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MRI在儿童头颅及脊柱病变的诊断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MR检查技术难度大,成像参数和序列繁多,同时儿童尚在生长发育中,为了规范儿童头颅及脊柱MR检查技术,我国儿科放射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从MR检查禁忌证、检查前准备、不同检查部位及检查目的的序列选择等方面起草了儿童头颅及脊柱MR检查专家共识,以期规范儿童头颅和脊柱MR检查方案,不断提高儿童颅内及脊柱病变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儿童 磁共振成像 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人性化干预顺利完成头颅CT增强扫描。方法对156例头颅CT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身发热,轻度恶心56例,重度恶心呕吐10例,全身出现荨麻疹11例,荨麻疹合并眼睑、耳廓水肿者3例。结论加强人文关怀,重视人性化服务,可以得到患者的信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取得患者的合作,使CT强化得以顺利进行,提高CT强化扫描的质量。

  • 标签: 头颅增强 注射 人性化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颅脑超声在早产儿颅内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42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予以所有患者颅脑超声诊断,深入分析其病理特征,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产儿颅内出血检出率为96%,经对症治疗后30例治愈,7例好转,2例死亡,其他3例正常。结论超声已成为了早产儿颅脑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案,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颅脑超声 早产儿 颅内出血 诊断与治疗
  • 简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头颅正侧位摄影旧,无任何辅助装置。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存在不少缺陷,为提高投照成功率及可靠的论断依据,我们特设计制作了头颅摄影固定架日,(以下简称固定架)临床应用获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头颅 临床应用 正侧位 投照 论断 成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头颅CT检查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提高CT扫描的质量,减少X线辐射。方法对240例4-10周岁小儿头颅CT扫描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由医生按一般检查指导进行,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护士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检查结束后记录伪影次数、重复扫描次数、扫描成功例数及CT图像扫描质量等,按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干预组的扫描成功率及CT图像扫描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小儿CT检查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CT扫描质量及小儿CT检查的成功率。

  • 标签: 小儿 护理干预 CT扫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研究观察头颅局部降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为临床救治提供可靠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我院2000年至2004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入选标准:①GCS计分3~8分,伤后昏迷6h以上或24h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h以上者[1];②年龄18~70岁,平均49岁,发病前无心、肺、消化道溃疡及糖尿病史;③颅脑CT证实为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脑出血;④伤后6h内入院治疗.

  • 标签: 局部降温 重型颅脑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宁夏地区儿童头颅、胸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水平,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CT辐射剂量优化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实地采集宁夏地区不同市、县、区不同规模医院1~2周内儿童(≤15岁)头颅、胸部CT的扫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患者有效剂量(E)值;并将CTDIvol、DLP的第75百分位数(P75)与其他国家推荐的DRL值进行比较;所有儿童分4个年龄组:<1岁、1~5岁、6~10岁、11~15岁。结果走访调查39家医院,调查CT设备47台,采集头颅断层扫描1 134例,胸部平扫636例。头颅CTDIvol、DLP的P75分别为:<1岁:44.2 mGy、456.2 mGy·cm;1~5岁:57.2 mGy、659.6 mGy·cm;6~10岁:61.1 mGy、668.7 mGy·cm;11~15岁:63.6 mGy、849.3 mGy·cm。胸部CTDIvol、DLP的P75分别为:<1岁:5.0 mGy、89.2 mGy·cm;1~5岁:5.9 mGy、124.8 mGy·cm;6~10岁:6.0 mGy、167.9 mGy·cm;11~15岁:7.1 mGy、235.0 mGy·cm。结论宁夏地区儿童胸部CT的辐射剂量与其他报道相近,但头颅CT的辐射剂量相对偏高,且各年龄段均存在偏高现象,尤以婴儿患者较著;应加强宁夏地区儿童头颅CT的辐射剂量优化与监管,增强儿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的剂量控制意识,提高对辐射相关风险的认识。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成像 辐射剂量 诊断参考水平 辐射剂量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头颅CT检查结果,为脑瘫患儿进行临床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8月入我院治疗的75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行CT检查后,对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75例脑瘫患儿中,CT检查结果中表现异常者51例,异常率68.0%;CT异常表现脑软化、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脑萎缩、脑裂畸形、脑皮质发育不良例、基底节钙化、白质钙化、脑室扩大、蛛网膜囊肿、巨脑回等;临床不同分型脑瘫患儿中的CT异常率不同;有合并症脑瘫患儿CT异常率高于无合并症患儿。结论在对脑性瘫痪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中,头颅CT检查至关重要。

  • 标签: 脑性瘫痪患儿 头颅CT 检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不同CT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扫描,对比分析图像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行常规头颅CT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31例采用探测器160mm轴宽度进行扫描,对照组31例采用探测器40mm轴宽度进行扫描,对比分析二种扫描模式得到的图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脑灰、白质CT值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灰白质对比噪声比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常规头颅CT检查,采用宽体探测器轴160mm扫描方式更为合适,该检查方式适合推广使用。

  • 标签: 头颅CT 宽体探测器 脑灰 白质 CN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头颅血肿处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本课题抽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42例新生儿头颅血肿患儿,探讨处理方法和预后关系。结果血肿抽吸和未抽吸患儿血肿吸收时间比较无意义(P>0.05),但个别血肿直径≥5cm患儿,且未施抽吸1例患儿进展为骨性囊肿。结论针对新生儿头颅血肿患儿,若血肿直径<5cm则施行保守治疗,但若≥5cm则可施行血肿抽吸处理。

  • 标签: 新生儿头颅血肿 血肿抽吸 处理与预后关系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头颅血肿护理新方法。方法:本课题抽取我院 2017 年 2 月-2019 年 7 月收治的 96 例新生儿头颅血肿患儿,随机纳入 A 组(n=48)、B 组(n=48)。A 组采用常规药物外敷,B 组采用常规药物外敷+局部按揉,对比患儿总有效率、血肿吸收时间。结果: A 组总有效率为 87.50%,B 组为 97.92%,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B 组血肿吸收时间为(4.3±0.6)d,A 组为(8.7±1.6)d,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于新生儿头颅血肿患儿中,常规药物外敷联合局部按揉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缩短血 肿吸收时间,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新生儿头颅血肿 常规药物外敷 局部按揉 总有效率 血肿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螺旋CT扫描,采用降低管电流技术获得小儿头颅图像,以达到降低射线剂量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100例根据临床需要行螺旋CT头颅扫描的儿童(0-14周岁),低剂量组按年龄分为2组,一组为0~4周岁,60mA;二组5~14周岁,80mA;常规组均为180mA。其余扫描条件一致,记录各组的CTDIw值。2名医师独立对图像质量采用5分制进行评估,≥3分被认为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果常规组的CTDIw为45.8mGy,60mA组的CTDIw为9.6mGy,80mA组的CTDIw为19.2mGy。管电流分别降低了69.6%和58.1%。所用图像基本都满足了临床需要。结论螺旋CT应用降低管电流的方法在小儿头颅扫描时可明显降低射线剂量,并可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质量,管电流设定在60~80mA为宜。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小儿头颅 低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