂养患者,行床旁超声引导下放置鼻肠管。对超声显像不清的4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听诊法,研究组采用腹部轨迹听诊法,将两组听诊结果与X线定位结果进行对照,一致者代表腹部听诊方法有效,并评价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耗时、置管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2%(22/24例),经二次调整总置管成功率达96%(23/24例);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7%(16/24例),经二次调整总置管成功率达92%(22/24例);研究组平均置管耗时为(20.79±2.27)min,对照组为(36.35±2.5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置管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轨迹听诊法能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患者床旁鼻肠管放置时间,且能提高机械通气患者床旁鼻肠管放置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可在临床重症患者留置鼻肠管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轨迹听诊法 鼻肠管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对重症监护室护士听诊器使用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综合ICU、外科ICU7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护士听诊器的使用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运用PDCA护理管理方法,分析护士听诊器使用率低的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护士听诊器的使用率。结果:ICU护士听诊器使用率为23.8%,影响护士听诊器使用的原因主要有重视不足、缺乏系统的培训、护理工作量大等。管理后,护士使用率高达92.4%,与管理前的23.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PDCA ICU 护士 听诊器 使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数码听诊器是否可作为心悸患者疗效评判工具。方法60例心悸患者,服药前分别使用传统钟型听诊器和数码听诊器器收集其心音数据,服用药参松养心胶囊3个月,服用方法4粒,每日三次,治疗三个月后收集两种听诊器所收集心音变化,并通过症状评分评判临床疗效。结果心悸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94.8%,其中显效60.3%,有效34.5%。传统听诊器在治疗前后各级心音变化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数码听诊器治疗前后各级心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以改善心悸患者症状;数码听诊器可作为评判心悸患者临床疗效的一种工具。

  • 标签: 数码听诊器 参松养心胶囊 心悸 临床疗效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2心脏影像及心脏干预大会”(2012CICI)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中心举办的盛会,将于2012年7月20日~22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席陈韵岱以及组委会诚邀您莅会。

  • 标签: 心脏影像 干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心血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