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明确油田作业区1号构造注水井成垢离子来源,引入Stiff-Davis方法预测碳酸钙结垢,将该方法同生产实际相结合,建立了结垢预测模型,找出临界钙离子浓度,计算临界钙离子含量。根据油田历年来三相水出口离子含量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不同时间的钙离子含量变化的曲线,与临界钙离子含量相对比,找出结垢离子的来源。通过研究表明油田作业区1号构造主要垢质类型是碳酸钙垢,主要成垢离子Ca2+和HCO32-来源于高密度压井液。

  • 标签: Stiff-Davis方法 碳酸钙结垢 临界钙离子浓度 高密度压井液
  • 简介:对柴达木盆地乌油田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系统分析表明:样品中正构烷烃系列碳数分布具有双重性模式,Pr/Ph值〈0.5,呈强植烷优势;具有相对较高含量的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藿烷C35/C34值基本上≤1;指示了乌油田原油形成于半咸水—咸水湖相较强还原沉积环境,母质来源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藿烷和甾烷成熟度参数反映其主要为低成熟原油。在此基础上开展油源对比研究,指出乌油田原油和扎哈—切克里克生烃凹陷下干柴沟组烃源岩之间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性很好。原油类型的一致性为应用含氮化合物探讨原油运移提供了基础条件。含氮化合物分析结果反映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咔唑类化合物浓度存在减小的趋势,而异构体化合物中屏蔽型化合物相对富集,表明乌油田原油自西注入,向北和东南方向运移。由此确定位于乌油田西侧的扎哈—切克里克生烃凹陷为其油源区,从而为该区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

  • 标签: 生物标志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油源对比 油气运移 乌南油田 柴达木盆地
  • 简介:摘要随着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长关低效井对区块的总体开发效果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从长关井现状、治理情况和效益等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以少投入多产出为宗旨的治理方向,为指导长关低效井进一步优化治理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长关低效井 综合治理 经济效益 投资优化
  • 简介:以渤低渗油田为例,分析了该油田热洗井作业后油井含水上升的规律,结合该油田的储层特性和流体性质,根据低渗透油水两相渗流规律和岩石孔隙中的毛管力,通过毛细管模型及实验研究,对油井作业后含水上升的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水锁效应和油水乳化产生的贾敏效应导致油相渗透率的损害大。在此基础上,实验优选出了控制含水上升的工作液体系。针对该油田该研究结果对低渗透油田作业时保护油气层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低渗透储集层 作业 含水上升 水锁 油层保护
  • 简介:希利丘亚(YuzhnoKhilchuyu)油田位于蒂曼-伯朝拉盆地,发育了四套叠加的下二叠-上二叠统茛岩和砂岩储层。这些储层的水下深度为2150~1704m。主要储层为下二叠统(阿舍林阶-萨克马尔阶)灰岩,1985年由俄罗斯国家储量委员会认可的石油地质储量为15.84×10^8桶(2.14×10^8t)。此外,上覆带气顶的下二:叠统孔古阶砂岩小型油藏含有少量石油,石油地质储量为1600×10^4桶(2.2×10^6t)。上覆的上二叠统砂岩中还含有少量游离气,其天然气地质储量总计为7.63×10^8m^3、(270×10^8ft^3)。从现有资料看,阿舍林阶-萨克马尔阶油藏中部的产能较高,而翼部产能较低。该油田的开发需注水保持油藏压力。

  • 标签: 伯朝拉 俄罗斯 油田 盆地 石油地质储量 砂岩储层
  • 简介:地区沙三段储集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测井评价难度大。依据采集的各项测井信息,从储集层特征入手,分析不同类型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开展岩石物理实验研究,建立岩样分析数据和测井信息的转换关系,形成储集层参数计算的解释模型;针对储集层泥质与碳酸盐岩含量高的特点,引入自然伽马岩性系数的概念,较好地解决了流体识别的问题。

  • 标签: 储集层特征 参数计算 自然伽马岩性系数 解释标准
  • 简介:摘要:文99块油藏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东翼的南端,是由西倾的徐楼断层与向东南倾没的地层形成的反向屋脊构造油藏。主要含油层段为沙河街组沙二下亚段。目前油藏开发主要面临以下难点:(1)储层变化快,砂体展布规律难以确定。(2)对文99块出油界限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3)多轮次调整,开发程度高,剩余油分布认识、挖潜难度大。针对以上问题,本项目通过多属性相互融合的方法,有效反映砂体分布特征,提高砂体预测精度,在储层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相控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从而指导剩余油挖潜。

  • 标签: 储层预测,二次解释,剩余油挖潜
  • 简介:通过对马庄油田马一接转站外输管线采出液水质特性分析及影响腐蚀的因素试验,找出了马一接转站外输管线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是Cl^-1、SO4^2-、SRB。在室内对马一接转站外输管线采出液筛选出了针对性强的缓蚀剂和杀菌剂。缓蚀剂在投药量为60mg/L时,腐蚀速度〈0.076mm/a,杀菌剂投药量为80mg/L时,可使马一接转站外输管线采出水SRB控制到2.5个/ml,基本控制了SRB的繁殖生长。

