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转移灶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行原发灶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asymptomatic、primary、resection、metastatic、stageⅣ、cancer、colon、colorectal、rectal、无症状性、原发灶切除、转移性、4期(Ⅳ期)、结直肠癌、结肠癌、直肠癌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期限为从建库至2015年8月.纳入比较转移灶不可切除的无症状性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初始行原发灶切除术与初始行全身治疗的病例对照文献,由2位研究者独立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将初始行原发灶切除术的患者设为初始行原发灶切除术组,将初始行全身治疗的患者设为初始行全身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进一步评估初始行原发灶切除术组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初始行全身治疗组患者的肠梗阻发生率和急诊手术率.总体生存率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单个率资料采用率(r)及95%CI表示,r=OR值×100%.中位生存时间采用均数差(MD)及95%CI表示.采用I2对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最终共10篇文献纳入研究,均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累计样本量为1434例,其中初始行原发灶切除术组770例,初始行全身治疗组6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初始行原发灶切除术组患者总体生存率优于初始行全身治疗组(OR=1.35,95%CI:1.01~1.79,P<0.05);初始行原发灶切除术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比初始行全身治疗组延长3.8个月(MD=3.78,95%CI:3.60~3.97,P<0.05).初始行原发灶切除术组患者围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2%(95%CI:0.13~0.30),病死率为1%(95%CI:0.00~0.03).初始行全身治疗组患者肠梗阻发生率为18%(95%CI:0.14~0.21),急诊手术率为11%(95%CI:0.06~0.16).�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转移灶不可切除 原发灶切除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结直肠癌患者出现不可切除的肝转移瘤治疗当中,实施精准序贯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38例结直肠癌且出现不可切除肝转移瘤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 19例)和观察组( 1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治疗,给予观察组对象精准序贯介入治疗,对两组对象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对象的整体疗效要好于对照组,且数据进行分析后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对于出现不可切除肝转移瘤的结直肠癌患者,让其术后接受精准序贯介入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实施。    【关键词】结直肠癌 ;肝转移瘤 ;精准序贯介入 ;效果 ;化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recise sequent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unresectable liver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38 ca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liver metasta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is, and 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19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19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recise sequent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overall curativ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 difference after data analysis (P < 0.05). Conclusion for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liver metastases, the effect of precise sequent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fter operation is better, which is worthy of implementa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对不可切除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确诊为大肝癌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TACE联合碘-125粒子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TACE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AFP、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平均生存期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67.5%、9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清AFP检测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血清AF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及术后6个月的肝功能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6个月远处转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内、2年内、3年内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对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确切,不仅提高局部控制率,还能有效延长生存期、减少复发及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性、可行性较高的方法。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碘-125粒子植入术 大肝癌 预后
  • 简介:目的对比单纯微波消融,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6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微波消融治疗组(30例)和微波消融治疗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组(35例),所有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并按病灶大小分为A组(最大直径≤5cm)和B组(最大直径5.0~9.8cm).以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评价标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5例患者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单纯微波消融治疗及联合治疗患者的12、18、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7.1%、77.8%、70.2%及89.1%、84.1%、7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1).根据肿瘤大小分组分层分析,A组和B组分别单纯微波治疗和联合治疗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微波消融治疗患者12、18、24个月肿瘤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6%、19.3%、33.0%,联合治疗患者分别为5.7%、11.4%、1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30).根据肿瘤大小分组分层分析,B组联合治疗患者局部复发率低于单纯微波消融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1).单纯微波治疗和联合治疗患者总体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6.7%vs.34.3%,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不可切除肝癌安全有效,特别是对于肿瘤最大直径>5cm的单发病灶,能有效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

  • 标签: 腹腔镜 肝细胞癌 微波消融 125I粒子植入
  • 简介:摘要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精准、微创、规范化的外科手术是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胃癌微创外科的适应证不断扩大,精准化手术的研究不断深入,规范化手术质量评价和控制体系不断完善。精准诊断分期、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加速康复外科以及营养支持的全程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全面发展,多项中国专家共识已经发布,有利于胃癌患者的康复,并使患者实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的双重获益,但是对于复杂情况的精准治疗仍有争议,期望能达成共识以利于胃癌的规范化诊治。

  • 标签: 胃肿瘤 精准医疗 微创 手术
  • 简介:摘要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精准、微创、规范化的外科手术是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胃癌微创外科的适应证不断扩大,精准化手术的研究不断深入,规范化手术质量评价和控制体系不断完善。精准诊断分期、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加速康复外科以及营养支持的全程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全面发展,多项中国专家共识已经发布,有利于胃癌患者的康复,并使患者实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的双重获益,但是对于复杂情况的精准治疗仍有争议,期望能达成共识以利于胃癌的规范化诊治。

