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抽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150例,收集其血液、尿液、痰液、引流物、脑脊液等标本并送检,分离出耐碳青霉烯类细菌98株。统计耐碳青霉烯类细菌检出及其分布情况,以占比较高的两种耐碳青霉烯类细菌为代表,分析其耐药性。结果150例患者标本中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细菌9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9株(29.59%),肺炎克雷伯菌23株(23.47%)。98株耐碳青霉烯类细菌大多来源于痰液(38.78%,38/98)。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药耐药率较高(>70%),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15.31%),对替加环素不具有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类、妥布霉素、庆大霉素药耐药率较高(>70%),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60%~70%,对阿米卡星耐、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38.78%、4.08%)。结论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者耐碳青霉烯类细菌主要由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构成,主要源于痰液,对大多数抗菌药耐药率普遍较高,对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敏感性较好。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的分布,为制订淋巴瘤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肿瘤登记(HCR)方法,从平台筛选出南通市肿瘤医院2002年至2017年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资料,以来源于南通地区7个市、区、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描述,包括亚部位(亚型)、性别、年龄、入院年份、患者来源(户籍)等观察指标。结果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数从2002年95例增加至2017年243例,住院患者数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 36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共产生10 260例次住院记录,每例患者平均住院4.35次。恶性淋巴瘤占同期全部恶性肿瘤(74 448例)的3.17%。男性1 382例(58.53%),女性979例(41.47%),性别比为1.41∶1。根据恶性淋巴瘤国际疾病分类,霍奇金淋巴瘤(HL)119例(5.04%),非霍奇金淋巴瘤(NHL)2 108例(89.28%),多发性骨髓瘤(MM)134例(5.68%)。恶性淋巴瘤患者分布于各个年龄段,呈负偏态分布:首次入院的中位年龄为61.00岁;在45~49岁组显著上升,在65~69岁组达到高峰。按住院患者来源,来自启东市137例(5.80%),海安市153例(6.48%),海门市185例(7.84%),如东县391例(16.56%),南通市区437例(18.51%),如皋市508例(21.52%),通州区550例(23.30%)。在恶性淋巴瘤患者中未见常规检测项目如Rh血型系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指标的异常情况。结论南通地区恶性淋巴瘤住院患者有增多趋势,男性患者占比高于女性。恶性淋巴瘤中NHL为主要亚型,其次为MM,HL占比最低。患者来源的地区分布可能与服务半径和范围有关。

  • 标签: 淋巴瘤 住院病人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 简介:摘要: 了解宜宾市油樟资源的具体分布,了解油樟在栽植中地形因素,通过遥感影像的方式以及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油樟种植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总的来说油樟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不同油樟林龄比重以及空间分布不均匀;油樟主要事业在坡度较小、光照充足的山坡上。

  • 标签: 宜宾市 油樟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地形对油樟栽植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分布状况。 方法 囊括本院 201 7 年 2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患者 287 例,对其分别开展病理学分析,分析其病理类型及分布点。 结果 SMT 主要发生与胃部,占比 59.23% ( 170/287 ),食管各部粘膜下肿瘤主要以平滑肌瘤与囊肿为主,胃各部位黏膜下肿瘤主要发生与胃底、胃体上部及胃窦,前两者以胃间质瘤、平滑肌瘤为主,胃窦部以异位胰腺、脂肪瘤为主 。结论 食管全段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胃体上部及贲门处以平滑肌瘤最多见,胃底部以胃间质瘤为主,胃窦部以异位胰腺最常见。

  • 标签: 上消化道 黏膜下肿瘤 病理学特征 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采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对文 51油藏窄河道的变化情况进行模拟,在平面及纵向上更精细的刻画河道沉积微相,从沉积微相出发,分析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对储层进行“层系、层间、层内”三级细分,针对性的实施抽稀井网、换向注水、多级多段分注、变密度射孔等精细注水技术,实现窄薄河道特高含水期降水、稳油、增效高效开发的目的。

