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引言:现代语言批评的危机批评与创作是文学活动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它们原本一母所出,同根相生,即二者都是源于现实感受的观念形态,包含着对文学意味、审美话语和美学原则的感性领悟,因而理应相互依傍,亲如兄弟。但本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语言批评(包括新批……

  • 标签: 创作主体 新批评 文学意味 现实感 语言批评 文学活动
  • 简介:文学和文学观念的泛文化化,这个问题的指称范围比较大,需要区分两类不同的情形做出说明。第一种情形是文学对象本身的泛文化趋势。90年代以来,我们已经无法把文学的样式束缚在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脚本这几种文学样式中。经典文学样式在流传范围、发行规模、受众关注程度上不同程度地日渐呈现出衰落之势,传统视野下的“纯文学”作品仅仅在文学作者、文学杂志与出版社的编辑、文学批评家、大学中文系师生以及部分社会上的文学青年之间流传。伴随着读者群的日渐萎缩,经典文学的影响规模和力度也在明显地下降。与此同时,许许多多边缘形态的新文学样式却由崭露头角到方兴未艾、洛阳纸贵。

  • 标签: 文学观念 文化化 文学样式 迁移 90年代以来 “纯文学”
  • 简介:公安部从5月18日起开展的公安机关“开门大接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公安系统内外普遍认为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有出现事前估计的信访洪峰;二是息访停访率大大超过事先估计的80%,达到90%以上。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 标签: 公安机关 信访工作 工作作风 群众工作 执法为民 中国
  • 简介:民族主义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主流文学的发展中是一种富有统摄力的意识形态,其向阶级一民族主义的转换是把延安文学观念推向'党的文学'观的一个重要关节点.'党的文学'是文艺整风后延安文学观念或后期延安文学观念的核心部分,也是其至为关键的存在样态.至此,延安文学观念的现代性也就由'民族形式'论争时期的民族-现代性转换为阶级-民族-现代性,进而言之为党的-民族-现代性,这是'党的文学'观的内在呈现,是文艺整风后延安文学观念的独特现代性表征.在毛泽东的理论建构中,'党的文学'观的提出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因而此前学界根据把后期延安文学定性为'工农兵文学'是不准确的.

  • 标签: “党的文学” 民族主义 中国 价值观念 意识形态
  • 简介:<正>X:这两天,我看了李杭育三本小说:二部中短篇集和一部长篇。Y:是《最后一个渔佬儿》、《红嘴相思鸟》和《流浪的土地》吗?X:没错。以前读李杭育,读得不多。Y:这次惑觉如何?X:读他的小说,觉得味道很醇厚,但有时过于凝滞,味儿不够纯,好象巧克力里

  • 标签: 李杭育 吴越文化 川江 民俗文化 红嘴相思鸟 珊瑚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以明代王世贞编撰的①中的剑侠为标志的原始剑侠,主要形象特征表现在嗜血性格、行迹诡秘、剑术玄妙、复仇的决绝态度等几个方面.到了晚清、等剑侠小说中,剑侠形象却发生了较大改变,其特征表现在嗜血性格的弱化、忠孝品德的强调、与朝廷关系的改变、仙性的提升等几个方面.在此一转变过程中,宗教观念转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形象 小说 晚清 试析 特征表现 宗教观念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相当多的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也触及了其他广泛的文化现实,表明了一个女性艺术家对于男性文化体制的批判态度,她们强调从与男性的差异即女性特质出发的以女性的生活经验、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想象及自我剖析为题的艺术表现

  • 标签: 发展新趋势 女性艺术 新趋势观念
  • 简介:<正>一九二三年,在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大学成立了西方第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民间机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纳粹掌权时期,这个研究所曾先后迁往日内瓦、巴黎和美国,一九五○年迁回德国。多年来,这个研究所延揽了一批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作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工作,逐步建立了一套与“非批判的”传统理论相对立的“批判的社会理论”,形成了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在实际研究中,这个学派的成员在探讨文艺问题时侧重于对意识形态进行分析,强调“思想观念的决定性作用”。

  • 标签: 艺术作品 思想观念 艺术生产关系 决定性作用 艺术生产力 艺术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中国文化中普遍存在着"和合"观念,系统清理、分析了"和合"观念与伦理道德层面上的爱有等差观念、社会政治层面上的宗法等级观念、民族国家层面上的夷夏之防观念的互动关系,我们系统清理了"和合"观念与伦理道德、社会政治、民族文化层面上的其他基本观念的联系

  • 标签: 中国文化 中的和合 和合观念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中国文化中普遍存在着"和合"观念,系统清理、分析了"和合"观念与伦理道德层面上的爱有等差观念、社会政治层面上的宗法等级观念、民族国家层面上的夷夏之防观念的互动关系,我们系统清理了"和合"观念与伦理道德、社会政治、民族文化层面上的其他基本观念的联系

  • 标签: 中国文化 中的和合 和合观念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正>石天河在《文学的迷宫与理论的穷途》(《当代文坛》89年5期)一文中指出:一座乐山大佛,可算是件艺术品。可是,在善男信女心目中,却只有个法力无边救苦救难的“佛”的观念,与艺术审美无关。在历史学家眼中,这大佛是佛教在某一时期盛行于中国的历史凭证,并可以从而考见印度佛教石刻艺术对中国石刻艺术

  • 标签: 印度佛教 佛教信仰 乐山大佛 审美观念 佛像 石刻艺术
  • 简介:数字化艺术并非某种特定的艺术形式,而是所有用数字进行描述、存储的艺术作品之总称。目前来看,它可能是电脑绘画、电脑音乐、网络文学作品、数字电影.电视、网络游戏、网络多媒体作品等形式:但最具数字特色.最有发展前景是虚拟现实作品等。数字艺术究竟会带给我们什么,会对我们造成什么样的改变,现在仍然是未知数。本文仅就虚拟现实带来的审美嬗变做粗浅探讨。

  • 标签: 数字化艺术 传统美学观念 艺术形式 艺术流派 审美体验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正>十八世纪问世的《儒林外史》,成为当时的四大奇书之一,“指摘时弊”,塑造典型,值得我们珍视。但它把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归之于科举制度,把社会的丑恶集中于知识分子身上是错误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它打破了

  • 标签: 科举制度 封建社会 进步作用 十八世纪 进士出身 知识分子形象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周易》是一部生命之书,《周易》中,《周易》六十四卦的变动规律表征了天地变化之道

  • 标签: 关怀详细 变通 周易变
  • 简介:《红楼梦》以它宏大的包容量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典范。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动用了他思想宝库的全部知识储备。在《红楼梦》所熔铸的多方面的社会文化知识中,宗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佛教“色空观念”和“因果报应观念”的民...

  • 标签: 《红楼梦》 曹雪芹 报应观念 佛教观念 民俗化 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