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4螺旋CT螺旋低剂量扫描方式在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胸片可疑肺结节患者分别行螺旋低剂量和非螺旋低剂量扫描。采用Toshiba4多层螺旋CT(Asteion4)扫描机。螺旋扫描采用预设35.5mAs,床进20mm/圈(即螺距1),0.75s/圈,非螺旋扫描预设24mAs,床进20mm/圈(层厚=层距),0.48s/圈,其他扫描参数相同:120kV,准直0.5×4,DFOV300mm,重建层厚5mm。根据出现伪影程度及是否分辨出肺结节来评价CT图像质量,对肺结节进行简单计数。比较两者发现肺结节的差异及有效放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两种扫描方式检查30例患者均为阳性,发现各种肺结节都是108个。非螺旋扫描的有效放射剂量低于螺旋扫描方式(P〈0.001)。结论非螺旋方式扫描与螺旋方式扫描在胸部低剂量检查中对于肺内病灶的发现及诊断无统计学差异,扫描剂量相对更低的非螺旋方式扫描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及筛查是可行的。

  • 标签: 低剂量 非螺旋扫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结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在疾病影像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对97例患者先进行16螺旋CT平扫检查,然后进行增强扫描,再将两者进行影像学对比、分析和观察、研究。本组进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的病例中,头颈部9例、胸部10例、上腹部54例、下腹部10例、肺动脉6例、下肢深静脉8例。结果采用增强扫描技术后,对各类疾病的诊断依据更加充分、可靠,大大地提高影像学诊断信心。本组病例诊断结果汇总如下1、头颈部疾病①垂体瘤2例。②脑膜瘤1例。③腮腺混合瘤1例;2、胸部疾病①肺癌4例。②炎性假瘤3例。③肺结核1例。④肺栓塞1例;3、肝脏疾病①肝囊肿15例。②肝血管瘤9例。③肝癌2例。④肝转移性肿瘤2例。⑤肝脓肿1例;4、肾脏疾病①肾囊肿16例。②肾癌5例。③肾结石2例。④肾错构瘤1例。⑤肾结核1例;5、胆囊疾病①胆结石6例。②胆囊炎2例。③胆囊癌1例。④胆管癌1例;6、胰腺疾病①胰腺癌3例。②胰腺囊肿1例;7、脾脏疾病①脾撕裂伤1例。②脾大1例;8、消化道疾病①胃癌2例。②十二指肠壶腹癌1例。③结肠癌1例;9、盆腔疾病①前列腺癌3例。②前列腺肥大2例。③膀胱癌1例;10、下肢血管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结论在平扫的基础上再进行增强扫描,在显示病变的形态、数量、边缘、范围、结构特征等方面更加明显、更加清晰,对疾病的性质判断(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能提供更加科学和可靠的影像学资料,进而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正确的指导信息。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多螺旋CT引导经皮氩氦刀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多螺旋CT引导下,41例肺癌患者接受了氩氦刀治疗。共49例次。手术病灶72个。结果3个月后复查CT,肿瘤直径〈3cm者冰球冷冻有效范围100%,局部肿瘤控制率100%;肿瘤直径3-5cm者冰球平均冷冻有效范围92.3%,局部肿瘤控制率78.1%;肿瘤直径〉5cm者冰球平均冷冻有效范围69.8%,局部肿瘤控制率56.2%;总的局部肿瘤控制率为78.9%。并发症主要有咯血18例(43.9%);气胸6例(14.6%);胸腔积液2例(4.9%);术后发热9例(22.0%)。结论多螺旋CT引导经皮氩氦刀治疗肺癌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多排螺旋 CT 靶向冻融治疗 肺肿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06年1月~2011年3月30例行CT检查诊断为肾结核临床资料齐全的病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肾结核依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相应的病理变化而出现不同的CT表现,“梅花瓣”样及钙化是肾结核的特征性表现,肾积水、肾功能丧失、自截肾是肾结核的晚期表现;增强后肾功能减退方面及肾周改变,多螺旋CT更有优势。结论多螺旋CT检查是诊断肾结核良好的影像学方法,多螺旋CT检查及图像后处理可观察肾实质及肾盂、肾盏内的病灶,对肾结核的典型表现如“花瓣征”、钙化、不匀称性肾积水及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壁的增厚明显优于其他检查方法,同时可明确患肾功能、肾周围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结核,为临床提供更加直观和丰富的材料。

