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妇产科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当中随机抽选出8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这8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妇产科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而另外一组患者视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相比较而言,观察组妇产科患者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妇产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产科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降低导尿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极高的作用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妇产科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致泌尿系感染(UTI)相关菌群及药敏结果。方法:我院选取泌尿外科手术患者66例参与研究,用自动化细菌分析仪、K-B纸片扩散法开展病原菌鉴定、药敏试验,分析结果。结果:全部患者共检出致病菌87株,各病原菌的检出中,占比最高的是G 菌,占比74.71%。结论:G 菌是泌尿外科手术留置导尿引起UTI主要病原菌,多数是大肠埃希菌,临床应结合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泌尿外科手术 留置导尿管 泌尿系感染 菌群 药敏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病人留置导尿的维护干预措施以减少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80例留置导尿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导尿维护干预,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导尿维护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神经外科病人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 标签: 导尿管维护 神经外科 相关性尿路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用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对基层医院导尿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干预和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留置导尿患者。采用历史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2021年1—12月全院留置导尿的7102例(对照组),总导尿留置天数为28109;2022年1—12月全院留置导尿的8485例(干预组),总导尿留置天数为33940,分析导尿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CAUTI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但P>0.05。结论:留置导尿是临床中常见的护理技术及治疗手段,导尿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urinarytractinfection,CAUTI)是留置导尿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运用护理敏感指标监测方式可指引目标方向和降低基层医院导尿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护理敏感指标监测 基层医院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发生导尿相关性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875例老年患者,将其分为发生组、未发生组两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致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留置导尿时间≥6d和肾功能障碍等因素,是致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医护人员可依照致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实施相关预防措施。

  • 标签: 老年住院患者 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分析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在预防尿路感染(UTI)中规范导尿护理流程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受试者为80例留置尿病例,以2022.01~2023.07为研究期限,经双盲法分为40例/组,组名分别设置为甲和乙。甲组应用常规护理,乙组应用规范导尿护理流程。比较置后各时段UTI发生率及满意水平。结果:乙组病例的置后3d、1w、10d时UTI发生率较甲组病例均更低(P<0.05)。乙组病例的满意水平总体较甲组病例更高(P<0.05)。结论:在留置尿病例中实施规范导尿护理流程的效果突出,可有效减少UTI发生率,且可提升患者满意水平,可积极推广和广泛借鉴。

  • 标签: 尿路感染 规范导尿管护理流程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论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居家患者导尿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56例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本院治疗后居家留置导尿的患者开展观察。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28)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n=28)在对照组护理标准上补充“互联网+护理服务”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两组照顾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及对导尿维护知识的了解程度。结果 观察组补充“互联网+护理服务”护理模式后,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照顾者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导尿维护知识的了解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通过微信沟通进行护理指导和沟通,可以降低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照顾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照顾者对导尿维护知识的了解程度,为老年居家患者的护理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升老年居家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

  • 标签: 老年居家患者 ”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 居家留置导尿管 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联合追踪护理,做好效果分析。方法:本次选取的泌尿外科患者共计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联合导尿追踪护理,做好效果分析。结果:通过对试验组、对照组泌尿外科患者进行感染情况比较,对照组、试验组感染中人数分别为4例、12例,整体感染比例明显高于试验组(t=11.025、13.289)p均<0.05。

