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素质课改对高中美术教育提出全新要求,作为美育教育重要学科载体,美术教师需要规范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实现高中生审美品格有效提高,为国家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储备。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展开有效分析。

  • 标签: 高中美术 课堂教学 学生审美能力 提升对策
  • 简介:《石人窿蓄水湖碑》现立于广州天河区沙河镇棠下上社村石人窿蓄水湖(又名神窿湖)东畔。蓄水湖约宽50米、长100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石碑麻质,宽59.5厘米、高147厘米、厚12厘米,字楷体,立于民国35年(1946)冬月,记载是年国际善后救济总署在此修筑蓄水湖事宜。文曰:

  • 标签: 石人 石碑 善后 友谊 修筑 救济
  • 简介:文章通过对贵州省黔南惠水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枫香染"的介绍,惠水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布依族枫香染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 标签: 教育现状 课程开发 学生社会化
  • 简介:本文探讨了中美建交中的经济因素,指出,美国经济的相对削弱、经济危机和滞胀、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迫使美国与中国建交,以便为美国商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中国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也需要吸收美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 标签: 美国和中国 建交 滞胀 四个现代化
  • 简介:中美关系的发展和演变在一般的历史规律下也有其复杂性和偶然性。在传统的中美关系研究中,以美国对华政策和国共关系为视角的研究已经力透纸背。本文着重在一个丰富和连贯的历史画面中解读中美关系变动的复杂原因和动力,并把“美亚事件”作为认识和理解冷战时期中共、国民党和美国三方对彼此复杂的认知框架的一把钥匙,以党史研究的视角厘清“美亚事件”的过程及影响,为重新思考和理解中美关系的变与不变提供重要信息,补充国共关于国际关系重大决策和视野转变的逻辑链条。并认为“美亚事件”通过中美之间的不对等关系影响了国共对美策略及心态,通过自身从间谍案件到政治工具的性质转变对中美意识形态的行为范式产生潜在影响。

  • 标签: “美亚事件” 中美关系 抗战后期 麦卡锡主义
  • 简介:蒋介石的日记表明,在浙赣战役中,蒋介石对盟国合作的重视和期望影响了其军事决策。这一点体现在浙赣战役中,蒋介石多次变更战略部署,并因为怀疑中国军队为盟国所做牺牲的价值而最终取消了衢州决战计划。蒋介石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十分期待日苏间爆发战争,因此对日苏关系走向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也是导致他取消决战的原因。蒋介石并未意识到其决策影响了之后的中关军事合作。美国政府事后对浙赣战役过程的调查,让美国陆军坚信中国政府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决心保卫美国所需要的军事基地。

  • 标签: 中美合作 个案分析 军事决策
  • 简介:2016年6月7日,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全体会议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美国国务卿克里来我馆出席会议。吕章申馆长在门口迎接克里国务卿,对他的到访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表示欢迎。在我馆西大厅,刘延东副总理和克里国务卿共同为中美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签名。贵宾们在《愚公移山》大型浮雕前合影留念。中美嘉宾还一起参观了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优秀作品展示。

  • 标签: 中国国家博物馆 足球运动员 《愚公移山》 克里 了中
  • 简介:本文运用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根据2002年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区进行了重新划分.从划分的结果看,后者与前者相比发生较大变化.而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对这种变化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中美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为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的修订提供参考.

  • 标签: 大都市区 界定指标体系 长江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