  • 标签: 外输管线 腐蚀 成因分析 对策研究
  • 简介: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近年来,冀东油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有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取得了丰硕成果。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社会和谐 冀东油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武装 胡锦涛总书记
  • 简介:冀东南堡油田一号人工岛远景渤海湾畔,一条长路径直伸向海面,路的尽头连接着一座面积400多亩的人工岛,从空中俯瞰,仿佛一艘巨舰,行驶在滔滔渤海中。人工岛上,一座座钻井井架高高耸立。远处的天然气火炬,跳跃着大团红色火焰,如同一面旗帜,迎着海风舞动。

  • 标签: 人工岛 油田建设 冀东油田 渤海湾 中国石油 三维地震
  • 简介:摘要:渤油田Y区块为高温低渗储层,注水开发存在能量下降快、井组受效井含水上升快等问题,压驱技术具有“造缝补能、渗吸驱油”双重优势,本研究结合区块典型压驱井组,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井组地质模型,分析压驱焖井渗吸机理,通过产能模拟优化压驱施工相关参数,为现场压驱施工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 简介:中学《中国古代》课程中的经济重心移问题陈祖新人民教育出版社新出版的高中《中国古代》教材,已于1993年秋在全国范围使用。尽管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经济重心移这一概念,但由于经济的内容在教材中的增加,客观地显示出我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移的趋势。由...

  • 标签: 《中国古代史》课程 经济重心 南移 社会经济 东汉末年 我国古代
  • 简介:摘要油田开采中,因受到地下压力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时常会发生原油溢流的问题,若不能通过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溢流最终将会引起井喷。这类事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害是我们所不能承受的,因此需提高对于井下作业的关注度、将井控工作的细节落实到位,从解决问题着手对其进行优化改革。以下笔者依托日常工作经验对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对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有所启示。

  • 标签: 油田 井下作业 井控 问题 对策
  • 简介:鲍金根油田矿权区处于鲍金根构造南部相对较低部位,油气层处于油水过渡带附近,均不同程度地与边底水相关。应用气测录井资料,解释了鲍金根油田各含油层组的储集层性质,并分析了每个油层组在气测录井解释参数方面的特征;基于气测录井组分比值的皮克斯勒图板指数法、三角形图板指数法以及综合气体指数法,通过分析曲线图以及交会图板反映油藏伴生气组分变化细节,区分不同性质的储集层流体性质,指示油水界面,并识别油气层中次生作用的存在;通过特征参数对比,反映出鲍金根油田油藏次生作用程度依次是Ⅵ油层组>Ⅰ油层组>Ⅱ油层组、Ⅲ油层组>Ⅳ油层组。从气体比值特征看,尚有规律可循,虽然有次生作用影响气测组分,但各油层组气测组分均以热裂解烃为主;发生次生作用的油藏气测组分比值特征是I4+I5的值相对显著升高,这种现象是判断油气层是否存在次生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气测录井资料不仅能评价储集层性质,还能在油藏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值得进一步挖掘。

  • 标签: 录井 气测 组分 比值 流体性质 综合解释
  • 简介:摘要测试放空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气井测试和集输处理系统伴生气因地理位置、技术或经济等原因而难于集中收集与利用,现阶段塔河油田测试阶段的天然气采取直接放空燃烧,塔河油田处于环境敏感地区,往往单井周围有大量的胡杨林和红柳等植被,这样做既浪费了资源,也存在极大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通过调研分析,传统工艺在开展测试天然气回收利用方面,从回收工艺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两方面考虑,传统工艺均存有明显不足。本文结合塔河油田实际,在原有测试流程基础上进行优化,满足测试天然气回收的工艺要求。目前该工艺已经在塔河油田多口高压气井得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

  • 标签: 塔河油田 测试天然气 回收
  • 简介:今天特别心烦,遇到了什么烦心事呢?原来,今天学习图形的旋转时,难住了他。不仅没有把图形旋转对,还把自己转晕了!你看。他今天做的两道课堂作业全错了,究竟错在哪儿了呢?

  • 标签: 图形旋转 课堂作业 学习
  • 简介:我们班来了一名新的小朋友名叫。这个长的帅气、精神的小男孩是从别的幼儿园转来的,因此,对于适应幼儿园的能力我们没有过多的担忧。刚来的上课回答问题积极,只是吃饭不是很好,经过我们三位老师采取“诱导”的方法,吃饭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 标签: 幼儿园 小男孩 吃饭
  • 简介:摘要:文79块储层砂体空间分布变化大,多呈不连续分布的孤立透镜体,储层预测困难;同时剩余油的空间分布零散,认识难度大,挖潜难度大。本文通过精细刻画储层展布,明确储层矢量性特征;开展小层沉积微相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及矢量井网研究,实现剩余油差异化精细挖潜,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 标签: 储层预测 沉积微相 矢量井网 差异化
  • 简介:随着PDC钻头、大位移井和欠平衡井等钻井工艺的广泛应用,随钻录井中的岩屑变得细小、混杂,难以识别,给卡准潜山界面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现状,以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技术为基础,对油田岩石元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实钻岩屑元素资料,制作了岩性解释图板,划分了两种钻遇潜山类型,揭示了风化壳残积层元素发育规律,介绍了元素曲线随钻应用实例,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油田的潜山卡层新方法。现场试用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是常规潜山卡层方法的补充,为安全、快速钻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 标签: 元素录井 潜山卡层 风化壳 解释图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