  • 标签: 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 预见性护理联合追踪护理 感染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道冲洗用导尿连接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患者经膀胱腹内压监测中运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23年6-2024年6月收治的86例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参考组,每组43例。其中参考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连续5d的IAP监测,实验组采用尿道冲洗用导尿连接一次性压力传感器进行IAP监测。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在IAP监测效果、干预后患者饮食达标率、BMI增加量等方面均优于参考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冲洗用导尿连接一次性压力传感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腹内高压患者的IAP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内高压 膀胱内压监测 一次性压力传感器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留置导尿留置时间对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为缩短留置导尿留置时间提供有效依据。方法:筛选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诊治的5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满足研究需求分别设立A组与B组,对患者平均分配,达到每组29例的标准。B组采取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缩短患者的留置导尿留置时间,对比其感染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A组患者缩短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留置时间后,其感染发生率(89.65%)明显低于B组(62.06%),P<0.05。A组患者缩短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留置时间后,其治疗有效率(93.10%)明显高于B组(68.96%),P<0.05。结论:医护人员密切观察留置导尿患者的治疗情况,对其进行每日监测,详细记录其生活指标变化、尿标本培养等,适时提醒医师是否可进行拔,合理缩短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导尿留置时间,有效降低其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应用。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留置导尿 缩短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脑卒中患者早期间歇导尿期间,开展康复护理的积极性。方法:研究时段介于2022年7月~2023年4月,抽取我院1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均给予早期间歇导尿治疗,且在治疗期间开展康复护理。结果:干预后患者残余尿量更少(P<0.05)。结论:康复护理的实施,能积极且有效的减少脑卒中患者的残余尿量,提高间歇导尿治疗效果而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间歇导尿 康复护理 残余尿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在康复护理中采取间歇清洁导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康复护理中采取常规导尿,试验组在康复护理中采取间歇清洁导尿。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2.94%)高低对照组(23.53%)。结论:间歇清洁导尿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容量,减少患者残余尿量,降低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脊髓损伤 康复护理 间歇清洁导尿 膀胱容量 残余尿量 泌尿系统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源性膀胱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开展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在2022年4月—2024年1月范围内,以神经源性膀胱为选取对象,选择90例患者实施研究,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根据1:1比例实施分组处理,对照组择取45例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择取45例开展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最大尿流率,相比对照组升高;导尿留置时间、残余尿量,相比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神经源性膀胱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开展康复护理可缩短其导尿留置时间,亦可改善残余尿量,增加尿流率,值得借鉴与实施。

  • 标签: 康复护理 神经源性膀胱 导尿管 留置时间 残余尿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病员裤在神经外科留置导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间收治患者80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病员裤)和观察组(40例,改良病员裤)。对比两组隐私保护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隐私保护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病员裤可保护神经外科留置导尿患者个人隐私,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留置导尿 改良病员裤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接受间歇导尿和膀胱康复护理的联合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我院神经康复科收治62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采取间歇导尿康复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膀胱康复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排尿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感觉与运动神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排尿次数、每次排尿尿量均明显高于常规组,24h尿失禁次数以及残余尿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间歇导尿和膀胱康复护理可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感觉与运动神经功能,促进正常排尿,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 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系统评估延续护理应用于脊髓损伤患者自我清洁间歇导尿中的效果。方法:研究目标:本院的80例脊髓损伤患者,时间范围:2023年1月-2023年1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后者予以延续护理,深入探究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尿路感染率。结果:就对照组来讲,研究组患残余尿量明显较少,尿路感染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延续护理在脊髓损伤患者自我清洁间歇导尿中具有显著的影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自我清洁间歇导尿的感染率,缩短导尿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延续护理 脊髓损伤 自我清洁间歇导尿 残余尿量 尿路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留置导管护理中引起疼痛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提高老年患者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满意度。方法为了保证安全,应该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精确地选择合适的导尿,在插入、留置和拔出时都要认真进行无菌操作。结果消除老年患者恐惧心理,减轻疼痛,预防感染,减轻了老年患者留置导尿期间的疼痛。结论为了更好地照顾老年人,我们建议护士增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不断深入研究和掌握相关的医疗专业理论和实践,积极参与临床实践,认真遵守无菌技术规范,以有效缓解老年人接受放射治疗时的疼痛,避免可能出现的尿路感染和损害,从而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 标签: .[]老年人 留置导尿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沉隧道节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首先介绍了沉隧道的定义和施工原理,然后分析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接着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

  • 标签: 沉管隧道 管节施工 精度控制 注意事项 施工原理 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