  • 标签: 窄薄河道 沉积微相 相控剩余油 多级细分 精细注水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为临床诊疗和预防控制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两家定点医院2018—2019年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1 326份,通过一代测序确定病原体,检测范围包括甲型流感病毒(FluA)及其5个亚型、乙型流感病毒(FluB)、鼻病毒/肠病毒(HRV/E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的4个亚型、人偏肺病毒(HMPV)、博卡病毒(HBoV)、冠状病毒(HCoV)的4个亚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并结合流行病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326例病例的总阳性率为72.93%,其中单一感染841例,混合感染126例。病毒阳性率排前三位的是FluA(43.97%)、ADV(9.20%)、HRV/EV(7.16%)。病毒在5~13岁组的阳性率最高,为80.00%。HRV/EV(P<0.01)、HBoV(P<0.01)、RSV(P<0.01)、ADV(P<0.01)、HCoV-OC43(P<0.01)易发生在混合感染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与年龄、病原体有关。FluA、ADV、HRV/EV是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 标签: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毒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分布点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7月期间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的6 759例心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ANC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抗髓过氧化物酶(MPO)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6 759例患者中558例ANCA阳性,阳性率为8.26%(558/6 759),其中382例为核周型(p-ANCA),占68.46%(382/558),176例为细胞质型(c-ANCA),占31.54%(176/558)。ANCA阳性患者中抗MPO及抗PR3抗体阳性者共69例,明显低于抗其他靶抗原抗体阳性患者(489例),二者之比为1∶7.09。ANCA阳性患者中,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69.35%(387/558),肺间质病变发生率为64.52%(360/558),明显高于阴性患者组[40.51%(2 512/6 201)和33.17%(2 057/6 201)]。结论针对靶抗原MPO及PR3抗体的检测法不能代替IIF法检测总ANCA,否则会造成严重漏诊,及早检测ANCA对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意义重大。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分布特征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ICU病原菌的分布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年6月~2019年5月三台县人民医院ICU所有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细菌356株,其中G+菌86株(24.1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40.63%,未检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G-菌270株(75.84%),前四位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药物敏感。未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结论:ICU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严重。

  • 标签: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 :作为动车车顶重要绝缘设备,绝缘子使用会对动车组正常运行产生直接影响。为达到理想化绝缘子运用状态,研究人员加大了对绝缘子电场分布性的研究力度。本文将通过对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基本情况的介绍,对动车组车顶绝缘子电场分布性展开全面性分析,期望能够为绝缘子安装、使用提供一些理论方面支持。

  • 标签: 现场实测 数值模拟分析 电场分布特性 绝缘子 动车
  • 简介:摘要:通过2014—2018年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贵阳市大雾天气的时间分布;结果表明:(1)贵阳大雾天气在冬季较为频发;一天中夜间1至9时是大雾频发时段,6时达到峰值,夜间大雾的出现占比最大。冬季是大雾天气的高发期,其中1月份无论是雾、大雾、浓雾均是最高的月份(2)较小的风速,充沛的水汽,低压系统的影响是贵阳市大雾天气产生的重要因子。当风速达到1.1~2.7m·s-1的东风,相对湿度在97%~100%,气压在872~881hPa时,贵阳市基准站大雾更易产生。

  • 标签: 大雾,时间分布特征,气象要素相关性,贵阳市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各类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地质勘测部门以更快的速度开发出更多的矿产。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越来越多的地质勘测信息技术便应运而生。通过各种地质勘测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找矿、勘探等方面的工作难度。使矿产资源能够得到高效的开发和利用,以解决当前生活生产中对于各种资源的需求增长问题。本文首先,探究地质勘探中的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点,及时掌握矿产资源类型。再通过对地质勘探中的矿产资源时间分布点的研究,对矿产资源的成矿期进行分析。

  • 标签: 地质勘探 矿产资源 分布特点 研究
  • 简介:摘要:利用 AFC数据分析了西安市地铁 1、 2、 3号线客流数据,得到不同类型车站客流特征,将典型车站不同时间 OD可视化处理,通过映射方式 OD矩阵时空分布情况进行可视化。结果表明,由于西安是一个旅游城市,工作日只有早、晚高峰客流时段高于节假日,其他时段客流,全日客流低于节假日;早、晚高峰出行具有明显潮汐特性,早高峰高客流发生点为居住,客流吸引点为办公、商业,晚高峰与之相反。

