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微悬臂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力学显微镜和光力学研究中,实现微悬臂之间的耦合在高精密测量和量子声子网络构建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不同于通过电、磁相互作用实现微纳共振器之间耦合的方法,设计并制备了通过结构应力实现耦合的微悬臂阵列。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结构应力耦合微悬臂阵列不仅可以获得较大的耦合强度和较高的力学性能,同时悬臂之间的耦合强度也容易控制。对于其它形式的微纳共振器,同样可以利用结构应力耦合这种方法来实现共振器之间耦合的阵列

  • 标签: 微悬臂阵列 结构应力耦合 有限元分析 激光干涉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pVEGF165-IRES-Ang-1重双顺反子质粒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MSC)中表达的情况,为下一步的动物实验奠定基础.方法构建插入人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Ang-1)和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165,VEGF165)双顺反子的pIRES重组质粒,经脂质体转染大鼠MSC,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各基因人源、鼠源以及总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所构建的pVEGF165-IRES-Ang-1双顺反子重组质粒在大鼠MSC中成功表达了相应蛋白.人VEGF165得以高丰度表达,且在转染1d后mRNA检出的拷贝数最高;人Ang-1在4个检测时间点中的mRNA拷贝数比较稳定,但转录本的拷贝数较VEGF165显著降低;转入人Ang-1和人VEGF165后,各对应同源蛋白的总mRNA有显著增加,但大鼠MSC自身Ang-1与VEGF164的编码mRNA明显有下调趋势.结论pVEGF165-IRES-Ang-1重双顺反子质粒双基因表达量明显不一致,表现为受插入的位置关系影响,且可能受转染细胞内同源蛋白的总量调控.

  • 标签: 双顺反子 质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生成素-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 同源蛋白
  • 简介:四元数信号模型保持了阵元各分量之间固有的正交特性,因而针对极化敏感阵列信号处理基于四元数的方法具有比常规基于复数的长矢量方法更优的性能。将最大信号干扰噪声比准则应用于波束形成求得四元数最优权向量,进而完成了极化敏感阵列的滤波。与长矢量方法相比在具有相同的滤波性能情况下,四元数方法减少了一半的数据存储单元,降低了除法计算复杂度,从而提高了算法的处理速度。同时四元数的四维超复数正交结构提高了阵列对指向误差的稳健特性,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四元数 极化敏感阵列 波束形成 正交结构 稳健特性
  • 简介:绿帝1号沙打旺是通过远缘杂交育种,父本膜荚黄芪,母本斜颈黄芪.F1代后经多代集团选择选育而成.选择标准是植株高、分枝多、叶量大、花序多、开花期早、成熟穗多,茎秆黄绿色的直立型白色花株群体.选育的新品种与对照沙打旺比较在牧草产量上增产10%以上,牧草品质上有大幅提高;种子成熟早,种子增产300%以上,新品种根可替代黄芪入药.在耐瘠薄、耐干旱、耐严寒、抗风沙等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也等于或高于对照沙打旺.

  • 标签: 杂交育种 集团选择 植物学特征
  • 简介:论述了生姜脱毒培苗栽培技术措施,主要技术措施包括脱毒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

  • 标签: 生姜 脱毒组培苗 繁种技术
  • 简介:高速光电探测器阵列可对脉冲辐射场的时空分布进行高时间分辨连续测量,但对信号处理电路的性能和紧凑性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探测器阵列的信号处理主要包括探测器模拟信号调理前端和高速模拟信号实时采样处理后端。针对32通道1维光电探测器阵列,设计实现了后端实时信号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多通道高速ADC和FPGA实现了探测器模拟信号的12bit量化,采样频率为75MHz;针对多通道ADC输出的高速串行信号,设计实现了低开销的时钟对齐与帧识别电路,时钟对齐精度为78ps,保证了对多路高速串行数据的正确获取;基于高性能FPGA,实现了对32个采样通道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存储,信号处理电路的数据获取和实时处理速度达28.8Gb/s。

  • 标签: PIN光电探测器阵列 FPGA 串行数据同步 多路并行 实时处理
  • 简介:针对来波频率未知情况,提出了利用三维十字交叉天线阵列测量来波方向的方法,同时推导出基于比相法的测量来波方位角和俯仰角的算法。由于该算法与来波波长和基线长度无关,根据方位角和俯仰角的测量结果可推算出来波波长。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测向测频精度。