  • 标签: 多排螺旋 CT 结核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螺旋CTA血管造影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以达到最佳的血管成像。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延迟组,各16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多螺旋CTA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扫描,常规组采用正常时间扫描,延迟组采用不同延迟时间扫描,关注扫描时间对影像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两组扫描后影像,常规组影像清晰程度较高,清晰影像较延迟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74,P<0.05)。结论采用多螺旋CTA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掌握最佳扫描时间可有效提高其影像清晰程度,提高对栓塞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多排螺旋CTA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螺旋CT在肋骨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56例肋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行多螺旋CT扫描检查,对原始数据进行薄层图像重建并传到工作站进行处理,对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以及表面遮掩图像重建等,分析多螺旋CT在肋骨骨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除1例患者无肋骨骨折外,其余55例均发生肋骨骨折,总肋骨骨折为105根。CT扫描图像还提示3例胸椎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6例肺挫伤,6例气胸、15例胸腔积液,1例肝挫裂。结论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效果理想,能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参照。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肋骨骨折 诊断效果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对冠心病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患者行64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价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分析64螺旋CTA诊断冠心病。结果冠状动脉64螺旋CTA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高,呈现正比关系。结论64螺旋CT冠脉成像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有效的冠心病筛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64排螺旋CT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中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90例患者,记录冠脉造影时的护理过程。结论精心的检查护理能保证64螺旋CT冠脉造影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64排 螺旋CT 血管造影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下正常国人脑动脉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正常国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脑动脉图像,观察脑动脉的形态及其类型,统计各动脉的变异情况。结果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占14.73%,缺如占5.43%,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男性多于女性(X^=5.85,P〈0.05);前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66.67%;后交通动脉的显示率为49.61%,且女性多于男性(X^2=6.00,P〈0.05);胚胎性大脑后动脉的显示率为9.30%,混合供血型大脑后动脉的显示率为6.20%。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脑动脉解剖和变异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脑血管 形态
  • 简介:目的为了达到满意的增强效果,有效减少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8000多例增强检查的患者通过加强护理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增强扫描前、增强检查时和扫描后的系统护理,使患者顺利安全接受CT检查。结论应用相匹配的高压注射器配合高质量的护理是获得各时期优质图像的关键。

  • 标签: 高压注射器 增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螺旋CT诊断模式后的诊断结果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特定时段内接诊的60例腹内疝患者,给予所有患者在临床诊断中均实施多螺旋CT诊断技术,在CT容积数据处理过程中实施多平面重组技术,与此同时在CT容积数据中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经过此次对60例腹内疝患者通过CT诊断相关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发现左膀胱上疝、镰状韧带疝、子宫直肠陷窝疝、肠系膜裂口疝、术后粘连束带疝患者例数分别为5例、8例、11例、15例、7例;肠梗阻情形患者14例。结论在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螺旋CT诊断模式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实现临床诊断,而且可以确保诊断结果更为准确;并且该模式有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肠管、肠系膜血管走向更准确的了解,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后续治疗有较为可靠有效的依据。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诊断 腹内疝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多螺旋CT对急腹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12月间急腹症患者35例。结果经手术和临床证实消化道穿孔8例,胆总管结石5例,急性胰腺炎12例,肠套叠1例,肠扭转2例,阑尾穿孔2例,卵巢占位伴蒂扭转2例,宫外孕2例,腹股沟斜疝伴肠梗阻1例。利用多螺旋CT行平扫,部分病例加做增强,用VR、CPR、MPR、MIP等后处理技术对病因进行分析,其中对消化道穿孔、胆总管结石、急性胰腺炎、肠套叠、肠扭转、阑尾穿孔、宫外孕术前均作出了正确诊断,对一例腹膜后血肿疑为消化道穿孔误诊,对肠套叠、肠扭转的定位准确,对宫外孕清晰显示孕囊及血供。结论MSCT对急腹症早期鉴别诊断及时、准确,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腹症 多排 X线计算机断层 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多螺旋CT技术在急腹症中的应用对于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实现这项技术的操作和执行也是非常有利于急腹症病患的在院期间的治疗效果的,针对于患者后期的恢复也具备很有意义的指导作用。方法在2012年到2014年三年期间进行了针对150名急腹症的病患的治疗和观察,首先是选择其中一部分患者进行关于多螺旋CT检查的体验,然后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可以从中得到关于多螺旋CT的检查方法对于急腹症患者是具有良好效果和重大意义的。结果在院治疗期间,首先进行急性阑尾炎的病例确认30例,包含了28例多螺旋CT确诊对象,然后是急性肠梗阻病例确认25例,包含了24例多螺旋CT确诊对象,而且在分析和观察过程中p值大于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中遇到的急腹症患者,可以根据多螺旋CT技术得到非常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而且诊断结果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在诊断的过程非常快捷而且具有相当准确的效率,能够满足医学领域对此项疾病确诊和治疗所需要的较强的参考意义和理论价值。

