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道教音乐王宜娥道教音乐,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即法事音乐、道场音乐。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气氛,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神仙的崇敬的作用。...

  • 标签: 道教音乐 道乐 道教仪式 《玉音法事》 美学思想 道士
  • 简介:2015年3月至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巴伦西亚召开了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的专家会议,并于2015年11月至12月举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IGC)第十届常会,审议并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伦理原则是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的最新论述,实质是一种鼓励和倡导。伦理原则是一个总的原则,在具体内涵上涵盖了主体、权利、发展、生态等具体原则。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原则 伦理原则
  • 简介:不少学者认为,马克思并没有就国家这一论题进行系统分析,其国家观是含糊的。通过研究不难看出马克思的国家观是清晰的,其国家观即是唯物主义的阶级国家观,基于唯物主义和阶级立场思考国家使得马克思明显地迥异于其他现代思想家,是马克思的特色和价值所在。

  • 标签: 马克思 唯物主义 阶级 国家观
  • 简介:前不久,我赴日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重点考察了日本东京、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等城市具有代表性的佛教寺院,如觉王山日泰寺、新胜古寺、奈良东大寺、高台寺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和启发的是,日本在战后恢复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非常重视将古寺庙作为珍贵的活态历史建筑和原生态文化加以保护。因此,在现代化都市新兴建筑群落之中,几乎保存了所有可以保存的古代寺庙,而且备加珍惜地精心修缮,使之成为日本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标志,成为展示日本文化源流的重要文物。许多城市的寺庙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由此联想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中对古代寺庙建筑的保护及毁坏的种种现状,不能不产生深深的思考。本文就以最具代表性的古都北京为例。

  • 标签: 城市现代化建设 建筑遗产 历史风貌 日本东京 寺庙建筑 宗教
  • 简介:我国自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已建立起了传承体系和机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同时由于受传统传承观念和传承方式的局限、现代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以及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也存在着传承人老龄化突出、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少基本权益的保障和必要的资金支持、缺乏科学的传承理念与方法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项目面临着后继乏人、人亡艺绝的风险。鉴于此,全面客观地分析目前我国"非遗"的传承及传承人保护情况,对于建设和完善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具有重要的针对性和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 传承人 成效与问题
  • 简介:毛泽东关于农民合作的思想并非仅仅是对于某种意识形态的固守,更不是对苏联集体农庄模式的照搬,而是基于中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水平落后的具体国情,对如何实现农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问题的思考。这一思想的实践后来虽因受到“去工业化”的对待以及实行农业统购统销政策等而归于失败,但幸存下来的华西村、刘庄、南街村和周家庄等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功,却在新的条件下印证着毛泽东农民合作组织思想的可行性与深刻性。这一思想及其实践的魅力和现实意义尚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澄清。

  • 标签: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 去工业化 统购统销
  • 简介:音乐是有年龄的。在我们幼年的时候,音乐也许曾经是保姆。旋律的构成简单而稚拙,但每个音符都舒缓、柔和、温厚和纯朴。那节奏是摇篮式的,在摇晃着的歌谣里,我们的骨节一寸寸放大着成长着,却分不清保姆和音乐,是怎样各司其职又互为其主。

  • 标签: 音乐 保姆 旋律 节奏
  • 简介:上世纪60年代初,一位民族研究学者在贵州锦屏文斗、平鳌苗寨做田野调查,偶然发现一批保存了近300年的明清山林挈约,从此,百年契约神奇的魔盒被打开……

  • 标签: 文化遗产 清水江 世界 社会 文书 60年代
  • 简介:生存论现象学通常将置身其中的活动视为一种基本的行为类型,但在某种意义上忽视了思想或理性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德雷福斯和罗丹—罗路的对话围绕受意识驱动的活动展开,所涉及的行为类型不同于置身其中的行为。通过重构德雷福斯和麦克道尔的论战可以发现,理性因素以某种方式上渗透进了置身其中的行为,而后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种亚行为类型。这些工作深化了有关人类具身行为与思想或理性之间关系的认识,拓展了行为现象学的论题域。

  • 标签: 德雷福斯 生存论现象学 行为 具身性
  • 简介:《玛纳斯》史诗中关于人生目的的内容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将解放被压迫人民作为人生的目的,提倡一种同情弱者、解放弱者的英雄观;二是尽好义务,不出"坏名"而留下"英名",提倡一种注重社会声誉的价值观;三是对作为"善"的形象的英雄人物的赞誉,提倡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抗争的人生观。

