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巴金在中国文人心中,是怎样一个形象?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作家、评论家,或接受记者采访,或撰文,或在会中表述。今天,他们中有许多人已经离世。但是,他们真切的话语留在记者的笔记本中。

  • 标签: 巴金 评说 记者采访 80年代 评论家 笔记本
  • 简介:[写作不是为了自己,写作也是为了自己。]这是巴金一九九一年五月八日,为我题写的两句话。我常常面对着他的手迹,体味其中的涵义,感受他对后辈的勖勉之意。

  • 标签: 巴金 中国 文学 作家 手迹
  • 简介:走下公共汽车,穿过马路走上了人行道,压不住心头的激动,急匆匆地朝着去华东医院的方向直迈步,走着走着,想起了医生的告诫,立即克制地放慢了步伐。自生病开刀后在家疗养以来,已有三个月未去过医院看望巴兄了。尽管他的情况通过国糅口中也都一清二楚,而思念之情仍炽,总想看到人心里才更落实。

  • 标签: 中国 巴金 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 学术研讨会
  • 简介:处世缘何媚意无,百年风雨沐修竹。晚来随想尤深挚.忏悔良知蘸血书。

  • 标签: 悼巴金
  • 简介:巴金先生已经是百岁老人,听徐钤先生告诉我,巴金两次在病中说:“我已经不能再写作,对社会没有用处了,还是停止用药吧”。这说明巴金先生始终是清醒的。我们要理解和评价巴金在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应该把握他一生的自觉追求及其实践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复杂历史内涵,从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启示。

  • 标签: 巴金 中国 文学评论 作家 价值取向 现代
  • 简介:重庆,这个著名的山城,曾经吸引了中国现代许多著名作家;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大后方的重庆,成了知名文化人士的聚集地。巴金在重庆曾生活工作了五六年.与重庆有着深厚的感情,其民主革命时期后期的主要创作,都与重庆紧密相连。这是重庆文学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中国 重庆 巴金 文学研究 文学创作 文化心理
  • 简介:最近几年,当庆贺巴金先生百岁华诞的时候,当党中央国务院给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的时候,当中央电视台评选巴金为“感动中国2003年十大人物”的时候,当巴金的作品继续不断再版发行的时候,我们多么兴奋,多么激动!可是,自然规律无情,过百岁不久的巴金先生,不幸在2005年10月17日离开我们西行远去,使我们痛失“世纪良知”,痛失世界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文学大师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给我国和世界人民造成惨重损失。

  • 标签: 巴金 “人民作家” 中外文化交流 中央电视台 自然规律 文学大师
  • 简介:<正>巴金是著名的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李尧棠,字芾廿。“巴金”是他1929年发表《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另外还有佩竿、余一、王文慧、欧阳镜蓉等笔名。一、创作活动的准备与开端1904年11月25日,巴金诞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的大家庭。父亲李道河曾任清政府广元县知县。母亲陈淑芬是巴金的“第一个先生”,除教读古诗词外,还教导他“爱一切的人,不管他们贫或富”(巴

  • 标签: 巴金 作家 作品 《灭亡》 中篇小说 散文家
  • 简介:巴金病重期间和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罗干等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巴金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 标签: 巴金 《悲怆》 送别 胡锦涛 江泽民 吴邦国
  • 简介:文章指出“基督教的输入、传播经历了好几百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了对基督教的新的挑战,《圣经》也接受了理性审判的检验。”而“巴金的世界观同宗教是对立的,但他对《圣经》悉心研读,勤于钩沉,用精取弘,融合新机,借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却是广泛而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坚持信仰,对未来理想世界的热切期望”,

  • 标签: 未来理想 克鲁泡特金 自由平等 江淮论坛 寓言故事
  • 简介:巴金闲谈,他三次到过闽南。美丽的厦门鼓浪屿、古老而淳朴的泉州,还有漳州的石板路上,都留有青年巴金的足迹。

  • 标签: 巴金 闽南 怀念 鼓浪屿
  • 简介:巴金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先生是个姓刘的老人,刘先生有一个名叫陆慎的朋友在府衙当师爷。陆慎也是个学富五车的人,他们有空的时候经常相互串门,聚在一起喝茶聊诗词。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巴金在建国后除了继续写作外,还主编了著名的《收获》杂志。由于封势及个人多方面的原因,他对《收获》所发挥的作用往往受到限制,但巴金对《收获》的巨大贡献.依然十分显著。巴金不仅在《收获》经济陷入困境时施以援手,而且以自己的思考、写作强化了现代知识分子坚持人文精神传统的鲜明个性,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和崇高威望抗拒世俗、权势的挤压和围困,使得《收状》杂志历经劫难而总是富有生机地行进着。巴金不仅为《收获》把舵护航,而且严然成了坚持“五四”精神的旗帜和象征。

  • 标签: 巴金 《收获》 中国 人文精神 政治活动 批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