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经间孔镜减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围手术期患者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从 2018年 6 月 -2019年 5 月收治于我院的 96 例急性肺栓塞抗凝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 n=48 ),与观察组( n=48 ),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则在围手术期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手段, 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出现 情况。结果:采用观察组护理形式显著高于对 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康复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 ( p < 0.05 ) 。 结论:采用经间孔镜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在患者采用综合干预手段,患者恢复效果明显提升,并且在护理期间患者并发症显著减少,还可以提升患者整体生活治疗,护理效果更 加 理想,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

  • 标签: 经椎间孔镜减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围手术期患者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盘状半月损伤(Discoidmeniscusinjury,DMI)治疗方式,选择关节镜下半月切除与成形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半月损伤患者69例,34例选择关节镜下半月切除作为切除组,35例选择关节镜下成形缝合作为成形组,分析两组治疗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后,成形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以及关节活动度优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治疗DMI的临床效果较半月切除疗效更佳。

  • 标签: 盘状半月板损伤 成形缝合术 关节镜 半月板切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皮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围期快速康复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经皮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40 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9 年 1 月 -2019年 7 月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一组为实施围期快速康复护理措施的实验组,每组各 20 例,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 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 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 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行经皮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围期快速康复护理措施的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借鉴。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管狭窄症 围术期 快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体畸形的回顾性影像学分析。方法:将 2016年 5月至 2018年 5月我院收治的 18例产前经超声诊断为体畸形的产妇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通过超声图像回顾分析及产后影像学检查对比,验证超声诊断胎儿体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8例体畸形胎儿中单发 8例、多发 10例,共 23个体,产前超声诊断出 21个体。结论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体畸形准确率高,因此可以为优生优育提供保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产前超声诊断 胎儿半椎体畸形 回顾性影像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体畸形的回顾性影像学分析。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8例产前经超声诊断为体畸形的产妇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通过超声图像回顾分析及产后影像学检查对比,验证超声诊断胎儿体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8例体畸形胎儿中单发8例、多发10例,共23个体,产前超声诊断出21个体。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体畸形准确率高,因此可以为优生优育提供保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产前超声诊断 胎儿半椎体畸形 回顾性影像学分析
  • 简介:背景: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特别是骨科有很大前景,其临床疗效尚需更多的临床数据来支持。目的:探讨3D打印间融合器在脊髓型颈椎病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65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植入物类型,植入3D打印间融合器的30例为试验组;植入普通异体骨块的35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6个月、1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生理曲度、体前缘高度(HAB)和体后缘高度(HPB)、JOA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25.7%(9/3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理曲度差值随距离手术时间延长而减小,试验组相同时间段生理曲度差值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AB随距离手术时间延长而减小,试验组相同时间段HAB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PB随距离手术时间延长而减小,试验组相同时间段HPB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即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试验组JOA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植入3D打印骨块能明显减少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逐步恢复患者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可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神经受压症状,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3D打印 脊髓型颈椎病 椎间盘摘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 椎间融合器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治疗-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所致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4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神经外科(2例)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1例)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治疗VBD致三叉神经痛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37~72岁,平均(59±10)岁;病程4~240个月,病程中位数36.0(9.5,54.0)个月;术前合并脑梗死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合并高血压病9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1例;10例术前均使用卡马西平治疗,2例术前行射频治疗;疼痛分布以三叉神经第2、3支分布区为主。