  • 标签: 多排螺旋CT 急腹症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对输尿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64螺旋CT对61例良、恶性输尿管狭窄患者的全尿路即进行扫描,对输尿管全程(包括肾和膀胱)行三维重建。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高质量的全尿路三维图像,64螺旋CT检查能清楚显示上述患者输尿管狭窄的部位、病因,以及病变区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结论64螺旋CT对输尿管狭窄有重要诊断价值。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64螺旋CT对胸廓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随机的方法在我院选取120名患者,这些患者在临床上被怀疑为胸廓骨折。对其进行容积扫描,使用的是美国GELightspeed64螺旋CT扫描仪,之后,把薄层数据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图像的构建,在此过程中使用到的方法有多平面重组法、最大密度投影法以及应用容积再现法。结果在这120名病人之中,有52名属于胸腰椎骨折,38名属于肋骨骨折,9名属于胸骨体骨折,11名肩胛骨骨折,10名属于胸骨柄骨折。结论使用64螺旋CT对胸廓骨折进行诊断时比较快速和准确。在对胸廓骨折的空间解剖结构进行显示时VR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MPR和MIP在显示细微骨折时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64排螺旋CT 胸廓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自从CT扫描技术发明以来,在近三十年里不论在医学领域还是工业科研等方面都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从探测器、扫描技术、X射线管、图像处理技术等都取得了重大技术进步。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螺旋CT扫描技术投入临床应用,改变了人体CT扫描成象诊断的技术状况。在快速扫描消除呼吸错位伪影,降低运动伪影,降低患者受检剂量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进步。下面本文就多螺旋CT部分性能检测进行探讨和分析研究

  • 标签: 多排螺旋CT 模体 剂量指数 空间分辨率 低对比度分辨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螺旋CT与0.3TMRI用于脑梗塞早期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0月时间段内所收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本组50例患者分别行螺旋CT以及0.3TMRI检查。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就螺旋CT、0.3TMRI对脑梗塞病灶部位的检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50例患者中,8例患者病灶部位位于基底节,9例患者病灶部位位于内囊,25例患者病灶部位位于额叶,3例患者病灶部位位于顶叶,1例患者病灶部位位于脑干,2例患者病灶部位位于丘脑,2例患者病灶部位位于小脑。0.3TMRI诊断方法下,对脑梗塞病灶各个部位的检出结果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均显著高于螺旋CT检出结果,组间数据经对比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螺旋CT的而言,在0.3TMRI技术支持下,对脑梗塞病灶部位的诊断效果好,具有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的优势,有利于脑梗塞患者的及时治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确切。

  • 标签: 脑梗塞 双排螺旋CT MRI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