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在分析“抟”的同源及阐发“抟”的词义引申脉络上,认为王力的《古代汉语》对“抟”的注释欠妥当,当训为“环绕”即可。

  • 标签: 古代汉语 同源词 注释
  • 简介:本文旨在研究应该从什么意义上来使用“书画同源”。所谓“源”包括两层含义:文字和绘画初始创作的主体的目的以及文字和绘画的初始功能是什么;文字和绘画的构成外形从何而来。本文以实物资料为依据,再参照历代文献,将中国文字和绘画的起源与世界各地域文字和绘画的起源作比较,与当代原始部落或后进民族的状况相比较,认为文字与绘画是人类在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和目的中创造发展起来的文化。前者始终沿着单一的方向发展,最后与语言相对应成为人类记录事物的交际工具;后者初以图腾、描绘现实生活为目的,逐步发展成为供欣赏的精神产品形式,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二者不论在起源阶段还是发展阶段都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世界各地域文字和绘画的外形构成过程极其类似,因而实际上不存在“中国书画同源”的独特性。中国艺术的独特性在于:书画同理——中国书法与绘画审美原则的一致性;书画同法——中国书法与绘画的用笔技术和方法的相同性。这与“书画同源”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不可混为一谈。

  • 标签: “书画同源” 中国 艺术 文字 构成外形
  • 简介:书画同源意指中国书法与绘画关系密切。两者虽异体但同质,不仅在起源、使用工具材料及笔法、墨法、章法等表现技巧上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更在其气韵、神采、品格、意境等审美意趣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家所独有的,其内涵幽远深邃,他们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显示其共同的精神追求,即神韵与意境。它使中国的书法与绘画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 标签: 书法 国画 起源 表现技法 审美
  • 简介:说到诗酒,便使人想起"太白斗酒诗百篇"的句子。夸张是夸张了些,"难舍杯中物,朦胧好赋诗"却是古今文人雅士的共同识见。诗酒文化源远流长。上古时代,劳动交往,男女相恋,神灵祭拜等等社会活动中就有了诗。"既交劳,便有诗"。而酒也大抵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炎帝时代,从种植五谷开始,酒便产生,因为酒乃五谷的发酵物,既有谷,必有酒。诗因酒而恣肆,酒因诗而喷香,诗酒自然走到了一起。诗与酒是大众孕

  • 标签: 酒文化 炎帝时代 上古时代 社会活动 古今文 夸张
  • 简介:同源研究不仅是探求汉语词汇系统的需要,它在语文性辞书对于一些相关词语的义项分列、准确释义方面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避免我们在义项分列、词义解释时的主观性,使我们顺利找到词形、音、词义变化的理据。论文结合"了"、"阑单"、"郎当"、"龙钟"、"潦倒"、"落拓"这一组同源,谈谈《汉语大词典》存在的相关问题。

  • 标签: 同源词 语文辞书 义项分列 释义
  • 简介:文科型研究脉络《复活节岛——人类的试验场》的作者袁越通过亲身考察和采访研究,从”石像”、“天灾“、”人祸”等几个主题来诠释复活节岛巨石阵和复活节岛人的覆灭这人类未解之谜。文章具备了社会学、历史学研究的本质精髓以及脉络方法的同时,还借助了自然科学研究的手段。这虽是一篇文史类文章.却启发我思考与理工类研究的异同.一发现其中的关窍.不禁觉得一通百通。

  • 标签: 同源 复活节岛 科学研究 试验场 社会学 历史学
  • 简介: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故药治远不如食治平稳。将食疗放在药治之上,是中国传统医学治病的主流思想。

  • 标签: 中医 饮食健康 药性 食物
  • 简介:"医巫同源"是祖国中医发展程途中的重大文化现象.其涉及我国古代哲学、宗教、民俗、医学、心理、政治以及天文历法等诸多层面,惜乎未能进行深入研究.巫、医不分是战国以前确乎存在的客观现象.战国时中原虽说巫、医有分立现象,但巫、医通兼现象仍然实存;楚地南国巫、医从来未曾分离;战国以还,扁鹊、张仲景及作者,虽然倡言不可纯信巫术疗疾,但亦从未全然否认其实效.整个古代,巫觋或巫术在医学领域的地位、作用始终未失.