术前及术后采用巴罗神经研究所(BNI)疼痛分级进行评分;术前行头部MRI检查(包括三维时间飞跃法序列)明确诊断。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采用门诊及电话进行临床随访。结果(1)13例患者术前BNI疼痛分级:Ⅳ级4例,V级9例;经MRI及中所见均符合VBD特征,三叉神经受压移位明显;责任血管分布为基底动脉6例,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3例,椎动脉4例;12例单纯行显微血管减压,1例患者在显微血管减压基础上行选择性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SPPR)。(2)13例患者均完成临床随访,随访时间24~64个月,平均(48±13)个月。13例患者术后即刻均有效(BNI分级I级),其中1例术后出现同侧听力下降;1例术后1年复发(BNI分级Ⅲ级),1例术后3年复发(BNI分级Ⅲ级),11例患者均为随访有效(BNI分级I级)。结论显微血管减压对VBD所致的三叉神经痛短期疗效较确切,安全性较好,但因样本量少,且VBD属慢性进展性疾病,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颅神经 显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体压缩骨折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2015.3-2017.3经皮体成形手术治疗 37例,经皮体后突成形治疗 8例, 40例采用“ C”臂下经皮穿刺椎弓根影入路, 5例旁入路。结果:本组 43例均获满意随访,随访时间 3-24个月,平均 15个月,切口无感染,椎管无渗漏,无神经激惹及损伤症状。结论:经皮体成形及后突成形治疗骨质疏松体压缩骨折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 ]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体楔形骨块采用微型螺钉固定在颈椎双开门成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4月我院采用棘突纵割式扩大成形的38例患者,预制异体楔形骨块嵌于棘突间,其中20例中用微型螺钉固定,为观察组,18例采用常规的7#丝线交叉捆绑固定,为对照组。术后随访14~30个月,平均17.2个月。对比中出血量、手术时间、JOA评分、术后并发症,对植骨融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中出血量、手术时间、JOA评分改善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植骨融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体楔形骨块采用微型螺钉固定颈椎双开门扩大成形,能增加骨块与棘突的骨性融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以推广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颈椎 异体骨 微型螺钉 双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
  • 作者: 周必洪
  • 学科: 医药卫生 >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航空军医》 2019年第1期
  • 机构:临床中,腰椎管狭窄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致病因素主要是关节突、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关节骨性增生、黄韧带钙化以及肥厚等 [1 ]。以往主要是经传统手术进行治疗,但创伤性大,还易导致脊柱节段不稳定,再加上老年患者的自身机能比较差以及耐受性低,导致传统手术后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影响疗效,且手术风险较高 [2 ]。为了探讨和分析在腰椎管狭窄患者中椎间孔镜下的侧隐窝减压治疗的效果, 此次抽取 2017 年 2 月 -2018 年 9 月在我院医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 82 例)进行研究,研究具体内容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体成形和经皮体后凸成形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经皮体成形治疗)和观察组(经皮体后凸成形治疗),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长,伤高度、骨水泥注入量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DL评分、VAS评分、Cobb角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和后凸角度更低,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围期护理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7.06到2019.06时间段内诊治的80例面肌痉挛患者,划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患者均施以微血管减压治疗,但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采用围期综合护理,对比各组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度。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5.00%,B组为92.50%,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B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7.50%,A组为67.50%,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面肌痉挛患者,于微血管减压的基础上联合围期综合护理,既可增强总有效率,还可提高护理总满意度,应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围期护理价值。 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 2017.06 到 2019.06 时间段内诊治的 80 例面肌痉挛患者,划分为 A 组和 B 组,各 40 例。患者均施以微血管减压治疗,但 A 组采用常规护理, B 组采用围期综合护理,对比各组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度。 结果: A 组总有效率为 75.00% , B 组为 92.50% ,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B 组护理总满意度为 87.50% , A 组为 67.50% ,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面肌痉挛患者,于微血管减压的基础上联合围期综合护理,既可增强总有效率,还可提高护理总满意度,应加大推广力度。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体压缩骨折手术治疗疗效。方法2015.3-2017.3经皮体成形手术治疗37例,经皮体后突成形治疗8例,40例采用“C”臂下经皮穿刺椎弓根影入路,5例旁入路。结果本组43例均获满意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切口无感染,椎管无渗漏,无神经激惹及损伤症状。结论经皮体成形及后突成形治疗骨质疏松体压缩骨折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 椎体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脊柱肿瘤及体转移瘤患者中使用经皮体成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收入目标是50例脊柱肿瘤及体转移瘤患者(数据来源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n=25例)实施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n=25例)实施经皮体成形治疗,比对两组脊柱肿瘤及体转移瘤患者临床治疗差异。结果观察组脊柱肿瘤及体转移瘤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VAS评分、肿瘤症状表现消失时间、中出血量、脊柱与体功能复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参照组,P<0.05,数据指标展现统计学计算价值。结论将经皮体成形治疗用于脊柱肿瘤及体转移瘤患者中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