  • 标签: OD数据 潮汐性 方向客流 空间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支架管结壳患者尿液菌群的分布点。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和济南市济钢医院就诊的35例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后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65岁;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留置内支架管4周。排除标准:尿液细菌培养阳性;严重肉眼血尿;近期口服抗生素;存在明显残石患者。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注册号为ChiCTR1800020025),根据有无支架管结壳将患者分为结壳组23例和无结壳组12例。收集拔管当日患者尿液行细菌16s DNA检测。使用UPARSE、UCHIME和RDP calssifier等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尿液菌群分布点,明确两组患者尿液中细菌种类总数、细菌丰度,以及丰度占比较大的细菌类别,比较两组患者尿液细菌种类、数量及细菌丰度的差异,明确结壳组患者尿液中丰度占比较大的细菌菌属。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置管侧别、内支架管型号及结石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s DNA检测结果显示,结壳组丰度占比>1%的菌属数量为11个,丰度占比>0.01%的菌属数量为74个;无结壳组丰度占比>1%的菌属数量为7个,丰度占比>0.01%的菌属数量为11个,两组丰度占比>1%的菌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P=0.000)。结壳组中菌属丰度占比前3位分别为乳杆菌属(23.1%)、拟杆菌属(18.8%)和未分级拟杆菌属(17.1%),非结壳组中菌属丰度占比前3位分别是为埃希菌-志贺菌属(32.2%)、肠球菌属(24.9%)和假单胞菌属(18.2%)。两组间差异最大的3种细菌是乳杆菌属(P=0.010),拟杆菌属(P=0.004)和未分级拟杆菌属(P=0.004)。结论支架管结壳患者尿液中细菌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多于非支架管结壳患者。拟杆菌属细菌在支架管结壳患者尿液中的细菌种类丰度较大。

  • 标签: 尿路结石症 拟杆菌属 支架 基因测定 结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早期自然流产(SAB)原因及染色体异常分布点。方法抽取三门峡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1例SAB患者纳为观察组,根据患者B超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分析孕早期SAB原因。并将70例孕检无异常、自愿行人工流产者纳为对照组,于患者无菌清宫手术中取出绒毛组织15~20 mg,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处理,研究孕早期SAB患者染色体异常分布点。结果91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中,原因不明性流产最高,占54.95%(50/91),其余常见原因包括先兆流产、早期妊娠死胎、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及死胎;观察组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绒毛染色体常见异常核型有常染色体三体占28.57%(26/91)、性染色体单体占9.89%(9/91),其余异常核型包括三倍体、双重三倍体、四倍体、嵌合体等,对照组1例染色体异常核型为三倍体。结论早期SAB主要由原因不明性流产所致,FISH技术检测在检测患者绒毛组织染色体数目异常情况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早期SAB患者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孕早期人工流产者,其以常染色体三体占比最多。

  • 标签: 自然流产 孕早期 染色体异常
  • 作者: 吴婧 冯连彩 冼新源 强军 张捷 毛勤香 孔淑凤 陈宇辰 潘军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影像科 210006 ,日照市结核病防治所呼吸内科,山东 276800 ,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537100 ,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洛阳 471003 ,南昌市第908医院影像科 330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影像科,柳州 545003 ,韶关市曲江区人民医院影像科,广东 5121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影像学表现。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月5日来自全国多家医院确诊COVID-19病例130例,按分布点进行分型,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分布:单侧14例(10.7%),双侧116例(89.3%);胸膜下型(102例78.4%),小叶核心型99例(76.1%),弥漫型8例(6.1%);(2)数目:单发病灶9例(6.9%),多发病灶113例(86.9%),弥漫8例(6.1%);(3)密度:仅为磨玻璃影(GGO)70例(53.8%),GGO与实变影兼有60例(46.2%);(3)伴随征象:血管增粗100例(76.9%),胸膜平行征98例(75.3%),"细网格征"100例(76.9%),"晕征"13例(10%),"反晕征"6例(4.6%),3例胸腔积液(2.3%),2例肺气囊(1.5%)。未见空洞。35患者行CT复查,21例(60%)好转,14例(40%)加重。结论COVID-19影像学特点主要以胸膜下及小叶核心分布为主,两者均可融合成片,重症者发展为双肺弥漫;最有价值的特征是"胸膜平行征";恢复期表现为边缘收缩的实变影,支气管扩张,胸膜下线或纤维条索影。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能量的主要来源。就全球平均而言,太阳总辐射只占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45%。总辐射量随纬度升高而减小,随高度升高而增大。根据1981-2010郑州辐射站太阳辐射和日照资料、三门峡四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日照资料,采用气候学方法、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和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程度、利用价值、稳定程度、日最佳利用时段等指标,对三门峡地区太阳能资源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三门峡地区近30年来相应的年均总辐射大约是4916.9 MJ·m -2·a-1,整体来看呈现逐年下降,下降速率大约是2.659 MJ·m -2·a-1/ 年;相应的年总辐射量大约是卢氏最低,则渑池最高;冬季辐射量相对较低,反之夏季辐射量相对较高,夏季总辐射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冬季的2倍;月均总辐射量最少的月份是12月 ,其中最丰富的是5月份。近30年来相应的年均日照时数大约是2131小时,整体来看呈现逐年下降。渑池的年日照量大约是2298小时,居于首位,卢氏的年日照量大约是2017.5小时,居于末位;日照时数最少的季节为冬季,最多的季节为夏季多。日照总时数冬季比相应的夏季少24.64%;其中月均日照量最多的月份是5月高达219.3小时,为最多),月均日照量最少的月份是2月低至141.7小时,为最少。三门峡相应月日照量高于6小时的的天数仅为13.8-20.9天,全年大约共有194-220.5天;其中日照相对较为丰富的月份是5月大约存在19.7天日照时数多于6小时,大致是2月份的1.35倍,从12月到次年2月份都不利于相应的太阳能利用。各县(市、区)相应的太阳能资源可进行开发利用的天数相对较多,太阳能资源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资源较为丰富,具有相对较高的利用价值。

