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骨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我院骨科2007年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椎骨的患者63例的诊断治疗情况,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判断骨折是否稳定,并对患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获得随访的非手术治疗患者20例,CT示骨折骨性愈合18例,骨折无明显骨痂的2例;获得随访的手术治疗患者36例均骨性愈合,23例有神经症状的完全消失19例,2例明显好转,2例无明显改善。结论根据骨折是否稳定,是否伴有严重的脊髓损伤来决定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骨患者护理中应用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接收的椎骨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4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7 d、30 d的视觉模拟(VAS)评分[(2.2±0.7)分、(0.9±0.1)分]低于常规组[(3.5±0.6)分、(1.9±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84、10.296,均P<0.05);研究组术后30 d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 [(16.6±1.4)分]高于常规组[(14.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00,P<0.05);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基础知识[(24.1±0.9)分]、并发症防治知识[(22.6±3.4)分]、合理用药知识[(24.6±0.4)分]、康复锻炼知识[(23.1±1.8)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14.5±3.3)分、(15.5±4.6)分、(13.3±2.8)分、(13.5±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89,15.419,13.228,12.767,均P<0.05);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5.12%(39/41),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3.17%(30/41)(χ2=6.822,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32%(3/41)]显著低于常规组[21.95%(9/41)](χ2=15.134,P<0.05)。结论对椎骨患者给予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进一步减轻患者痛感,促使其颈椎功能显著改善,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进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寰枢椎骨折 临床护理 健康教育 干预 疼痛 JOA评分 病人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观察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在椎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70例椎骨患者为研究观察主体,采集时间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开始/结束),配偶设计法分对照Z组(常规护理干预)、引领式M组(常规护理干预+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3个月后认知情况、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结果 护理后,引领式M组、对照Z组比对,前者认知情况、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明显更优。结论 将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应用在椎骨患者护理中,可以起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认知水平的目的,患者治疗依从性更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寰枢椎骨折 引领式健康教育路径 认知情况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显微镜下微创肌间隙侧块融合术(Mis-PALF)和开放融合固定术对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Mis-PALF手术治疗(17例)或开放融合固定术(88例,作为对照)的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Mis-PALF组男9例,女8例,年龄(45.8±19.8)岁;对照组男48例,女40例,年龄(50.0±13.9)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围术期出血量、术后体温、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追加止痛药物情况、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以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Mis-PALF组围术期出血量较开放组减少[(111.8±35.9)ml比(362.9±18.6)ml,P<0.01]、住院时间较短[(3.06±0.63)d比(4.24±0.14)d,P<0.01]、追加止痛药物人数较少(3/17比56/88,P<0.01)。两组手术时间[(125±7)min比(113±8)min,P=0.525]、术后发热(11/17比37/88,P=0.086)、术后VAS>3分比例(1/17比13/88,P=0.357)、随访JOA改善率(66.9%±28.8%比74.2%±28.6%,P=0.409)及并发症发生率(1/17比3/88,P=1.000)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开放融合固定术,在脱位患者中,Mis-PALF能显著减少围术期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止痛药物使用,同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寰枢关节 寰枢椎脱位 寰枢侧块融合 微创手术 快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关节半脱位是指由于外伤、退行性变、劳损、感染风寒等原因导致椎、椎的轻度移位及相关软组织损伤,其常见症状是头疼、眩晕、恶心、呕吐、眼胀等1。多见于儿童,成人较为少见。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如手法复位、颈椎牵引等。但本病如不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脱位进一步加重,可导致脊髓高位受压,造成截瘫甚至危及生命。其潜在的危险性较大。本文就一例在体能训练中因姿势不当造成关节半脱位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关节头半脱位提供参考。

  • 标签: 寰枢关节半脱位 姿势不当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脱位是脊柱外科的重大疾病,椎连接头颅和颈椎,与椎动脉、延髓及上位脊髓关系紧密。炎症、创伤、肿瘤及先天性畸形是主要的病因。患者常因疾病自热进展或者是创伤加重,出现严重的临床结局,包括高位截瘫甚至危及生命。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常需手术治疗。完备的术前检查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以达到解除脊髓压迫,改善患者生活治疗的治疗目的。

  • 标签: 寰枢椎脱位 手术治疗 后路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椎半脱位患者推拿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采用推拿手段进行治疗。结论让患者端坐于治疗凳上,施术者站其身后。先用一手按于患者头顶固定,另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着力,反复捏揉颈部两侧肌肉韧带,在其风池、天柱等穴及损伤之处进行重点捏揉,促使其缓解痉挛,放松肌肉,舒筋活络,恢复肌肉韧带的弹力和正常拉力。再用两手协同用力,托住下颌,反复进行轻柔的旋转摇动头颈部,用以活动头颈部各关节,纠正关节脱位,促使其恢复活动功能,再反复捏揉肩部肌肉及经络穴位,再反复捏揉上肢肌肉经络穴位。最后,顺序牵拔五指。