  • 标签: 胃肿瘤 精准医疗 微创 手术
  • 简介:摘要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当转移灶不可切除时原发灶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尚存争议,原发灶姑息手术切除对改善预后、延长生存的作用尚不能肯定,但并发急腹症的风险引发对原发灶早期姑息手术切除的讨论,评价和预测结直肠癌并发急腹症的风险有助于转移灶不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癌原发灶处理方式的选择。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急腹症 肠梗阻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肿瘤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炎症评分(SIS)对不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130例不可切除m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IS与不可切除m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对影响不可切除mCR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据SIS结果将患者分为0分组(40例)、1分组(58例)和2分组(32例)。年龄、性别、原发肿瘤位置、功能状态评分、组织类型、RAS基因状态、转移器官数目、腹膜扩散、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分层患者间不同SIS患者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IS 0分、1分、2分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7.5%、19.0%、6.3%,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2,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原发肿瘤位置为右侧、SIS 1~2分是不可切除mCRC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IS可能为不可切除mCRC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高SIS患者预后差。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全身炎症评分 预后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背景和目的无法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LiverMetastases,CLMs)患者预后差,存活时间极少超过5年。尽管对部分肝脏原发及继发恶性肿瘤患者施行肝脏移植可获得较佳的预后,但目前仍普遍认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是肝移植的绝对禁忌证。1995年之前,曾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过数例肝脏移植,但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仅为18%),自此放弃对此类患者进行肝脏移植。然而,目前总体肝移植生存率较当时提高30%左右。基于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移植后的5年生存率有望达到50%。因此,本试验性研究旨在探讨CLM患者在接受肝移植后的潜在长期生存获益。方法自2006年11月到2011年3月,在此项前瞻性、试验性研究中,共对21名无法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肝移植术。患者入选标准包括一般状况良好(ECOG1分或以下)、结直肠癌伴无法切除的单纯肝转移、原发肿瘤已行根治性切除以及移植前接受过至少6周的化疗。结果入组的患者肝脏肿瘤负荷及原发肠癌T/N分期相异;肝移植术前,76%(16/21)患者存在至少一线化疗进展。Kaplan-Meier推算患者1、3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68%及60%。与预期相同,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现象普遍,21例中19例在中位时间6(2~24)个月内发生局部复发或转移。其中,单个肺转移灶7例;其余多部位(包括肺)转移者9例,包括移植肝新发转移7例,骨转移5例,卵巢或肾上腺转移3例,腹膜转移1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2例。2例发生直肠癌局部复发。然而,绝大多数的转移癌可经手术切除或射频治疗,且经过干预后,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8~60个月),33%(7例)患者无病生存。肝移植术前肝脏肿瘤负荷、初次手术距肝移植的时间(肠癌切除距肝移植超过2年者生存获益更显著)以及化疗后肿瘤进展均为影响预后的显著性因素。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此类患者人群,肝移植�

  • 标签: 结直肠癌肝转移 肝脏移植 肝移植 总体生存率 肝脏肿瘤 癌局部复发
  • 简介:我现在怀孕9个月了,在孕6个月时被发现患有子宫肌瘤,之前还患有痔疮。请问,分娩时可以一起手术吗?

  • 标签: 子宫肌瘤 痔疮 分娩
  • 简介: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癌中又以低位直肠癌多见。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特别是TME的推广,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较过去有了巨大的飞跃。术前评估是决定低位直肠癌可切除性及术式选择的关键。环周切缘(CRM)及T分期是术前评估的重要指标。低位直肠癌应根据不同的T分期以及术前CRM评价决定手术方式。

  • 标签: 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可切除胃癌综合治疗模式的现状,为进一步优化胃癌综合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手术并具有完整治疗资料的265例可切除胃癌患者。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特征、术前检查、病理结果、手术和围术期治疗情况以及疗效。分析诊治过程与规范指南的差距,了解胃癌综合模式的变化趋势。结果2008年(早年组)和2013年(近年组)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分别为127例和138例,其中行D2根治术的比例分别为52.8%和60.1%(P<0.01),淋巴结清扫数目≥15个为5.5%和52.8%(P<0.01),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由6个提高到16个,两组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分别为2.4%和3.6%(P=0.55)。早年组中接受单纯术后化疗和术后辅助放化疗比例分别为62.2%和2.4%,近年组中的分别为58.0%和8.0%(P=0.04)。此外,术后化疗早年组79例(62.2%),近年组80例(58.0%)(P=0.48)。结论胃癌根治术水平不断提高,治疗逐步规范,但距离日韩等标准的D2根治术还存在差距;术后辅助放疗在内的辅助治疗可使患者获益,但仍有部分应接受辅助治疗的患者未接受治疗,胃癌的综合治疗还需进一步加强。

