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晕针发生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门急诊注射室治疗中出现晕针的3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分别进行肌内注射、静脉滴注、抽血,对比以上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注射方法、注射次数及药物,探究晕针的原因。结果患者的性别、年龄、注射方法、注射次数及药物刺激等对晕针存在较大的影响。结论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做到热情、和蔼,以此来减轻患者的紧张及恐惧心理;通过轻柔的动作,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晕针的发生。

  • 标签: 门急诊注射室 晕针 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对35例小儿惊厥病因分析,对小儿惊厥的急救及护理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且针对高热惊厥的再发和发生癫痫的风险进行讨论。

  • 标签: 小儿惊厥 高热惊厥
  • 简介:宝宝的健康牵动着爸爸妈妈的心,当宝宝出现发热时,很多父母就会很紧张,甚至手足无措,盲目给孩子退热,结果导致出现更严重的问题。下面就让专家告诉你如何护理发热的孩子,哪些是需要做的,哪些是禁忌做的。

  • 标签: 发烧 小儿 手足无措 宝宝 孩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急诊患者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以及探讨未来急诊健康教育的方向。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海省18家三级医院、18家二级医院、18家一级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急诊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对急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问卷调查,获得相关数据,对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的满意度为37.53%,对急诊患者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满意度为47.83%。结论急诊患者和医护人员对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相对来说都较低,一方面需要增加护理人员的人数比例,另一方面需要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进行加强,同时还要建设规范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从而解决急诊健康教育的实际问题,提升全民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强化全民自救急救意识和能力。

  • 标签: 急诊患者 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 现状调查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诊观察病人病情突变的急救措施以及护理措施,总结相应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危重症病情加重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后均缓解。结论急诊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较快,而且大多数情况是随机的,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患者异常症状,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尽可能减少患者死亡。

  • 标签: 急诊观察病人 病情突变 急救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高血压急诊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时采用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急诊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观察组47例采取预见性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措施,对比2组患者的伤残率、死亡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急诊患者采取适当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低死亡率,适合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急诊 院前急救 护理措施
  • 简介:内容摘要目的探索总结传统急诊抢救过程中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总结出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模式,提升急诊抢救效率,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方法通过对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资料的总结研究,对传统的急诊抢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研究,为提升急诊抢救效率提供参考意见。结果通过不断总结传统急诊抢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急救护理流程再造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急诊抢救水平。结论通过开展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模式研究,可以实现急诊抢救过程的高效运行,可以有效缩短急诊抢救准备时间,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重要价值。

  • 标签: 急救护理 流程再造 急诊抢救 应用模式
  • 简介:目的高海拔地区小儿肺炎的护理。方法采用一般护理,纠正缺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准确掌握药、液量及速度,改善饮食,保持室内温度、湿度。结论通过合理、准确、精心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

  • 标签: 高海拔 小儿肺炎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优质护理服务用于小儿病症肺炎的护理过程的质量和效果。方法选取二零一四年一到十二月某院儿科门诊接收、治疗的儿科肺炎患病者一百零八例,将这些取例进行随机分,分为常规组和非常规组即优质组,各五十三例,常规组进行与平常无异的常规护理,非常规组在一般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进行优质护理,然后得出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非常规组合满意度达到92.5%,有效率则达到98.1%,明显比常规组分别高出75.5%和86.8%该差异都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儿科肺炎的护理中,不但能够大大增加医患及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而且还能提升护理的质量和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小儿肺炎 质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7例重症监护室中毒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切实有效的治疗规范经验。方法选取就诊于本院的该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项实验室指标做出诊断、进行相应的治疗,并且适当的对心理进行干预治疗。结果经过系统的抢救治疗,67名患者中有62例成功脱离危险,有效救治率高达92.53%;另有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比例仅为7.47%。结论针对急性中毒,在讲究治疗过程中应首先明确中毒来源,然后根据毒物的不同选择相应的药物及仪器,能够显著提高成功救治率,临床意义显著。

  • 标签: 急诊 重症监护室 中毒 救治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急诊科诊治的24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2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20例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从入院到开始治疗的时间间隔以及患者出现并发症几率。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入院到开始接受治疗的时间间隔为(20.03±3.30)min,对照组为(32.58±3.71)min,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10.00%,对照组为56.67%;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更快更好的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明显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提升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急诊科 脑卒中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血液净化对重度乌头碱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96例重度乌头碱中毒患者纳入此研究中,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法为急诊血液净化,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81.25%,组间数据经过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重度乌头碱中毒患者在患病后会送往急诊进行治疗,而临床中主要采用的方法为急诊血液净化,此方法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血液净化 重度乌头碱中毒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在新形势下,急诊分诊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和敬业精神,更要具备强烈的急救和法律意识。本文对新形势下急诊分诊护理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和要求进行了分析,从自我调节、沟通技巧、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入手,并简要提出了针对性改进措施,以期能在临床急诊过程中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 标签: 急诊 分诊 要求 能力探讨
  • 简介:摘要急诊科作为救死扶伤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医院工作的文明窗口,接诊的多为紧急危重或病种复杂的患者,接待的都是身心急躁的家属,时间紧、任务重。急诊科可谓是医垸—切工作的文明窗口,医生和护士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等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成功抢救病人的可靠保障。现就急诊科护士的职业要求和心理素质谈谈自己的见解。

  • 标签: 急诊 护士 素质 职业 能力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内科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0名心力衰竭老年病人为临床样本,分为三组,a组实施一般治疗,b组和c组分别实施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和美托洛尔治疗。结果b组和c组的治疗效果好于a组,c组治疗效果好于b组。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美托洛尔可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急诊 内科 治疗 老年 重症 心力 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创伤休克患者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手术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受手术治疗的72例创伤休克患者,将其作为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绿色通道手术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前各项急救措施准备时间、医护人员准备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将急诊绿色通道手术模应用到创伤患者临床诊疗工作中,可明显缩短各项准备工作的时间,并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抢救成功率,对保障患者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 标签: 创伤休克 急诊 绿色通道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9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45),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对症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5%明显低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3%,数据比较(X2=4.595,P<0.05),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整体护理满意度为80%,比研究组患儿家属整体护理满意度96%低,数据对比分析(X2=5.000,P<0.05),对照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6±2.7)d,长于研究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12.2±3.1)d,数据对比(T=9.595,P<0.05)。结论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予以患儿对症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整体的护理满意度,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

  • 标签: 小儿肺炎 心力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作为小儿(儿童尤其婴幼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较高,病情进展较快,并发症较多,而且死亡率较高。患有支气管肺炎的小儿多伴有咳嗽、发热等症状,是造成小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有效的临床护理则可以明显降低小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等情况,此次研究主要探讨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理进展,以求为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小儿支气管肺炎 临床护理 护理进展