  • 标签: 祝由科 太医署(局)
  • 简介:先民在采集食物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某些植物对人体有益,可以成为食物,某些植物能治病,可以作为药物,某些植物对人体有害,食后会吐泻,昏迷,或死亡。由此可知,先民对食物、药物及毒物的认识过程,均起源于人类最初觅食及生产活动。

  • 标签: 药食同源 认识过程 生产活动 食物 植物 药物
  • 简介:本文旨在为王力著的《同源字典》、刘钧杰著的《同源字典补》、《同源字典再补》拾遗补阙。有些字王力、刘钧杰的上述著作虽已收录、考释,但这些字还有另外的意义,尚可以与另一些字构成另一对(或一组)同源字(或称"同源")。本文依照"音近义通"的原则考释同源字。

  • 标签: 同源字 义根 音近 义通
  • 简介: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现代日语中可以看到大量与汉语同源的成语,但它们各自表达的意义或词形结构却不尽相同。文章从成语的概念、意义、民族个性三个方面分析了中日同源成语在双方语言中的异同,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中日民族文化的差异。

  • 标签: 同源成语 概念 意义 民族个性
  • 简介:生姜原产於印度,在西元前2世纪,经由海路传到古希腊,後到古罗马;又通过陆路,经由波斯(现在的伊朗)运往土耳其及欧洲。在印度传统的医学书籍《阿育吠陀》中,将生姜记载为:“神明赐予人类的治疗药物。”

  • 标签: 生姜 药食同源 阿育吠陀 医学书籍 治疗药物 古希腊
  • 简介:题目:如图1,点A在半径为3的⊙O内,OA=√3,P为⊙O上一点,当∠OPA取最大值时,PA的长等于().

  • 标签: 小品 解题 最大值
  • 简介:就人类诗歌的起源而论,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远不如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证据之重要,因为前者以远古诗歌为对象,渺茫难稽;后者以现代歌谣为对象,确凿可凭。我们应该以后者为主,前者为辅。从这两方面的证据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极重要的结论,就是:诗歌与音乐、舞蹈是同源的,而且在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

  • 标签: 古诗歌 音乐 舞蹈 三位一体 人类学 证据
  • 简介:阿尔泰语系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历史比较法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尽管如此,直到现在同源的存在仍受到怀疑,历史比较法的基本原则依然遭到质疑。以往的研究对语音对应规律的关注要比对语义的关注多得多。在重新审视阿尔泰语系比较研究方法、进一步探索方法的突破时,语义相近原则应得到重视。语义分析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有利于重新审视历史比较法、与语音对应规律的协同作用、为辨别同源和借用提供理据。

  • 标签: 同源词 语义 语义分析 蒙古语族 满—通古斯语族
  • 作者: 刘春根
  • 学科: 语言文字 > 英语
  • 创建时间:2007-08-18
  • 出处:《时代英语报》 7年第8期
  • 机构:在现行中学英语教材中时不时地会出现同源宾语这一现象。那么,什么是同源宾语?同源宾语有何特点和作用呢?英语中的同源宾语亦称“同源对格”,是指与支配它的动词之间在词源上有同源关系,在意义上相同的宾语。通俗地说,就是不及物动词所带的一个与自己本身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宾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这蘑菇真管用,能治疗皮肤病。”“这蘑菇好漂亮,是真的吗?”“给我拍张蘑菇照。”在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恒山”北芪菇展示现场,挤满了曾经受益于北芪菇的老顾客,而更多的则是第一次见到食用菌类植物拼砌成精美图案的好奇人群,并且不时问这问那。

  • 标签: 药食同源 特色农产品 菌类植物 蘑菇 皮肤病 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