  • 标签: 太阳总辐射 区域特征 太阳能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谱。方法回顾性分析周口市中心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152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分离菌分布及耐药谱。结果152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共247株,包括革兰阴性菌188株(76.11%),革兰阳性菌41株(16.60%)及真菌18株(7.29%),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25.91%)、铜绿假单胞菌(20.24%)、大肠埃希菌(12.96%)、金黄色葡萄球菌(9.31%)、鲍式不动杆菌(7.29%)最为常见;主要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100.00%)、哌拉西林(60.94%)、环丙沙星(60.94%)耐药率高,对阿米卡星(9.3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5.63%)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100.00%)、复方新诺明(100.00%)耐药率高,对多粘菌素B、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00%)、妥布霉素(10.00%)敏感;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100.00%)、哌拉西林(90.63%)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100.00%)、头孢他啶(94.44%)、哌拉西林(88.8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8.89%)、美罗培南(83.33%)耐药率较高,对多粘菌素B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100.00%)、环丙沙星(82.61%)耐药率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10.00%)、头孢唑林(86.67%)、克林霉素(86.67%)、庆大霉素(86.67%)耐药率高,两种病原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敏感。结论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菌耐药情况较严重,临床应对针对病原菌耐药谱合理应用抗菌药,避免滥用抗菌药。

  • 标签: 呼吸机肺炎 下呼吸道分泌物 分离菌 分布特征 耐药谱
  • 简介:摘要:针对青稞。本文在了解青稞的生长特性及对环境要求的基础上,着重针对根据西藏米林县的气候特点,以及分析了青稞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及与不利气候因素气候条件进行分析条件及主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于促进青稞优质高产的气象灾害种植防御措施,以期能够为提高青稞的品质与产量、,促进实现当地青稞产业的稳步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 标签: 青稞 种植的气候条件 气象灾害,不利环境 预防自然灾害 优质高产措施防御措施
  • 简介:摘要:通过统计分析1980年-2019年的国家一般气象站40年和20010年-2019年区域自动站10年的风向风速资料,分析大风的气候变化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易县大风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月份变化、日变化以及区域变化,大风基本出现在春季比较多,3月份较多,下午至夜间较多,在山区风口较多。大风天气的产生有不同的天气形势背景。

  • 标签: 大风空间分布气候特征风向风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内肺结核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对各类药物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相关因素,为本院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7例肺结核院内感染患者的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等标本,对所选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并进行耐药性测试,分析肺结核院内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点及其耐药情况及多重耐药相关因素。结果医院感染病原体主要来源于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血液较少。17例肺结核院内感染患者共培养出21珠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占85.7%;革兰阳性菌3株,占14.3%。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AM)、头孢唑林(CZ)、哇诺酮类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了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氨苄西林等产生了多重耐药。基础疾病、年龄大于80岁者、侵入性操作的耐药率较高。结论肺结核院内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且不同类型的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的耐药性,临床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肺结核 院内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