  • 标签: 胃肿瘤 治疗模式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经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序贯外科根治性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2月至2022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接受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序贯外科手术的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入组79例患者,其中男性69例,女性10例,年龄(53.0±10.9)岁。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初诊时有7例(8.9%)中国肝癌分期(CNLC)Ⅰb、Ⅱa、Ⅱb期因肿瘤破裂或剩余功能性肝体积不足行免疫联合靶向治疗,38例(48.1%)CNLC Ⅲa期,34例(43.0%)CNLC Ⅲb期。79例患者接受了3~20个周期(中位数5个周期)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并序贯根治性外科手术。根据改良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评估(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前后),肿瘤达到完全缓解12例(15.2%)、部分缓解50例(63.3%)、疾病稳定15例(19.0%)、疾病进展2例(2.5%)。79例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1%、83.5%、76.6%,术后1、2、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2.1%、52.9%、34.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术前甲胎蛋白>20 μg/L(HR=2.816,95%CI:1.232~6.432,P=0.014)、病理残留肿瘤比例高(HR=1.015,95%CI:1.004~1.026,P=0.006)的患者有更高的术后复发风险,病理残留肿瘤比例高(HR=1.028,95%CI:1.007~1.049,P=0.007)、术前甲胎蛋白>400 μg/L(HR=4.099,95%CI:1.193~14.076,P=0.025)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结论免疫联合靶向序贯外科手术方案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可带来远期生存获益,术前甲胎蛋白升高、病理残留肿瘤比例高是患者无复发生存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转化治疗
  • 简介:目的探究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在不能切除性晚期贲门癌治疗中的应用,并就其适应证、方法、效果进行讨论.方法11例晚期不能切除的、合并有进食困难及消化道出血的贲门癌患者接受了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方法充分游离食管下段、胃脾韧带、于贲门或癌上缘2.0cm处横断食管,闭合远切端,旷置全胃;近端食管与空肠行Roux-en-Y吻合术.结果11例患者恢复顺利,术后1个月可摆脱肠外营养而完全依靠经口进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结论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对于治疗不能切除性晚期贲门癌是可行、安全的,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标签: 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 贲门癌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多队列、非对照的临床研究。研究拟纳入30例cT2-4bN0M0或cT1b-4bN+M0期初治不可手术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尼妥珠单抗+TP方案化疗+放疗、对照组:TP方案化疗+放疗。 两组患者均在放疗结束一月后行影像学评估,此后每三月行影像学疗效评估,直至病情进展。结果:1、观察组肿瘤退缩时间较对照组更快,疗效更高;2、观察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似,未增加毒副反应;3、观察组无病生存率及局控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食管鳞癌,可以明显提高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又没有增加明显的不良反应。关键词:不可切除食管癌 尼妥珠单抗 化疗 放疗 生存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对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88例,肿瘤已经侵犯门静脉血管或肠系膜上动脉,无法实施手术切除,患者拟于该院实施放化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精神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为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 针对性护理 营养状况 精神状态
  • 简介:胰头及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对于少数病变范围局限的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唯一可能的治愈手段。胰十二指肠可切除性的评估标准相对统一,主要以肿瘤局部状况的评估为主,其中又以关键血管浸润及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评估最为关键。胰十二指肠可切除性的评估主要是通过以影像学检查为基础的多学科团队模式下的术前评估实现的,而其后进行的术中再评估将直接决定具体术式的选择。准确而客观的胰十二指肠可切除性的评估不仅能减少非治疗性开腹手术的发生、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及死亡率、优化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胰头及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率及长期预后。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下胆道全覆膜金属支架及塑料支架置入治疗远端胆道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2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2例接受ERCP下全覆膜金属支架(WallFlex)置入和40例胆道塑料支架置入治疗不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操作成功率、临床成功率、通畅时间、堵塞率、再干预次数、总费用等临床资料。结果ERCP操作成功率两组均为100.0%(92/92),金属支架组和塑料支架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4.2%(49/52)和75.0%(30/40)(χ2 =6.89,P<0.01)。两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个月比7.2个月,χ2=0.25,P>0.05)。金属支架组中位通畅时间较塑料支架组明显延长(182.0 d比84.0 d,P<0.01)。两组胰腺炎(χ2 =0.2,P>0.05)及胆管炎发生率(χ2 =0.2,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金属支架组发生堵塞的概率要明显少于塑料支架组[7.8%(4/51)比25.0%(10/40), χ2 =5.25,P<0.05],在再次干预次数方面,金属支架组要明显少于塑料支架组(0.06次比0.38次,t=2.91,P<0.01)。塑料支架组和金属支架组在总费用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 956.1元比44 851.5元,t=1.84,P=0.07)。结论ERCP下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对于不可切除的远端胆道恶性梗阻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在通畅时间及再次干预次数等方面要明显优于塑料支架。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黄疸,阻塞性 胆道肿瘤 全覆膜金属支架 塑料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