  • 标签: 《玛纳斯》史诗 人生 目的
  • 简介:2015年3月4日至8日,中国伊协研究部一行3人前往贵州省威宁、六盘水和黔西南进行伊斯兰文化遗产与穆斯林文化发展现状调研。此次调研的清真寺主要包括威宁县杨湾桥清真寺、马家屯清真大寺、秀水海清真寺、观风海镇清真寺、鸭子塘清真寺、那街清真寺、后寨清真寺,六盘水市清真寺和黔西南州青山清真寺、兴仁清真寺及雨樟镇鲁础营回族乡的三家寨道堂,共11座清真寺。

  • 标签: 中国伊协 伊斯兰文化 穆斯林文化 道堂 威宁 回族乡
  • 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人类口头与无形文化遗产(OralandIntangibleHeritage),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而言的概念。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文化表现形式,即各种门类和形态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如民间文学、民间音乐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保护 水族 无形文化遗产 民族民间文化
  • 简介:<正>我们的祖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世界上享有“礼义之邦”的盛誉。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着优良的道德传统。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认真地加以清理、审查,有批判地加以吸收和继承,这对于我们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扬整个中华民族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同志早在民

  • 标签: 道德遗产 毛泽东同志 中华民族 批判继承 历史遗产 文化遗产
  • 简介: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初创于东汉末年。据专家们研究,晋代就有了科仪形式。道教科仪十分注重音乐,除了吟诵、演唱经文必须借重音乐之外,还有丰富而又精彩的器乐演奏形式。道教的科仪音乐,无论是配有唱词的韵曲,还是用于

  • 标签: 道教音乐 科仪形式 宗教音乐 演奏艺术 民间音乐 江南丝竹
  • 简介:一九八六年上半年,武汉市音乐学院到武当山整理道教音乐。后来,带此音乐参加全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会议。演出后,受到与会者的重视。为使道教音乐后继有人,该院派出师资,与武当山道协、武汉市道协商定,在长春观内举办道教音乐短训班。共同委托武汉市道协派出一名副会长专门负责。

  • 标签: 道教音乐 武汉音乐学院 民间器乐 道协 道教界 长春观
  • 简介:  蓝调音乐是爵士音乐的先驱,所以这两种欧洲流行音乐在演奏形式上有很多的相同之处,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现代流行音乐在演奏形式、风格、创作、演奏场地等等方面都多多少少借鉴了蓝调和爵士音乐,蓝调与爵士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为现代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演奏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使现代的流行音乐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 标签: 演奏风格 爵士音乐演奏 蓝调音乐
  • 简介:在《乌托邦的精神》(1918/1923)、《希望的原理》(1959)、《哲学论文集》(1969)等著作中,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聚焦音乐与乌托邦、音乐与语言表达方式、音乐与社会、音乐与家乡等主题,集中探讨了音乐节史学、音乐形式的语义学和旋律语义学等一系列音乐哲学问题。通过比较分析伟大音乐作品的语言表达方式,布洛赫全面阐述了自身关于音乐史和音乐理论的根本见解以及音乐艺术的本质:"音乐是最年轻的艺术"。音乐既是最年轻的艺术,也是最高的艺术,因为音乐把人类永恒的"希望"自身作为其讴歌的内容。音乐既置身于生活之中,又超然于生活之外,正是凭借这种"内在超越性",音乐创作才最直接地表现作为乌托邦显现的"自身相遇"。音乐是乌托邦意识的显现和尚未形成的现实的象征。音乐倾听未来"家乡"的回响,谛听源自人的直观和根源的象征性声音。

  • 标签: 音乐哲学 音乐语言 青春 乌托邦 家乡
  • 简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遵循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现有的保护人权和原住民权利国际标准文书的精神而制定。这些原则代表一套鼓励性的总体原则,对政府、组织和个人可形成直接或间接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实践,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力,并由此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促进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因而获得广泛接受。

  • 标签: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人权 伦理原则 可持续发展 国际标准
  • 简介:道教音乐历史悠久、内含丰富,形式多样,向人们展示了它的道教文化、艺术方面的重要价值。道教音乐是由声乐和器乐两个部分组成,声乐:有诵咒、赞吟、表白、独唱及众道齐唱等。器乐:用于法事的开始、过门、队形变化、伴奏唱念等。声乐和器乐的灵活配合,是根据法事科仪的需要而决定。在过去有句话,叫无乐不成斋,无乐不成醮,有斋醮活动就必然有音乐音乐在道教的斋醮科仪中是不可少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 标签: 道教音乐 声乐 器乐 伴奏 艺术 独唱
  • 简介:中国的基督教圣诗音乐是中西音乐的融合体。从中西音乐文化的比较之中来研究基督教圣诗音乐的中国本色化是一条新的方法和途径。本文从中西音乐文化的背景出发,从文化角度对基督教圣诗音乐的中国本色化进行了研究。

  • 标签: 基督教 圣诗音乐 处境化 本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