  • 标签: 寰枢椎半脱位 推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X线或CT检查证明为关节半脱位患者66例。采取综合治疗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对照,1、观察X线张口位片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前缘之间距离是否在正常范围,2、观察关节位置及临床体征症状是否消失。结果总有效率96.2%。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校正关节半脱位,恢复颈椎力学平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综合治疗 寰枢关节半脱位 疗效 观察 力学平衡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上,关节半脱位是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有些病例可能会自行消退;然而,其他病例可能会导致关节骨解剖结构的继发性变化,导致持续性畸形。本文将通过青少年关节半脱位的病因和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其治疗手段来论述目前医学上关于青少年关节半脱位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寰枢关节半脱位 牵引 推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斜切面非金属微创通道下经常规Smith-Robinson前外侧入路进行关节松解联合后路固定治疗难复性关节脱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例难复性关节脱位患者的病历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44.6±9.0)岁(范围38~61岁)。采用斜切面非金属微创通道下经常规Smith-Robinson前外侧入路进行关节松解联合后路固定手术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齿前间距(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及复位指数、椎平面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80.0±23.1)月(范围34~96个月),前路松解时间(105±23)min(范围75~135 min),总手术时间(234±42)min(范围212~276 min),前路手术出血量为(80±16)ml(范围60~100 ml),总术中出血量(123±34)ml(范围86~150 ml)。术前JOA评分为(6.6±0.9)分,术后1个月为(11.2±0.4)分,末次随访时为(14.8±0.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28,P<0.001),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79.1%±7.64%。术前ASIA分级为C级3例,D级2例;至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为D级2例,E级3例。术前ADI为(9.56±1.07)mm,术后6个月为(1.46±0.39)mm,末次随访时(1.48±0.2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6.54,P<0.001)。末次随访时复位指数为84.6%±1.4%。术前SAC为(10.3±1.83)mm,术后6个月为(20.12±1.19)mm,末次随访时为(20.06±1.2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47,P<0.001)。术后6个月有3例患者植骨已融合,术后12个月5例患者均获良好的植骨融合。1例患者术后14个月时因外伤导致钛棒断裂,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难复性关节脱位应用斜切面非金属微创通道下经常规Smith-Robinson前外侧入路进行关节松解联合后路固定手术,可取得良好的复位及神经功能改善,手术安全、有效,术后疗效满意。

  • 标签: 寰枢关节 脱位 外科手术,微创性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以复位的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50例,年龄(41.8±12.9)岁。用一期后路撑开、融合器置入的方式治疗绝大部分(n=80)难以复位的脱位,少数病例(n=2)行腹侧减压。对全部病例进行临床随访,分析术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共80例(97.6%)进行了一期关节撑开、融合器置入,其中4例伴有侧方关节骨性融合,以骨凿切断;2例(2.4%)齿关节骨性融合的患者进行了经口齿状突切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8.6±7.3)个月。术后CT随访发现60例患者(75.0%)齿间距(ADI)恢复正常。患者术后ADI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4)mm比(5.0±1.5)mm,P<0.05];术后齿状突距离钱氏线的垂直距离较术前下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3.8)mm比(10.2±5.2)mm,P<0.05];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1.5比11.2±1.7,P<0.05)。75例(93.8%)患者在术后1年随访即形成关节间骨性融合。结论难复性脱位绝大部分可通过后路一期关节撑开、融合器置入手术达到良好的复位。

  • 标签: 寰枢关节 寰枢椎脱位 手术策略 复位 减压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 X线或 CT检查证明为关节半脱位患者 66例。采取综合治疗 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对照, 1、观察 X线张口位片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前缘之间距离是否在正常范围, 2、观察关节位置及临床体征症状是否消失。结果:总有效率 96.2%。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校正关节半脱位,恢复颈椎力学平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综合治疗 寰枢关节半脱位 疗效 观察 力学平衡
  • 简介:关节半脱位在临床上日益常见,自从报道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目前仍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为进一步加深对关节半脱位的认识,该文从解剖生理、病因机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方面对它的临床诊断进行综述。

  • 标签: 寰枢关节 半脱位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关节半脱位效果。方法本研究涉及对象为100例关节半脱位患者,研究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2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给予参照组推拿牵引治疗,给予研究组推拿牵引正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关节差值,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关节差值改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关节半脱位患者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关节恢复,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中医正骨手法 寰枢关节半脱位 寰枢关节半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裹关节半脱位的中医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对147例小儿裹关节半脱位患儿予以心理护理,牵引护理,推拿护理,艾灸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结果147例患儿经治疗护理后症状、体征消失,头颈活动恢复.X线片或CT显示,135例关节位置恢复正常.12例左右侧齿关节距离的差异明显较牵引前减小.随访4~12个月,144例患儿未复发.结论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对关节半脱位患儿进行辩证施护,对患儿实施整体的、全程的个性化护理,使患儿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增强,提高了患儿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有助于建立小儿关节半脱位的规范化中医护理方案.关键词关节;半脱位;儿童;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R68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3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后路融合固定术在治疗椎不稳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颈后路复位、减压和融合固定治疗的16例椎不稳病例临床资料。结果Apofix椎板夹固定9例,Axis钛板螺钉固定7例,均自体骨移植。完全复位8例,部分复位6例,原位固定2例。无椎动脉损伤、脊髓损伤、感染、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随访3-21个月,平均10±1.2月,X光片、CT复查所有病例3个月后均达到满意融合。脊髓功能有7.5提高到13分。结论颈后路融合固定术可使椎不稳与脱位获得即刻和长期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临床效果好。

  • 标签: 寰枢椎不稳 后路固定融合 Apofix A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