  • 标签: 三维天线阵列 比相法 测向 测频
  • 简介:贵州省黄牛改良工作开展了30多年,改良的区域化也基本形成,牛群中有大量的杂交一代,杂交二代牛、三代牛也有相当数量.黄牛改肉牛提高了养牛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许多地方的农民实现了“赶着黄牛奔小康”.贵州省的黄牛改肉牛大部分是二元经济杂交和部分级进杂交,由于级进杂交二代、三代牛,对营养条件及选育水平要求较高,从而出现了级进二代、三代牛生长性能有下降趋势.因此,利用三元杂交的生产方式,探讨肉牛三元改良效果,筛选出生长快、肉质好、经济效益高并适应贵州自然环境的杂交组合,指导遵义肉牛生产和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为此,2007年遵义市畜禽品种改良与贵州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站合作完成了,贵州省“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贵州省乳用兼用牛的培育与应用》(黔科合NY字[2007]3010号).引进弗莱维赫牛的细管冻精,开展肉牛三元杂交.从中筛选出适应本省自然条件、生长快、经济效益高的优良三元杂交组合,探讨三元杂交肉牛的合理利用方式,为集约化肉牛生产提供优良的商品肉牛.现将本次试验总结如下:

  • 标签: 三元杂交组合 肉牛生产 筛选试验 杂交二代 经济效益 生长性能
  • 简介:1.设a=,b=+1,当x为何值时,a与b的值相等?2.解不等式+6≥x,①4-5(x-2)并用数轴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写出该不等式的整数解.3.若0是关于x的方程(m-2)x2+3x+m2+2m-8=0的解,求实数m的值,并求此方程的解.4.试确定实数a的取值范围,使不

  • 标签: 方程(组) 不等式(组) 复习专题 不等式组 取值范围 整数解
  • 简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内容。研究设计由授课教师在2012级高一(7)班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在2013级高一(7)班采用“活动体验式”教学方式,并分别在这两个班中随机抽取10名学生,通过纸笔测试卷,统计答题情况。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双样本F检验和t检验,以比较两种教学方式在指导学生掌握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有效性。

  • 标签: 传统讲授式 活动体验式 自由组合定律 T检验
  • 简介: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提高单晶硅的光学吸收特性可以提高光伏利用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了具有竖直排列纳米孔阵列结构的单晶硅薄膜的光学特性,发现纳米孔阵列强化光学吸收的机理包括等效折射率减小、纳米尺度效应和电磁波谐振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合理设计纳米孔阵列的排列周期和孔径可以大幅增强单晶硅薄膜的光学吸收,使纳米孔阵列单晶硅薄膜光伏器件的理论效率比相同厚度单晶硅片光伏器件高85.5%,并预期可以使10^0μm量级厚度的纳米孔结构单晶硅薄膜具有和10^2μm量级厚度的单晶硅片相当的光伏特性。

  • 标签: 硅纳米孔阵列 光学吸收 光伏 时域有限差分法
  • 简介:摘要:为解决光导探测器阵列测量电路自身发热引起的温升过高和信号基线漂移问题,提出采用分时恒流驱动的方案。通过用16只精密电阻代替电桥式测量单元,构建了简化的16路分时恒流供电的验证实验电路,实验获得的16个输出电压与采用的电阻值呈线性关系,输出电压拟合直线斜率等于恒流源的输出电流。通过设计适当的低通滤波器,消除了因开关切换引起的毛刺,获得了理想的输出波形,证明了对多通道光导探测阵列进行分时恒流供电的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光导探测器阵列 惠斯登电桥 恒流源 多通道模拟开关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简介:针对均匀线阵提出了一种对同时存在阵元位置误差、幅相误差及阵元互耦的阵列进行校正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旋转阵列天线得到多个校正方位的样本数据,达到多个信源独立分时校正的效果,然后通过对空时矩阵进行特征分解,得到实际阵列流型的估计值,并构造代价函数,最后采用迭代算法同时估计出所有阵列误差参数,从而实现误差的校正。计算机模拟仿真及实际阵列天线的校正实验均验证了该算法对误差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和校正方法的实用性。

  • 标签: 均匀线阵 阵列误差校正 时空矩阵 特征分解
  • 简介: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累及髂外动脉的股总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7例累及髂外动脉的股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施了股动脉内膜剥脱及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观察围手术期结果及动脉再通情况。结果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每例患者平均植入支架(1.51±0.75)枚,术后踝肱指数(ABI)较术前增加0.54,患者下肢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7.0%(8/47),无死亡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673.6±384.4)天。随访中有4例患者出现支架内闭塞。应用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97.8±2.2)%,术后24个月一期通畅率为(86.3±6.7)%。结论杂交技术治疗累及髂外动脉的股总动脉闭塞性病变围手术期结果及早期随访效果理想。

  • 标签: 杂交技术 髂动脉 股动脉 治疗结果
  • 简介:尿路上皮癌是我国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在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尿路上皮覆盖部位,以膀胱癌最为多见,最常表现的临床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为泌尿系肿瘤的传统检查方法之一,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是近年来新兴的细胞分子学技术,可以从基因层面检查出肿瘤病变,本研究通过比较血尿患者的尿液FISH检查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尿路上皮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探讨其在血尿患者尿路上皮癌筛查研究中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尿路上皮肿瘤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临床应用 无痛性肉眼血尿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 简介:笔者于2013年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华东地区的教学评比活动,并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在评比中荣获一等奖。现重新梳理原教学设计,在此与各位同行交流研讨。

  • 标签: 教学设计 孟德尔 实验 杂交 豌豆 中国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